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其实就说到过,打仗,其实打的是经济。在战争中,军事实力其实是表象,无论是威武雄壮的军人,还是散懒拙劣的士兵。在他们背后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经济实力的支撑。
古时候就有这么一句话,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粮草,其实是经济的语表。
鲍叔牙率军两次入侵鲁国,两次都以失败而打道回府。表面看,第一次是被鲁国的新式战法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第二次受猪队友之累。但从深层里分析,这两次都失败于经济实力的欠缺。
我在前文中就为大家讲过,周王朝开国之初,因姜太公居功至伟,分封于营丘(临淄),就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前身。齐国当时的经济状态,其实非常落后。
《汉书·地理志》载:齐地负海潟卤,少五谷,而人民寡。
《盐铁论》载:昔太公封营丘,辟草莱而居焉。地薄人少。
一句话,自然条件相当恶劣。
农耕时代遇到盐碱地,那就是种不出粮食,或者,即便种出来了,也是非常劣质的五谷。如此,人烟稀少。
土地贫瘠,其实就等于穷困潦倒。
面对如此的状态,姜太公采取的办法,也不大复杂。政治上,因民俗、顺民心,顺势进行治理;思想体系方面,宣传和教化,感化民众。并尊重当地民俗,简化繁琐礼节,解放老百姓思想的束缚。
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工商业。
在注重发展黍、稻生产的同时,利用境内矿藏、鱼盐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冶炼业、丝麻纺织业、渔盐业等手工业;还利用齐国交通便利、人民有重商传统的优势,大力发展商业,推行与列国通货的外贸政策。
这就是姜太公建国之初著名的三宝:大农、大工、大商。
太公治国,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
很快,齐国便逐步由偏僻荒凉的小国穷国,发展为雄居于东方的大国富国。
到齐僖公时代,齐国己经具有争夺春秋小霸的实力。
所以,齐庄公齐僖公父子也有资格会盟诸侯。
周初,周公旦受封于鲁国,由长子伯禽代国。与齐国不一样的是,鲁国土地肥沃。在农耕时代的古代,土地肥沃,就是富得流油的代名词。
自伯禽平定徐戎叛乱,坚持以周礼治国,使鲁国政治经济出现新局面。其辖区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阳谷一带,成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
也就是说,周初的时候,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鲁国都要强于齐国。到齐僖公的时候,因为齐国长期以来的工商业发展,在经济上逐步赶超了鲁国。
在春秋的时候,人们在赞扬某个国家强大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一个表语,西个字:千乘之国。
不好意思的事实是,齐鲁两国都是千乘之国。也就是说,当时的那个状态,齐鲁两国,其实实力相当。当然,在齐国N代君主励精图治的努力之下,齐国的确要稍强于鲁国。但是,想用如此稍强一些的经济体量,便要一举干翻鲁国,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
所以,鲍叔牙两次败北于鲁国,根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据《管子·轻重甲》载,管仲改革前齐国“粟少而民饥”,鲁国因“汶阳之田(《左传·僖公元年》)”丰沃,军赋可达“车千乘”。
公元前684年齐国尚未完成“相地衰征”土地改革,粮草动员力逊于鲁国,此乃鲍叔牙两败之根本。
人们常说,打仗就是打经济。经济滞后于对手,军事的失败,百分之一万就是必然。
想通了这一层,恹不溜秋的鲍叔牙,陡然间即神采奕奕了起来。
鲍叔牙其实是一个非常敞亮豁达的人。
他找到齐桓公:君上啊,我有罪啊。
齐桓公大度:何罪之有啊?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这次出师失利,估计还是战车不足。寡人再给你五百乘战车,足以打败鲁国。
鲍叔牙自责:我说的不是这个事呢。我明知道管仲比我们高明,所以我才给主君推荐他啊。然后,我们又不听他的意见,不是自找其辱吗?
齐桓公拍拍脑袋:好像是这个道理呢。寡人两次发兵攻鲁,仲父都反对。悔不该啊悔不该。
明白人啊。
如此,主政的实权才真正落到管仲的手里。
管仲当然不会客气,他不就是要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吗?
管仲改革拉开序幕。
不好意思,齐国真正昂首挺胸傲然挺立于列国之巅,也拉开了序幕。
公元前684年,鲍叔牙兵败后,管仲终获执政之机。其具体的做法是,管仲推“叁其国而伍其鄙(《国语·齐语》)”,将国都划为二十一乡,鄙野分设五属,行政首隶于君。
此制突破西周宗法分封,构建垂首管理体系,较后世秦郡县制早西百年,可谓古代行政集权之先驱。
这制度,居然将21世纪超先进的A管理模式,首接应用于2600多年前。
呵呵,这管老儿有预测功能。
怪不得,到了现今社会,日本的同志就学会了这样的方法,于是惊呼:向管理要效益!
这效益,追溯源头,就是从管老儿这里来滴。
此管理模式之效,实肇端于管仲“叁其国而伍其鄙”之制。
同时,管同志又将保甲制与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农闲军训,平时耕种,战时打仗。节约人手,也节省军费。而且,还可以用武器盔甲等赎罪,既怀恩百姓又增加武器装备。
不愧生意人。
然后,采取“相地而衰”的土地税收政策,以土地的好坏不同,来鉴别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也提高劳苦大众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提倡发展经济,积财通货,设“轻重九府”,观察年景丰歉,以人民的需求,来收散粮食和物品。还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据说,妓院[1]就是那个时侯在管同志的带领下,应运而生的。
说起来,管同志基本上就是妓院的鼻祖。
有史料显示,管仲设“女闾七百”以充国用(《战国策·东周策》),后世视其为官营娼妓制度化之始。
民富国强,既便于妓院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便于国家财政增加税赋。饱暖思,还可以解决一些个同志无法满足的心欲。至少让这一部分人,不至于心理扭曲。
皆大欢喜。
很快,齐国即出现民足国富、社会安定的繁荣局面。而且,齐桓公还组建了一支更为强大的军队。哪位猴子兄弟不顺眼,尽管放马过来,看看是否把你干得头破血流?
一瞅不打紧,还真有一位猴子兄弟不大顺眼。
这是一个立威的好机会。
管仲的那一双犀利的眼睛,瞄准了谭国。
那么,管仲瞄准了谭国,想要干吗?
不会,给人家送美女吧?
欲知后事,我们下文分解。
[1] 据《战国策·东周策》载,管仲设“女闾七百”征夜合之资,此为史载最早官办娼妓。然学界对其性质尚有争议:或谓国营娱乐业,或谓军妓雏形(参见吕思勉《先秦史》)。此举虽被后世称为娼妓制度化之始,然考其本质,实为官府垄断娱乐业以充军费,与私营妓院性质迥异(参见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http://xsgu0.com/book/cjfhhb-8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