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再好,也得市场检验。老张把“天线”揣兜里,万用表塞进洗得发白的工具包夹层,像个真正的电工一样,再次扎进了旧货市场的汪洋大海。
他不再是漫无目的地闲逛,而是带着目的性地“扫描”。目标:验证和修正自己那套刚刚建立的“感觉词汇库”。
在一个铜器摊前,摊主是个精瘦的中年人,眼珠子滴溜溜转。他热情地拉住老张,拿起一尊巴掌大的“青铜”佛像,唾沫横飞:“老板好眼力!这可是正经的清代鎏金佛!您看这包浆,这开脸…刚从乡下收上来的,家里急用钱,便宜给您,三千!”
佛像看起来确实古旧,表面黑乎乎的,还有斑驳的绿锈。老张不动声色,手在兜里捏着“天线”,隔着点距离朝佛像“扫”去。
反馈来了!一股强烈的“冰凉感”瞬间传来,但这股冰凉感显得很“浮躁”,像刚泼上去的冷水,缺少那种沉淀下来的“温润”。而且,感觉虽强,却有点“发飘”,不够凝聚。老张心里冷笑,面上却带着犹豫:“哦?清代的?看着是有点年头…”
他假装蹲下细看,趁机把工具包放在脚边,手伸进去快速摸到万用表旋钮,调好档位,捏着黑表笔,红表笔借着整理裤腿的动作,隐蔽地靠近佛像底座…
万用表指针猛地一跳!幅度不小!但…跳动得厉害!忽高忽低,极其不稳定!这读数印证了“天线”的“浮躁冰凉感”——典型的做旧假货!
“老板,好东西是好东西,”老张站起身,拍拍手上的灰,一脸憨厚地遗憾道,“可惜啊,囊中羞涩,再看看,再看看。” 说完抬脚就走。身后,那摊主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鸷。
老张心里有了底,这套“感知词汇”靠谱!但他深知自己知识匮乏。他溜达到孔乙己的书摊。孔老头正戴着断腿的老花镜,就着昏暗的天光看一本线装书。
“孔老师,忙着呢?”老张凑过去,递上一根便宜烟。
孔乙己抬起头,推了推眼镜:“哦,是老张啊。何事?”
“跟您请教个事,”老张指着旁边摊子上一件真品铜香炉,“您说这铜器上的锈,怎么分辨是真的老锈,还是后做的假锈?”
这一问,可打开了孔乙己的话匣子。他放下书,唾沫星子开始横飞:“嗐!此乃大学问也!夫真锈者,生于胎骨,层层浸染,深入肌理,谓之‘生根’!其色自然,过渡有致,或如绿松,或似枣皮,触之温润…假锈者,浮于表面,色艳而呆,或如油漆,或似苔藓,一抠即落,谓之‘浮’!更有甚者,以酸咬之,其味刺鼻,其色死板…”
老张听得连连点头,心里却在飞速对照:孔乙己说的“真锈生根、色自然、触之温润”,不正对应自己异能感知的“温润自然”和“深度扫描”的稳定读数吗?那“假锈浮、色艳呆、酸咬刺鼻”,可不就是“浮躁冰凉感”和读数跳动不稳定?知识印证了异能,让他底气更足了!
告别了滔滔不绝的孔乙己(老张“顺手”帮他修好了接触不良的台灯作为回报),老张信心满满地继续淘宝。在一个杂项摊不起眼的角落,一堆锈迹斑斑的铜钱里,“天线”扫过一枚普通的乾隆通宝时,传来一丝微弱却异常纯粹的“温润麻刺感”,万用表微测也显示稳定的小读数。摊主只当普通钱币,老张花两块买下。
回去后,他对照孔乙己借的书和网上资料,发现这枚铜钱的满文写法、钱文笔画粗细与普通版有微妙差异。拍照发到专业论坛,很快被确认是某个地方局的稀少版别!转手给赵西,净赚五十块。
钱不多,但意义重大。这不仅是一次捡漏,更证明了“辨章”——用异能结合知识分辨真伪、甚至细微差别的能力——正在形成!老张着那枚小小的铜钱,感觉离那个青砖小瓦的院子,又近了一小步。
老张的“情报员”李婶一边扫地,一边压低声音告诉他:“破烂王孙老头今早刚到一批‘铲地皮’的货,乱七八糟一大堆,听说有不少破瓷片子,还没来得及摆呢!”
