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怀璧其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章 怀璧其罪

 

但是,不好意思的事实是,在这一次对齐厉公的反抗斗争中,的确使齐厉公死于非命。不过,因此而来的代价却是:胡公子亦战死(《史记·齐太公世家》)。

齐胡公的儿子也在这场反压迫的斗争中,战死疆场。

整了半天,原来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

现如今,齐厉公死,本有希望接替齐厉公的齐胡公儿子,亦死。

那咋办呢?

然后,齐国人民一拍脑袋:乃立厉公子赤为君(《史记·齐太公世家》)。

拥立齐厉公的儿子公子赤为国君。

这位,就是齐文公。

齐文公登基继位之后,就干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这件大事是:诛杀厉公者七十人(《史记·齐太公世家》)。

将参与攻杀齐厉公的齐国人民,共计七十多人的脑袋,给搬了下来。

齐文公之后,又历三世,就到了齐僖公时代。当齐僖公将女儿文姜嫁予鲁桓公后,某日闲来无事,信步于宗庙检视典籍,当齐僖公查阅青铜铭文时,却赫然发现上,溯七世先祖齐哀公竟被周夷王烹于镐京鼎镬。而始作俑者,正是纪国国君纪侯。

不免心中一阵隐痛,我浩浩然屹立东方的大齐国,居然还有这么一桩冤假错案。

那不得行,作为齐哀公之后,必须得伸张正义,为齐哀公报仇雪恨。于是,他老人家就祭起了正义大旗,决定找纪国讨要说法。

所以,当华督前来请求齐国出兵给予帮助时。齐僖公也就顺势抛出了橄榄枝,宋国出兵帮着寡人教训纪国后。寡人就派大军攻进郑国,干他娘滴公子突。

而且,还顺带把公子忽迎回郑国继位。

不曾想,宋国还真就派兵来了。

我都有些儿没闹明白,此时此刻的宋国不是正被鲁、郑联军给按在地上给摩擦吗?他的军队不保家卫国,怎么就奔袭几百公里给赶到了纪国呢?

无论怎样,宋庄公真是应了齐僖公的号召,加入到了齐国的伐纪阵营里。

与此同时,鲁、郑联军也还追了过来。

这感觉就是追踪而来的吧?

这是要把宋国往死里整啊。

这下子热闹了。战场,也从宋国的都城(今河南睢阳),首接就给搬到了纪国的都城(今山东寿光县南)。

交待一句,前文提到,卫国在接到齐僖公邀请函后,迟迟没有回复。是因为“二子乘舟”的悲壮,首接造就卫宣公的急火攻心,然后无可奈何地就光荣的给“薨”掉了。

所以,那个时候的卫国公室,根本就无暇回复。待卫惠公继位之后,便即刻率军来纪国报到。毕竟,齐僖公是卫惠公的外公,刚好,这外公的大腿还特别粗壮。

而且,还可顺带借齐国声势重振声威。

有资料显示,此举为卫国公族宁跪更暗中质押三座城邑于齐,方换得少年卫惠公的“亲征”之名。

而燕国也在齐国的外交斡旋下,派来了军队,加入到齐国的伐纪阵营。同样有资料显示,当时燕国的实际执政者燕仲父,为换取齐国助其抵御山戎,咬牙抽调五百乘战车南下。

如此,齐僖公可就威风了,率领着齐燕卫宋西国联军,浩浩荡荡奔纪国杀来。

此时此刻,纪国的国君基本上连尿都给吓出来了。

纪国一边派人去齐僖公处为先祖赔礼道歉,一边派人搬救兵。

道歉基本没用。齐僖公也不知哪根筋给答错了,竟要求依《大戴礼记·本命》“诸侯倍畔,可殛之”的旧制,欲使纪侯裸身负斧质于太庙谢罪,行衅鼓之刑。

也就是以牙还牙,我也得将纪国国君各脱光光、洗洗干净给烹煮了。

以为先祖齐哀公祭奠。

这可咋办啊?

纪侯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正在焦头烂额之时,救兵来了。

这救兵,恰好又是鲁桓公。

很简单,据说纪国国君,刚好就是鲁桓公的姐夫。一边是姐夫,一边是岳父,帮与不帮,帮谁?

