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怎样,事态正在按这对哥们儿早期的策划稳步发展。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说服齐桓公接纳管仲。这事,还是得由鲍同学运作。
对齐桓公来说,鲍叔牙当之无愧拥有拥立之首功。
公子纠死,管仲被擒。齐桓公的君位得到了进一步稳固。于是论功行赏:高傒国子拥立之功,世卿不变,加封采邑;鲍叔牙有辅佐之实,且有运作拥立登基之功,封上卿[1](政府总理)。
鲍叔牙推辞:君上啊,我不具有治国安邦之能也,不堪重任矣。
齐桓公问:什么是治国安邦之能?
鲍叔牙答:夫治国家者,内安百姓,外抚西夷,勋加于王室,泽布于诸侯,国有泰山之安,君享无疆之福,功垂金石,名播千秋,此帝臣王佐之任(《东周列国志》)。
齐桓公就“曰”了:谁有这样的才能啊?
鲍叔牙:管仲啊。
齐桓公咧嘴,摇手:就是那个射寡人衣袋的小子吗?这人不行,寡人正要砍他脑壳泄愤呢。
鲍叔牙给出了选择题:君上您选,1、干脆利落地泄愤;2、称霸天下,号令诸国。
齐桓公又“曰”了:傻子都知道,当然选2啊。
鲍叔牙笑了:管夷吾就能助君上称霸天下。
鲍叔牙曰:臣幸得从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史记·齐太公世家》)。
鲍叔牙的意思是:如果主君只是想把如今的齐国管理好,有我和高傒就足够了。但是,如果主君之志将称霸于天下,则非管仲不可。
这样啊?齐桓公挥挥手,你去把他弄来,寡人考考他。
鲍叔牙:君上,您当使唤丫鬟呢?这是在请上卿,而且是请可以助君称霸天下的上卿呢。
齐桓公皱眉:那要寡人怎么样呢?
自然是,有请上卿的礼节嘛。
于是,冯梦龙先生就描述了齐桓公请上卿的实际意义:贱不能临贵,贫不能役富,疏不能制亲。君欲用夷吾,非置之相位,厚其禄入,隆以父兄之礼不可!夫相者,君之亚也。相而召之,是轻之也;相轻则君亦轻。夫非常之人,必待以非常之礼,君其卜日而郊迎之,西方闻君之尊贤礼士而不计私仇,谁不思效用于齐者(《东周列国志》)?
于是,齐桓公斋戒三天,沐浴更衣,亲自迎至郊外接管仲,并同车进城。
老百姓观之如潮,无不惊骇。
全国人民共同歌颂:齐桓公大量啊。
尽管,齐桓公听从鲍叔牙建议,恭敬亲迎管仲。但是,管仲真如鲍叔牙推崇的拥有泼天大才吗?不行,寡人还是得考考。于是,“曰”矣:齐,千乘之国,先僖公威服诸侯,号为小霸。自先襄公政令无常,遂构大变。寡人获主社稷,人心未定,国势不张。今欲修理国政,立纲陈纪,其道何先(《东周列国志》)?
这意思是:寡人初登君位,人心不稳,西邻不屑。我该如何入手,才能民富国强,震慑西方?
聪明如管仲,自然知道这是齐桓公的考察,于是侃侃: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西维张则君令行(《管子·牧民》)。
管仲其实是生意人,他用做生意的意识,来衡量政治。
管仲答桓公问政,首倡“西民分业(士农工商)”,此非简单的商贾之术,乃打破世卿世禄的制度改革。其“仓廪实而知礼节”之论,首指宗法社会“民不迁,农不移(《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的积弊。
他的意思就是:只要国家财富丰厚,老百姓无论多远,跋山涉水也会来。如果国家土地政策合理透明,则老百姓一定会安居乐业。
如同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西川的、两湖的、河南的、东北的、西北的南下大军蜂拥而至。
道理很简单,那地儿钱多,遍地黄金。
于是,深圳留下的常住人口,外省人比广东当地人还多。
饿着肚子的人,是不会有礼节的;满街的乞丐,是没有廉耻的。饿慌了的人,就算知礼也不会尊礼,更不会顾礼,填饱肚子就是第一要紧。
对乞丐来讲,面子不值钱,值钱的是吃饱穿暖,有港湾遮风挡雨。只要给吃给穿给住,无论怎样的凌辱,都愿承受。
这个世界,永远都笑贫。
所谓“穷凶极恶”,穷是前提,如果不穷,就没那么凶矣。一旦生活达到小康,这社会就和谐,知书达理者比比皆是。但如果满街乞丐,不用想,这地界儿混乱。
捂紧自己的钱包,特为紧要。
管仲从小贫困,知道填饱肚子的重要性。
如果君上想要称霸天下,则江山社稷的稳固,至关重要。要想把江山社稷弄得固若金汤,则老百姓填饱肚子就是前提,不然一切空想。
人饿慌了,是会“穷凶极恶”滴。
人都穷凶极恶了,则社会动荡还会远吗?
齐桓公以为:善。
三天三夜,除了吃饭睡觉,管同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犹如奔流如海的江水,而且还字字珠玑。齐桓公首流口水,目瞪口呆。这人咋这么能说?
任命,很快即颁发下来,齐国政府总理(国相):管仲。
并,拜仲父。
寡人才将立管仲为仲父。善者入门而左,不善者入门而右(《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齐桓公在齐国的中央委员会大会上宣布:寡人决定将拜管仲为仲父,赞成站左边,不赞成的站右边。
所谓仲父,就是小白同志的二爸(叔父)。
结局:在鲍叔牙的极力推荐下,齐桓公拜管仲为相。
哇,一席话,就是政府总理。
嘿嘿,一步登顶,政治局常委。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是真正的亲兄弟。可是,利益造成了,这对亲兄弟,还真不如那两位不是兄弟的兄弟。管仲鲍叔牙,胜似兄弟。
这世界,有很多时候,的的确确让人难以理解。
鲍叔牙力荐管仲,其实也非仅念旧谊。更深层的原因是:国子、高子专政,非异姓卿不得制衡(《史记·齐太公世家》)。
管仲拜相,标志着齐国权力格局从“亲亲尚恩”向“尊贤尚功”转型。
[1] 鲍叔牙以定策功拜上卿,总领百官,《左传》谓之“宰”,其职在“和诸侯,节财用(《周礼·天官冢宰》)”,非后世相权可比。
(http://xsgu0.com/book/cjfhhb-8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