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思想,两千多年来,无论国家统治阶层还是底层劳苦大众,通通的都推崇备至。
道理非常简单,对统治阶层来说,希望社稷稳固,社会安宁,江山如画,一片祥和;对底层劳苦大众来讲,希望安居乐业,吃饱穿暖,出行顺畅,宽松自由。
如此,社会大同。
但是,不好意思的前提就是:守规矩。
社会的动乱,其根本的因素,就是规矩被严重破坏。而破坏规矩者,往往就是站在统治阶层最高端的那位国君,并以国君为首的特权阶层。纵
观我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浩瀚的人文历史,社会的动乱,基本上都是统治阶层的某些特权人物的目无规矩抢道超车所造成。
无一例外。
比如,我们前文中讲到的华督宋庄公;还比如,我们这篇小文的主角:公子突。
都是抢道超车的典范。
当所有的中央委员们都签字同意拥立公子突之后,宋国国防部长高渠弥当即就要带兵干掉郑昭公。
但是,被祭足阻止了。
毕竟,祭足一生跟着郑庄公,君臣融洽,获益良多。同时,又从心底欣赏郑昭公,在人品上,还极为赞赏郑昭公。他当然不会做如此赶尽杀绝的事情。
于是,祭足就为郑昭公整了一份特快专递,并附上郑国全体中央委员会委员(卿大夫)的签名。同时告知:国防部政变,公子突谋权篡位成功。
最后一句话是:快逃吧。
惊慌失措的郑昭公,连夜奔逃卫国。
同时,他还通知留在郑国的两位弟弟公子亹和公子仪,公子突己经抢班夺权,你俩也逃吧。
郑国这西公子,个个都是人精。这两兄弟的心中,根本就明镜一般,公子突可不比大哥善良,那可是心狠手辣黑的主。
我们俩也跟着逃吧。
于是,一个去了蔡国,另一个去了陈国。
公子突顺利登基。
史称:郑厉公。
不得不指出的是:这场由继承危机引发的国际干涉事件,本质是封建制度无法适应强权政治需求的必然结果。
宋庄公的“白眼狼”行为,实为体系压力下的理性选择,其操作模式为战国“远交近攻”战略,提供了原型。也预示着,中国古代政治将从“礼制秩序”向“实力政治”全面转型。
同时,这一事件也说明如下几个问题。第一、郑庄公临终安排的失效,暴露封建制度下“托孤重臣”权力缺乏制衡。1、据《郑国武备志》载,祭足作为执政卿,权力过大,其实际控制了郑国70%的武装力量;2、卿权的膨胀,致使“宋国要挟-祭足妥协”的叛变成本,几乎趋零。
第二、宋国间谍系统的运作,揭示了春秋情报战水平。1、据《孙子兵法·用间篇》的原型表明,宋国在郑国高层安插“间人”;2、利用诸侯朝聘制度给予渗透。比如,公子突舅父雍廪为宋国行人司官员。
第三、此事件的发生,也标志着春秋时期的卿权,开始凌驾君权之上。1、公元前701年祭足被迫政变,开启春秋“政出私门”时代;2、首接导致郑国40年内6次君位更迭,成为封建体系崩溃的典型样本。当然,此为后话,后文再讲。
总的说来,一场阴谋之后,郑厉公得偿所愿,最终走上了国君岗位。但是,不好意思的事实是,在国君宝座上屁股都还没坐热,要债的来了。
公子突登基,宋庄公的使臣不期而至,而且,不请自来。
怎么样,兑现当初的承诺吧。
郑厉公无奈,叫人把政府总理叫来。把当初与宋国达成的割城赔地纳贡金玉谷米的合约交给祭足。
祭足拿着这合约,当即脑门飙汗:这不就是卖国吗?
殊不知,当初郑庄公为攻城掠地偷割天子稻米,花费多少心血?又有多少郑国青壮战士,为此付出鲜血与生命?你倒好,为老大宝座,一竹签合约,即拱手送人?
崽卖爷田心不疼。
祭足嘴唇哆嗦:老大,这样的合约你也敢签?
郑厉公厚颜无耻,破罐子破摔:事急从权。事急也,我不签,可有今天?
祭足捶胸顿足:现在咋办?
郑厉公耍无赖:你是政府总理,你想办法。
祭足晕菜。
得,先弄点金玉稻谷应付一下吧。城池,祖先留下的土地,打死也不能送人。
宋庄公暴跳如雷。
这是兑现承诺吗?这分明就是过河拆桥嘛!我都是白眼狼的祖先了,难不成你郑厉公比我还白眼狼吗?郑厉公嘻嘻而笑,谦虚:我不是白眼狼,你是,你更当之不愧!
而且,还不失时宜地追加一句:寡人我只是老赖的祖宗。
我的老天爷,骨灰级白眼狼,遇上老赖的祖宗。这下子,可就热闹了。
祖先留下的土地,岂能轻易送人?好一个“拖”字诀了得。
我都不知道,郑厉公的这一番操作,算不算政治素养更为成熟?成熟的政治素养,难道就是事急从权,事后耍赖,然后过河拆桥吗?
宋庄公如同吃了苍蝇一样难受。不依不饶,一边军事威胁,一边派使臣继续催讨。而且,在没有催讨完成之前,干脆就赖在郑国的首都。
不走了。
这不是办法啊。
在各国使臣面前闹得沸沸扬扬,也使刚刚登基的郑厉公的脸面,不大好看啊。
于是,左老师写道:宋多责赂于郑,郑不堪命(《左传·鲁桓公十三年》)。
这意思就是:宋国的财政部干部,不是在追债,就是在追债的路上。当然,这也整得郑国财政部的官员,苦不堪言。
祭足给出了主意:要不,我们请齐鲁两国斡旋调解,如何?毕竟,我郑国与齐鲁两国,都有源远流长的情感交集,不看僧面看佛面,他们也会出面调停。
死马当着活马医吧,这估计也的确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郑厉公无奈,只能派使臣往齐鲁一遭。
使臣到了齐国,当即被齐僖公骂了一个狗血不喷头。天下第一优秀青年,在齐僖公的心头眼里,永远都挥之不去。尽管招婿不成,但郑昭公姬突,基本上己经是印在齐僖公骨子里的偶像了。
寡人看好的青年才俊,居然就敢欺负。也太不把我齐国瞧在眼里了。
齐僖公义愤填膺,破口大骂:你们居然把公子忽赶去了卫国,造成如今的局面,竟然还有脸来让我给调停?不是我现在有急需解决的事情(打纪国),我早就起兵娘滴了,给我滚滚滚!!!
有多远滚多远。
冯梦龙先生是这样描述齐僖公呛骂郑国使臣的:郑君何罪,辄行废立?为汝君者,不亦难乎!寡人当亲率诸侯,相见于城下(《东周列国志》)!
这意思,就是要道兵相见。
郑国使臣触一鼻子灰,灰溜溜打道回府。
但鲁国,却给了一个大大的笑脸。
休息一下,欲知后事,请看下回分解。
(http://xsgu0.com/book/cjfhhb-6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