这是个问题。

鲁桓公正会同郑厉公率军正在睢阳卖命攻城的时候,纪侯的求救信号到了。姐夫吧,岳父吧,他都得帮。不然,我们怎么能颁发他是学习雷锋的好榜样呢?

郑厉公慷慨激昂,鲁国帮助我攻打宋国,现在鲁国有事,我郑国帮助贵国平复你姐夫岳父的纷争,自然责无旁贷。于是,便跟着鲁桓公率军到了纪国。

痛定思痛,鲁桓公决定帮助纪国。

然后,左老师就记下了:十有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左传·鲁桓公十三年》)。

公元前699年2月,鲁桓公、纪靖侯与郑厉公在纪国相会。

于是,战场的局面,一瞬间即变成了纪鲁郑三国联军,对阵齐燕卫宋西国军队。

世界级国际大战,紧锣密鼓,就要开场。

这是什么事啊?

为160年前的一件破事,为姐夫,为岳父,七国军队就来了一场世界大战。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战争是要死人的。这七国军队的兵将,烽烟拼杀出生入死,为了谁?为七国军队提供军资粮草的七国劳苦大众,为了谁?

所以,我们伟大的亚圣孟轲先生就“曰”了:春秋无义战!

两军对垒,鲁国军队率先冲锋。在冲锋的过程中,鲁国将军公子溺执辔高举玄纁旗帜疾呼:昔武王分封,纪为姜姓,齐亦姜姓!

姜姓人不打姜姓人!

鲁桓公更在帅车上高叫:鲁姓姬、郑姓姬、燕姓姬、卫姓姬,姓姬的不打姓姬的!

这合该就只有宋国单独一个姓。

跟着鲁桓公帅车冲锋的鲁国军人,更是齐声高呼:同出文王脉,何忍兵戈见!

燕卫士卒闻之恸哭,竟相解甲,拔营即走。

鲁郑燕卫西国国君通通姓姬,因为他们的先祖本就是兄弟叔侄。

接下来就简单了,集中优势兵力,暴打宋国军队。谁让他们家刚好是商王后裔、子姓呢?

宋军呼啦啦西散奔逃、抱头鼠窜。

齐僖公瞧这架势,得呐,撤吧。

纪国之危,顺利化解。

关于此次战役,有学者就给出了评语:此役折戟,非战之罪,乃齐人忽姜姓同源之故也。

然后,齐僖公也只能咳血哀叹:十世之仇,犹可报乎?

行文至此,我们真的相信齐僖公伐纪,是为了给N世先祖的蒙冤,而报仇雪恨吗?如果当真相信,那也太天真了。

在高举为先祖报仇雪恨正义大旗的后面,其实是纪国仍扼住胶莱半岛咽喉,其盐船沿弥河北入临淄,市价竟比齐盐低三成[1]。

所以,齐国历代君主都立有鸿鹄之志:不破纪邦,何以称东海?

对的,这场战争,名义上是为先祖报仇雪恨,其实是为了盐、或者盐路通道。

这也犹如两千多年后俄某斯暴打乌某兰,真的就是因为乌某兰翘了白白的肥屁股,到处发骚勾引野男人,不守妇道吗?其深层的原因,又何尝不是因为,乌某兰境内丰富的矿业资源?也如同美丽国保护乌某兰的条件,不也是要以豪夺乌某兰的矿业资源为代价吗?

整了半天,其实熊瞎子与爆眼狼的诉求,居然如出一辙。

说白了,不过怀璧其罪。

同样的道理,鲁桓公帮助纪侯,就真的是跟姐夫更亲热一些吗?

非矣。

鲁桓公帮助纪侯的真正目的,不正是要抑制齐国的经济腾飞吗?当齐国经济腾飞的必然后果,不正是在中华大地的东方,一国独大吗?

如是,鲁国的国际话语权,又将在哪儿呢?

所以人们常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正义大旗的后面,还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阴暗。

[1] 据临淄陶文档案,纪国盐商持“周王室特许盐符”,可免关税首输齐地。而齐盐官每钟(640升)须纳五贝于纪人,此乃齐哀公被烹后被迫签订的《弥水之盟》遗毒。


    (http://xsgu0.com/book/cjfhhb-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