老张眼睛一亮。孙老头的“新货”堆,往往是捡漏的宝地!他立刻首奔孙老头的铁皮棚子。
果然,棚子角落新堆起一座小山般的“垃圾”——沾满干泥巴的破陶罐、豁口的粗瓷碗、碎裂的青花瓷片、扭曲的金属件,还有看不清本色的破布烂木头,散发着泥土和朽木的混合气味。
老张的目标很明确:那堆灰扑扑、大小不一的残破瓷片。他知道,这种地方最容易出漏,也最考验眼力和…异能。
他蹲下身,像只耐心的鼹鼠。市场里的喧嚣仿佛被隔开了。他左手假装拨弄瓷片,右手缩在袖子里,紧握着“探宝天线”,在瓷片堆上方缓慢、仔细地来回扫动。同时,精神高度集中,过滤掉那些粗糙的冰凉感(新瓷片或普通陶片),捕捉着任何一丝异样的能量反馈。
这是一项枯燥又费神的工作。灰尘呛人,锋利的瓷片边缘不小心就会划破手指。时间一点点过去,扫过一大片区域,除了零星的微弱“温润感”(代表普通老瓷片),一无所获。
就在他手腕发酸,准备换个地方时,“天线”扫过一堆混杂着泥块的青花碎片时,指尖传来一阵清晰、内敛的“温润麻刺感”!这股感觉比之前遇到的普通瓷片要强烈、纯粹得多,像在粗粝的沙砾中摸到一块温润的玉石!
老张精神一振,心跳加速。他不动声色地用手指拨开表面的碎片和泥块,小心翼翼地向感应的中心挖去。泥土簌簌落下,一片相对完整的瓷片显露出来——碗底大小,边缘有冲线(裂纹),釉面蒙尘,但青花发色沉稳,画着一丛简练却生动的兰草!
就是它!老张强压住狂喜,随手又扒拉出几片毫无价值的破瓷片,连同这片小碟,捧到正在整理废铁的孙老头面前:“孙老板,这堆破瓷片子,我拿回去垫个花盆底,给多少钱?”
孙老头叼着烟,头也不抬地瞥了一眼:“一堆破烂,占地方!给五十块钱拿走!”
老张脸上露出“肉疼”的表情:“五十?太贵了吧?就几片破碗碴子…三十行不?”
“不行不行!五十就五十!爱要不要!”孙老头不耐烦地挥手。
“唉,行吧行吧!”老张“无奈”地掏出五十块,仿佛吃了大亏,迅速把几片瓷片,尤其是那片小碟,用旧报纸包好塞进工具包,转身就走,生怕孙老头反悔。
回到小屋,他像对待稀世珍宝一样,打来清水,用软毛刷一点点刷掉小碟上的泥土。随着污垢褪去,小碟露出了真容:胎质略显粗糙但很坚实,釉面温润如玉,青花发色沉稳,微微下沉,兰草画风古朴有力。虽然有一条明显的冲线贯穿碟面,但整体品相在残瓷中己属难得。
他翻出孔乙己借给他的《瓷鉴初阶》和图录,仔细对照。胎、釉、青花发色、画风…初步判断:清中期民窑青花小碟!虽残,但画工不错,有收藏价值!
第二天,他找到赵西。赵西拿起小碟,对着光看了看,又摸了摸冲线:“老张,可以啊!民窑的,画得还行,可惜冲了。这样,八百块,我收了。摆摊上碰碰运气。”
老张心里飞快盘算:市场价完整的大概千把块,这有冲线,赵西收去肯定要赚差价。但八百块,净赚七百五!这是他目前为止最大的一笔捡漏收入!
“行!赵老板爽快!”老张毫不犹豫地答应。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摸着口袋里厚实起来的钞票,老张感觉那个青砖小院,轮廓似乎清晰了一些。异能定位,加上一点点眼力,让他在残瓷堆里,淘到了真金。
(http://xsgu0.com/book/fhjf0j-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