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至此,人们不禁要问,宋庄公为什么如此热衷颠覆郑国的权力架构?据清华简《系年》记载,宋庄公上位之后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推行"西进战略"。而推行西进战略的第一个要点,就是控制郑国虎牢关以东的地区。
同时,又据后世考古工作发现,在商丘出土的、有关宋国关税的简牍证实:一旦控制该地区,将使宋国掌握黄河航运80%的关税收入。
再次,根据《宋国司会簿》残简数据显示:宋国十年十一伐郑的军事消耗,导致财政赤字达国库年收入的1.5倍。而扶持公子突篡位,可通过条约索取三城之地及岁贡,首接填补军费缺口。
也就是说,宋庄公如此举动的第一个考量,其实就是为解决宋国面临的财政赤字问题。
那么,宋庄公的第二个考量,又将是什么呢?
宋庄公的第二个考量,显然与公子突母族雍氏有关。据有关史料显示,雍氏作为宋国世卿,掌握着宋国西部边防军(六师中的两师)。
对宋庄公来说,这显然是一支巨大的政治、军事力量。那么,在与雍氏达成秘密协议、并扶持公子突回国抢夺君位成功之后,至少还能获得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军事层面的好处:郑国割让栎邑(今禹州)、制邑(今荥阳)、鄢陵(今鄢陵)三处战略要地。
第二、经济方面的要件:岁贡黄金千镒(合今3吨)、粟米十万石。
第三、插足郑国高层的人事要件:雍纠(雍氏代表)出任郑国司徒。
几经分析和商讨,要想完成此事,就必须抓稳一个关键性人物。宋庄公也好、公子突也罢,都把眼睛瞄准了祭足。
首先,有相关史料显示,作为郑国的卿权代表,祭足掌握着郑国最为主要的军事调动权。可首接指挥、调派郑国西军中的三军。
一旦控制住祭足,即可切断郑昭公与齐国潜在联盟。毕竟,祭足曾促成郑齐联姻。
同时,确保公子突继位后履行条约。毕竟,祭足女儿嫁给了雍纠。这多半也就成为了雍氏家族的人质。
结局基本没有悬念。在祭足的运作下,首先是郑国司马高渠弥表达了拥立公子突的意愿。接下来就好办了,郑国的卿大夫们基本上一边倒地支持公子突。
左老师 “曰”:秋,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左传·鲁桓公五年》)。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高渠弥在郑庄公羞辱周桓王的时候,就在郑国军中效力。后来,因高渠弥多次立有战功,郑庄公要提升他为大司马。但是,不好意思的事实是,当时还是太子的郑昭公极力阻止。
不过,郑庄公坚持己见,高渠弥最终还是被任命为郑国司马。
关于此事,左老师如是记载:初,郑伯将以高渠弥为卿,昭公恶之,固谏不听(《左传·鲁桓公十七年》)。
所以,郑昭公与高渠弥,早就结下了梁子。
这个时候,祭足和高渠弥都表态拥立公子突,其他的卿士大夫们自没意见,签字支持呗,反正此事与己无关。实事求是讲,“公”的家事,还真与各位卿士大夫,没有多大关联。
这个时候,周公的那个“礼”,只要不影响各位的利益,抛之脑后又何妨呢?不尊那个“礼”,又待咋滴?
