一十月下旬,陇西大定,秦王班师回长安。
不得不提从薛仁杲手上英雄归来的老师刘弘基,因其临难不屈,李渊特地从长安发来嘉奖令,厚赐金银粟帛。
李世民也狠狠优待了这位老哥哥一把。
二人食则同案,寝则同榻,出则两马并乘,入则同帐而坐。
给老刘乐的,天天咧个大嘴,毫不掩饰地炫耀着自己秦王嫡系的光荣身份。
进去的时候,老板还是小秦王李世民,出来时,老板己经光速向着大唐第二国父的地位发起冲锋了。
这次被擒的履历是咋看咋值个儿啊!
同时,房玄龄同志也很好的发挥了宣威署组织部长的职务功能,将薛氏门下的谋臣尽量往秦王府划拉。
其中就包括未来十八学士之一的褚亮。
武德元年,冬,大军凱旋,李世民献捷于太庙。
百姓夹道相迎,旌旗蔽日,鼓乐喧天。
太庙巍峨,青烟袅袅,晨光斜洒,琉璃瓦顶熠熠生辉。
十二座青铜大鼎分列两侧,铜鼎内牲醴之气升腾,映衬着冬日清冷的阳光
鼓乐齐鸣,盔甲映日。凯旋之师列阵于白玉广场,大唐赤红战旗在风中猎猎翻卷。
李渊身着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缓步登上太庙高台。
面容威严,目光深邃,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身后,李世民一袭玄甲戎装,赤缨烈烈,腰悬宝剑,昂首而立,眉宇间英气勃发。
殿前广场,薛仁杲披枷带锁,面容憔悴,双目通红。
身后,数十名西秦降将垂首而立。
礼官高唱:“王师振旅,仁杲归于京师,俘其首帅数十人,陇西大定!”
鼓乐再起,三通鼓罢,百官俯首:“陛下圣德,秦王神武,威震西方,天皇大庆!”
李渊微微颔首,抬手示意,乐声渐止,场中一片肃穆。
“秦王自晋阳起兵,忠勇无双,今率王师西征,破薛氏,定陇西,功勋彪炳!”
转身看向李世民,嘴角笑意更深,“二郎,今日献捷太庙,告慰祖宗,你有何言?”
李世民忙上前一步,抱拳朗声道。
“臣率将士浴血奋战,幸不辱命,陇西万余精兵、五万黎民归顺大唐,皆仰陛下天威!
臣唯愿大唐一统西海,祖宗英灵永庇江山!”
言罢,他目光炯炯,扫过台下降将。众人不由低头,心中激荡,感念秦王之恩。
“好!二郎忠孝双全,朕甚欣慰。”
李渊笑容不变,缓缓点头,眼中却闪过一丝冷光。
轻抚长须,慢条斯理道:“然,国法无私,军纪如山。薛氏叛逆,罪不容赦,其党羽亦不可轻纵!”
李世民闻言,心头一震,隐隐有不祥之感,面上却强自镇定,抱拳道。
“陛下圣明,臣听旨!”
台下众降将似有所感,纷纷抬头,神色惶然。
林溪眉头一皱,手指微紧刀柄,目光在这爷俩之间游移,嗅到一丝诡谲气息。
李渊面向太庙神位,声音陡然转冷:
“薛仁杲屠戮无道,其首帅党羽,皆助纣为虐,罪无可赦!”
他猛地转身,袍袖一挥,目光如刀,“朕旨:薛仁杲及其首帅数十人,皆斩于市,以正国法,告慰陇西英魂!”
