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抓内鬼记账风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8章 抓内鬼记账风波

 

兔窝的事才刚稳定两天,粥棚那边就出事了。

“嫂子,不对劲。”王氏一边擦手一边往灶房跑,一边喊。

虞青禾正在兔窝后边看试工田地的豆苗,听见声音转身:“怎么了?”

“粥棚的账不对,今儿明明只煮了三锅粥,怎么说用了快十斤米?”王氏声音拔高,“上个月这几天才用六斤多!”

虞青禾脚下一顿,没说话,转身回院。

小满正在给小年检查背诵账本,“鸡蛋出三十六枚,兔粮减两斤半……”读的头头是道,见虞青禾进来,小满立刻站起来:“娘,是不是要开账?”

“开。”虞青禾把斗笠一甩,“咱现在山头不小了,账不清就等着闹鬼。”

她让人把屯里所有接触仓库、粥棚、鸡窝、兔窝、鸡蛋登记的主事人都叫来了,在柴棚下摆了一排矮凳,一人发一本账本。

“今天谁都不许走。”虞青禾站在凳前,目光扫过去,“咱不查人,查账,账对了人就走,账不对——鸡蛋拿来抵。”

赵二河第一个翻开自己的本子,憋红了脸:“我、我就负责挑水劈柴,这账我不写,我只是——”

“你负责劈柴对吧?那每天柴用几根?有无入账?”虞青禾问。

“……”赵二河脑门上冒汗。

小满抬头:“我记的前天柴少了一捆,说是湿了烂掉,可那天明明天晴。”

这下气氛一下紧张了。

王氏冷哼:“是不是有人把干柴偷拿去自己烧饭了?”

有人低声嘟囔:“就两捆柴,有那么大事吗?”

“有。”虞青禾首接把板一拍,“咱山头现在还吃的起亏?两捆柴能熬几锅粥?几锅粥能喂几个孩子?”

这话说的没情面,场子里安静了好一阵。

这时,小满从账堆里翻出一张撕口边的纸,上头写着“蛋出库32枚,入账29”,是昨天的账。

她皱眉:“这三枚蛋去哪了?”

所有人都低着头。

小年张着嘴刚想说什么,小满一瞪他:“闭嘴,你要是没真凭实据别乱说。”

小年撇撇嘴,小声:“我看见大强家小子昨天拎着小篮子往鸡窝走过。”

“鸡窝归谁管?”虞青禾问。

“我。”一个年轻后生怯生生地站起来,是原来跟赵二河一块干活的,小七。

“那你昨天是不是把鸡蛋登记过?”小满问。

“我记了……记的是……三十……”小七开始语无伦次。

虞青禾看他一眼:“说实话,你要是被人使唤了也不是你的错。可你要是自己动的歪心思,那就不是拿蛋,是砸自己碗。”

小七吓的一下跪了下来:“不是我,是、是大强媳妇让我把多出来的蛋给她留着,她说家里孩子发烧,要炖蛋……”

“那你知不知道她家前天刚从粥棚领了两个蛋?”王氏火气也上来了。

小七抖着点头:“她说那是前天的,孩子还没好……”

虞青禾叹了口气,朝王氏招招手:“去,把鸡窝后面翻翻。”

王氏撸起袖子就去了,几分钟后抱着一个破瓦罐回来,罐子底下垫着干草,里头真就藏了七八颗鸡蛋,还有两枚带壳的咸蛋。

“呵,感情这是开小卖部了?”

人群哗一下炸了。

大强媳妇还没来的及狡辩,就被王氏拎了出来。

“你是当咱全屯人都眼瞎?鸡蛋拿去炖汤就炖汤,你当别人家孩子不生病?不吃饭?”

大强媳妇嘴硬:“我家孩子真发烧了!那鸡蛋我拿去兑药的!”

“你家那孩子昨天还在后山追鸡呢,你说他烧?”王氏一巴掌拍在桌子上,“你拿命骗鸡蛋啊?”

虞青禾摆摆手:“别吵。”

她看向大强媳妇:“我不追究你动机,但我要说清楚,这事不能没规矩。”

“你今天拿鸡蛋,明天就有人敢拿米,后天就有人敢偷盐。”

“你能偷一颗蛋就能把人命换掉。”

“我不是官,我不讲情,只讲理。你今天偷了,就罚——取消你家一周蛋配额,明日全家挑水一整天,劈柴三捆。娃娃去粥棚帮刷锅,做够三天,才算清账。”

大强媳妇脸一白,但还想挣扎:“那我家小子不懂事啊,他……”

“他不懂事,你懂不懂事?”王氏上前又一嘴,“你这脸我记住了。”

虞青禾不再多言,转身对着众人:“谁若还有类似情况,今日之前自报,我看情处置。今日之后,再出一次,不管是谁,逐出山头,永不录用。”

“咱屯不大,但要有根。”

“山上有水,有地,有鸡蛋有兔子,就是不能有贼。”

那天晚上,整个山头静悄悄的。

鸡窝贴了封条,鸡蛋账本上多了“今日审计”,所有值班表被重新贴了一轮。

王氏坐在柴堆上,一边劈柴一边咕哝:“嫂子你这刀子嘴是真不留情。”

虞青禾没回她,只坐在水井边翻那本小满写的“日常账目记录册”,上头清清楚楚地记着鸡蛋出库、兔窝加崽、柴火消耗、盐耗比、咸菜分配量。

她翻到最后一页,看见小满写了一行:

【今天我们学会了:不偷不是因为穷,是因为还有命。】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好久,最后,轻轻合上了账本。

这天早上,天还没大亮,屯口那边就有动静了。

跑腿的是个瘦猴子似的小子,背着布袋,气喘吁吁地一路跑上来。

“虞家山、虞家山的当家在吗?”人还没站稳,嘴就开始叫。

小安在院子边喂鸡,见状跑进屋:“娘,有人喊你呢,说是送信的。”

虞青禾出来的时候,那小子正咕咚咕咚灌水,嘴边挂着灰,像是连夜跑了十几里山路。

“你是哪来的?”

“清水县镇口,镇长家厨房的二哥,让我转话——县里换官了,新来的县令是个清水出身的文官,说要搞什么‘农业试点’。”小子喘了两口接着说,“说你们山头被点了名,说是‘荒年有余粮的典型’,要派人来查查,选试点单位。”

虞青禾眯了眯眼,没吭声。

王氏正好从后头厨房出来,听了一耳朵,首接炸了:“这不就是来打主意的?咱屯好不容易把地挖平了、水引了、鸡蛋也攒了点,这会儿就让官看上了?”


    (http://xsgu0.com/book/ficfih-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