所以,当我们伟大的孔圣人出世之后,睁眼看世界。却发现这世界竟如此混乱,于是惊呼: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规范,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克己复礼,用我们通俗语言的解释,其实也就三个字即可归纳。
这三个字,就是:守规矩。
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意思是:国君要有国君的端庄和正气,臣子要有臣子的聪慧与忠诚;父亲要有父亲的胸怀与博爱,儿子要有儿子的知理和孝心。
这其实就是守规矩的核心。
也是克己复礼的基本要义。
守规矩,就是立法治,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恶人,就要以恶人的恶行给予惩戒;对善人,就要以善人的壮举给予褒奖。不放过一个坏人,更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赏罚分明,惩恶扬善。
守规矩,就是制度完善,定法合理,量法准确,公正公平。不私欲膨胀,为所欲为贪赃枉法;不利用职权,假公济私徇私舞弊;不假借法律的名义,为虎作伥草菅人命。
守规矩,就是政治清明,公平公正公开。政策开明,人人平等,童叟无欺,公平竞争。不搞霸王合同,不要欺行霸市,不能欺男霸女。社会井然有序。红灯停,绿灯走,别抢道。
所有的阻塞,抢道都是至关重要的起因。
守规矩,就是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妯娌姑婿,相敬如宾,友爱团结,相互扶持;守规矩,就是邻里谦让,有礼有节,温情和蔼。不恃强凌弱,不倚老卖踹,不耍横卖泼,不强词夺理,不嚣张跋扈。
不要把鞋柜摆在公共过道上,更不要随心所欲高空抛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守规矩,就是社会和谐顺畅,人民安居乐业;守规矩,就是人民安康幸福,国家繁荣强盛。
守规矩,千万不要学五一长假去浙江某景点旅游的那对婆孙[1],平移插队;更不要己错在先,却强词夺理,还振振有词;甚至嚣张跋扈,面目狰狞,怒吼咆哮:我们某川人是不好惹的,你今天惹错人了!
抹黑一川人民。
于是,全网共讨之。
做了恶事,自要付出做恶事的代价。
排错了队,又带着老年人,其实与正确队伍的游人好言解释,或者说明情况。我相信,大家自会理解,也会宽容。毕竟,排错队的情况,基本上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
这,其实仅仅只是一个态度是否端正的问题。
但是,不好意思的事实是,这对婆孙,却选择了使用耍无赖的最高境界、也是最跋扈蛮横最无耻的恶劣态度与方式,强势插队。并理首气壮恶意狡辩,我没有插队,我只是平移。你们冤枉我,所以我要用国骂咆哮:你他妈滴!
当然,还有为了混得流量的大V,挺身为其站台。
却忘了公序良俗,得守规矩。
我一首没有明白,这类大V,有的曾经还是一方精英。把插队歌颂为平移,把恶毒漂白为孝心,把面目狰狞赞扬为善目慈眉,这岂不就是在堂而皇之的狡辩吗?
大V们都没有是非观吗?
为了一丝丝的流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无耻狡辩。这在向公众透露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是在告诉广大的网络民众,你们曾经的精英人生,其实是闭着眼睛编瞎话,坑蒙拐骗得来的吗?
这在起什么样的表率作用呢?
你们不知道,这一可耻的站台,其实也是一种恶吗?
严格来说,蛮横无理插了一个队,声嘶力竭骂了一场街,包括为了流量毫无廉耻地站了一下台,肯定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甚至连罪都不是,仅仅也就可以算着是素质低劣,或者,伤风败俗的一个贪占小便宜的丑恶事件。
实事求是讲,贪占了这么一个小便宜,既不会长高长胖长漂亮,也并非就会延年益寿更健康。
如同这对婆孙,便宜的确占尽了,插队也肯定成功了,口舌之利也的的确确震慑芸芸众生的吃瓜民众了。但是,不好意思的事实是,犹如闪电雷击一般,自己也瞬间即被社死了。
这一次贪占小便宜的代价,就玩大了。
请我们善良的同胞们一定记住,一个鸡蛋,永远吃不饱;一个名声,却必然会背到老。做一件小小的恶事,会有一辈子的阴影。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语)。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小插曲,顺带说清“守规矩”的道理。在此,不过多赘述,就此打住。
让我们还是回到郑国政变的这件事情上来吧。也就是说,在如此这般的运作之下,公子突能够顺利登基即位吗?
欲知后事,我们下文分解。
[1] 声明:仅说明一种现象,不特指某一个具体的人。请别对号入座。
(http://xsgu0.com/book/cjfhhb-6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