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历史车轮的不断前行,一鼓作气的喻义,其实早就发生了不可逆转的质的变化。早己经由原来战斗开始时,击一次战鼓以鼓舞士气,转变为用以形容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勇往首前的激励。
比如:就这么一些儿工作了,大家坚持一下,一鼓作气干完,即可以安心休息一个周末。
但是,不好意思的事实是,“曹刿论战”的原意,可与这个意思就相去太远。我们听他讲得有板有眼,似乎很有道理。殊不知,这位斗鸡的兄弟,不过是在偷换概念。
说白了,其实是在破坏规矩。
这说得,好像齐国的军队就没打过仗一样,似乎从将军到士兵通通的都傻呆呆,一定要等到泄气之后后才冲锋。
之所以“击三鼓”而冲锋,其实是周王朝建国之后的相关规矩,至少也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前文中,我就为大家讲过周初时期的“封建”。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苟子·爪效》)。
啥意思?
这意思就是,当时周王室分封的七十一国中,有五十三个国家,都是姬姓国君。而这些个姬姓国君中,要么是兄弟,要么是子侄。而且,他们联姻的对象,也只能是非姬姓国君的公子、或者公主。
也就是说,到春秋的时候,整个周王朝天下的诸侯国,要么是兄弟关系,要么是子侄关系,要么是甥舅关系,至少都是连襟关系。
旋了一圈,通通都是亲戚。
过年过节,婚丧嫁娶,亲戚们基本上无一例外地会在一个场地里、甚至在一张桌子上,推杯换盏,大快朵颐。
如是的亲戚关系,产生矛盾之后,自不会往死里招呼。在周王朝的前期,也就是西周时代,当诸侯国家间产生矛盾之后,自有周王室给予平衡。
雷同于今天的裁判。
毕竟,周王室拥有相当的威权,大家也会遵守王室的裁判。但是,不好意思的事实是,周平王东迁之后,王室衰竭,自顾不暇。
也就是失去了王室的权威。
如此情况下,当诸侯国家间产生了矛盾,又无法调和的情况下,又当该怎么办?
其实,办法也简单。
那就打一架呗。
既然是解决矛盾而打架,那就不能往死里招呼,分出胜负即可。毕竟大家都是亲戚,百分之一万,不能赶尽杀绝。
但同时这样的打架,又的确是军队互掐,刀剑无眼,弄不好,的确会死人。为避免大规模的死伤,所以就得为利益掐架“立规矩”。
有学者总结过春秋时期战争的相关规矩,基本上有如下几条:
最著名的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据说,在西周初期,周公制礼就确立了诸侯国间的行为准则,其中包含战争礼仪。
也就是说,在两国军队的作战期间,双方要有互相协商的代表传达信息。这是历代战争的规则。
“使”即“使者”。
不斩“使者”,就是是自古以来的战争法规。
任何交战方都得遵守。
第二条规矩,应该就是“不以阻隘”。在打仗之前,必先派使者下战书,敲定时间、地点,以及双方兵力。绝对不能欺诈、或突然袭击。
同时,在开阔之地摆好阵型,绝不能在险要之地设伏偷袭。左丘明先生就借宋襄公之口“曰”出: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
而且,还“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左传·鲁僖公二十二年》)”。在战斗中,如果对方士兵受伤,不仅不能补刀,还要放他走,这就是“不重伤”;如果,对方士兵是头发花白的中老年人,也不能擒拿。这就是“不禽二毛”。
所谓“二毛”,其实就是头发有黑白两种颜色的人。
另外,进攻之前,必须以击鼓的方式询问对方是否准备妥当?对方回鼓迎战才能冲锋。这就是:不鼓不成列(《左传·鲁僖公二十二年》)。
还有,对方战败,不能瞎追,战车损坏,也不能趁火打劫。在后文中,我们还会讲到晋、楚两国的“邲之战”,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当时晋军败绩,在逃跑的过程中,战车损坏,追上来的楚军,不仅没有落井下石,还教导对方修理战车。
等对方战车修好后,继续逃跑,然后再追。
总之,为避免更大的伤害,就算是战争,也制定有相关的规矩。
如是,我们在回过头来看看“曹刿论战”,就明白为什么齐国军队要三鼓了。毕竟,鲁军没有回鼓,就说明鲁军还没有准备好。
人家在守规矩,但是鲁军呢?
鲁军在曹刿的引领下,破坏规矩,然后打了齐军一个措手不及。
表面上看,这一次鲁军在曹刿的引领下赢得了战争。但其实他不过偷了规矩的一个“鸡”。与军事谋略,根本就风马牛不相及。
因为,如是的小聪明,可以“耍”一回,但永远不可“玩”一世。
毕竟,此次“偷鸡”之后,他的战术再也无法起到作用。毕竟,这一次鲁国军队破坏规则带来的胜利,遭到齐国军队的几度报复。
在此期间的战争,曹刿的“一鼓”再也无法发挥作用,总被齐军给揍得屁滚尿流。所以,我们的读者由此之后,再也没有见到过曹刿的身影。
实事求是讲,左老师在描述这一事件时,其实没有更多的文学、或者艺术的渲染。但后世的学者们,却认为曹刿的行为,百分之一万是睿智聪明的典范,而给予顶礼膜拜。
包括我们的中学课本,都收录了这篇文章。
曹刿本人,也极尽不屑挖苦之能事,嘲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鲁庄公十年》)”。殊不知,自己才是那个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之人。
因为,他是春秋时期,第一个为相关规则撕开口子的那个人。
正因为不守规则,曹刿也跻身于“肉食者”,但却给予劳苦大众一个非常严重的信号,一个随意破坏社会规则的信号。
因为,只有破坏“规则”,你才能变成“肉食者”。所以,我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先贤孔老师惊呼:礼崩乐坏!
所以,越到后面的战争,就越残忍,也更血腥。到战国的时候,一场战争绝不会分出高下就停手。
而是,必须把对方置于死地。
这也就从春秋时代的“不鼓不成列”战争,变成了战国时期的“兵者诡道也”的血海战争了。
一场大的战争下来,没有死伤几十万人,根本就停不下来。
此为另一个话题,就此打住。
(http://xsgu0.com/book/cjfhhb-8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