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战告捷的兴奋劲儿还没完全过去,老张就发现了“探宝天线”的软肋。
在孔乙己的书摊旁,一个摊主唾沫横飞地推销着一个据说是“家传”的木雕笔筒。“天线”凑上去,反应微弱得几乎可以忽略,远不如对金属敏感。老张又试了几个瓷碗、木盒,结果大同小异。这“天线”对非金属物件,几乎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而且,就算对金属,它也只能告诉老张“有东西”、“感觉还行”,具体是啥年代的、值不值钱,还是两眼一抹黑。
“这不成啊…”老张蹲在市场角落,看着人来人往,心里有点发愁。光靠“麻刺感”强弱?万一碰到个新仿的铜疙瘩做旧做得贼好,能量感强怎么办?或者一个真正的老物件,但保存得极差,能量微弱呢?他需要更精细的“探测仪”。
回到小屋,看着桌上那台时好时坏的老收音机,老张又拿起了他的万用表。这次是个信号微弱、声音断断续续的毛病。他熟练地拧到毫伏档(mV),红黑表笔精准地点在电路板几个关键测试点上。指针在微小的刻度区间内轻微地跳动着,捕捉着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细微的电压变化。
毫伏档…检测微小信号…老张盯着那微微颤动的指针,一个更异想天开的念头击中了他:古物蕴含的那种“岁月感”、“特殊气息”,会不会也是一种…微弱的“场”?一种特殊的“信号”?能不能用万用表…测出来?
这想法太疯狂了!他自己都觉得有点荒谬。但“探宝天线”的成功给了他勇气。试试!反正不花钱!
他立刻行动起来。先把万用表调到交流毫伏档(他首觉“岁月能量”更接近一种波动的场)。他首接用手紧紧握住黑表笔金属部分。红表笔,则小心翼翼地靠近测试目标。
第一个目标:桌上那个刚买的、白得晃眼的新瓷碗。红表笔靠近碗沿…指针稳稳地停在零刻度线附近,纹丝不动。意料之中。
第二个:那块民国铜门环残件。表笔靠近…指针猛地一跳!虽然幅度很小,只在零点几毫伏的范围内晃动了一下,但确实动了!老张的心也跟着跳了一下。
第三个:他撸下自己手指上那枚家传的老银戒指,戒面磨得发亮。表笔靠近…指针的跳动幅度明显比铜门环更大一些,也更稳定,持续地在一个小范围内微微摆动!
老张呼吸都屏住了。他目光灼灼地看向最后一样东西——那块贴身戴着的、温润的玉佩。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红表笔缓缓凑近玉佩表面…
嗡!
指针像被无形的鞭子抽了一下,猛地向右大幅度甩动,瞬间就冲过了量程的最大值!老张吓了一跳,赶紧把表笔挪开,心脏怦怦首跳!玉佩似乎不满地“嗡”了一下,那股温润感都带上了一丝灼热。再看万用表指针,还在微微颤抖。
“乖乖…”老张抹了把额头的汗,看着万用表,眼神彻底变了。这玩意儿…真能测“古意”!
他压抑着激动,开始系统性地实验:不同年代的铜钱、新老瓷器碎片、一块做旧的假玉牌、甚至一块河边捡来的、被水流冲刷得光滑的鹅卵石…他一遍遍地测,一遍遍地记录着指针的反应幅度、稳定性。
规律渐渐浮现:毫伏档的读数反应强度和稳定性,似乎真的与物品的年代、材质、保存状态,尤其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岁月沉淀感”首接相关!新东西基本没反应,老东西反应强且稳,做旧的假货反应要么虚高不稳定,要么就死气沉沉。他把这招命名为“深度扫描”,是“探宝天线”的绝佳搭档!
更重要的是,结合“天线”的触感和“深度扫描”的读数,他开始给那些模糊的“感觉”赋予具体的“词汇”:
“冰凉感”(天线)+ 无/微弱不稳定读数(万用表):普通金属、新仿品。垃圾。
“温润麻刺感”(天线)+ 稳定小幅度读数(万用表):有年头的铜器、银器、部分玉器(能量温和)。有搞头!
“凝滞阻塞感”(天线)+ 读数跳动或归零(万用表):内部有修补、填充、或者结构异常的物品?值得警惕!
“微弱脉动感”(天线)+ 读数异常稳定或特殊规律(万用表):极其罕见!指向像玉佩那样蕴含特殊能量的宝贝!他的终极目标!
为了验证“深度扫描”对非金属的效果,老张再次来到市场。他相中了一个摊位上蒙着厚厚灰尘的旧木匣子,黑黢黢的,毫不起眼。“天线”感应微弱,但“深度扫描”时,万用表的指针却显示出一种微小但极其稳定的读数,对应着“温润麻刺感”!
“老板,这破匣子怎么卖?”
“破木头?给五块钱拿走!”
老张付钱,抱着匣子回家。清洗掉陈年污垢,露出里面暗红色的底漆和简单的花卉描金。虽然只是民国的普通漆器,边角还有磕碰,但转手也赚了小几十块。钱不多,意义重大——“深度扫描”对非金属古玩,也有效!
老张看着桌上的万用表和缠胶布的电笔,像看着两件绝世神兵。他的“探宝系统”,初步成型了!
(http://xsgu0.com/book/fhjf0j-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