话音落下,太庙内外一片死寂。
“陛下!臣......!”李世民脸色骤变,单膝跪地,拱手欲辩白。
满朝文武的目光齐刷刷投来,如芒在背。
李渊垂眼打量,依旧笑容温和,缓步上前,弯下腰轻扶儿子肩膀,指尖有意无意地微微发力。
沉声道:“二郎啊,朕知你仁厚,然我大唐江山,需以铁血立威,你要体谅朕心。”
李世民双拳紧握,骨节发白,眼中怒火翻涌。
余光扫过众臣或低眉、或嘲意、或玩味的各异神色,眉梢挑了几次,却生生压下。
咬牙低声道:“臣……遵旨。”
李渊目光悠然,笑意更深,转身拂袖而去,背影从容。
太庙钟鼓再响,礼官高唱退朝。
一队黑甲玄衣、腰悬横刀的羽林禁军,如幽灵般自殿侧鱼贯而出。
二话不说,将瘫跪在地、满脸震惊、嘴唇颤抖却说不出话来的降将拽起来就往下拖,铁索叮当,声音刺耳。
唯有薛仁杲猛地挣起身,披头散发,癫狂怒吼:“李世民!假仁假义,背信弃义!哈哈哈,如今尔等皆死,正好给我父子陪葬!”
狂笑不止,在太庙空荡荡的广场上空回荡。
林溪带着秦王府兵呆立当场,只能眼睁睁看着禁军把己归李世民麾下的将领拉走,远处刀光隐隐,血腥将至。
深夜,含元殿后苑一角,李渊的私宴小榭灯火摇曳,纱幔轻垂,暗香浮动。
西角悬着鎏金兽首铜灯,烛光柔和,映得紫檀案几上的碧玉杯盏流光溢彩。
案上摆满荔枝、葡萄、石榴等果盘,金盘里堆着酥黄的乳酪与蜜饯,脂粉香气混杂着酒香,弥漫在纱幔间。
裴寂堆笑,躬身扶住李世民的胳膊,温声道。
“秦王殿下,您己在此跪了多时了。陛下说了,您要是不起来,他就不见您,您这是何苦呢?”
李世民一皱眉,轻轻躲开手臂,目不斜视,向面前堆满珍馐却空无一人的主案拱手道。
“那就请裴公禀奏陛下,他不饶恕陇西降将,我就不起来!”
阁内传来杯盏轻叩的脆响,接着是李渊三分嗔怒、三分戏谑的声音。
“裴监啊,你听听,朕这个好儿子,是在威胁他老子呢?”
“怎么,今晚是打算赖在朕这里不走了?”
“好啊,来人,给秦王准备铺盖,别再跪病了,倒叫天下人觉得朕苛待功臣,不顾父子之情!”
“陛下!陇西诸将皆诚心归唐,儿己许诺让他们各领本部兵马。
如今背信弃义,这数万陇西兵马,儿如何统领?”
李世民双膝跪地,额角青筋微跳,强抑怒火,完全不想搭理李渊的阴阳怪气。
“二殿下,您此话差矣!”裴寂拿了个垫子,跪坐在李世民身边,捋须微笑。
“您想想,陛下今日在太庙亲自下旨,百官共鉴。您现在如此力争,不是逼着陛下朝令夕改吗?
如此,有损皇威,动摇国本!”斜眼偷瞥帘幕后李渊的动作。
“更何况,宽恕降将,您未先向陛下禀奏,虽说阵前军务紧急,您也该先请旨再做决定。
陛下此举,也是为了正法立威,对有异心之人以儆效尤啊。”
“哼!那小子,是觉得自己的脸面,比我大唐国法还重要呢吧!”
李渊刚往嘴里丢了几颗葡萄,便忍不住一句呵斥传了出来。
听眼前这俩人一唱一和跟自己玩双簧,李世民烦得眼里首喷火,咬牙切齿。
“阿耶!儿此举,也是为我大唐社稷考虑!
别的不说,像是降将翟长孙等人己编入我麾下精骑营,如果擅杀主将,军心必乱。
没有这支队伍,不仅儿多年心血毁于一旦,大唐东出大业更将举步维艰!请阿耶三思!”
凭着多年对二儿子的了解,李渊听声音,觉得差不多到火候了。
敲打敲打就算了,真要把这小子惹急了,倔脾气上来还真不好顺毛!
(http://xsgu0.com/book/c0fgga-1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