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续讲解急子的故事之前,我们通过一个小故事,看看我中华民族最伟大圣人孔老师对“孝”的理解。
史料告诉我们,孔子的学生号称三千弟子。在当时的那个天下,拥有三千弟子,肯定就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按当时人口的比例计算,孔先生就基本上把当时天下的读书人,通通地都招揽到了自己的麾下。
所以,也该他老人家影响我中华民族至深至伟,因为我们后世的学者,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这三千弟子的弟子的……弟子。
在这三千弟子中,还有影响我们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经济领域诸多方面、N多世纪至今的著名的七十二贤人。而且,这七十二贤人通通的都青史留名。
在这七十二贤人中,就有影响我后世至深的以“孝”著称的楷模。
他的名字叫:曾参。
在秦以前可以被称作“子”的同志,这就说明了,该同志要么在思想领域里达到了一种至高的境界;要么在学术方面,促成了一方翘楚的成就。境界也好,翘楚也罢,对我们后世子弟来说,那就是无人能及的高山仰止。如同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
这一溜串的“子”,谁能及得?
反正本人不可企及。
曾参就是因为至孝楷模,而被我们后世的同志尊称为:曾子。
二十西孝中,曾参同学排名第三。
排名第一的就是我在《历史忒不靠谱儿·先秦》中,为大家讲解过的孝感动天的虞舜大帝;排名第二的则是我在《历史忒不靠谱儿·第二季》中,为大家讲述的仁孝天子汉文帝。曾同学能与这二位光耀西海的“帝”并排在一起,可见其至孝之尊。
《史记》记载:曾参,南五,字子舆。少孔子46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受之业。作《孝经》。死于鲁。
《孝经》是否曾参所著,自古以来颇有争议,我在《孝经心得》中阐明了我的观点,所以此类问题就不在此过多赘述。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孔子在招收曾参为学生的时候,曾参的孝名,其实就己经在社会中扩散,而且也打动了孔子。所以,孔子非常看重曾参。
因为,在孔子的眼里心中,曾参无疑是承启儒家学说中孝文化衣钵的不二人选。
但是,曾参的一次貌似的“孝”的举动,却让我们伟大的孔圣人大光其火。
曾参的父亲名叫曾皙。曾皙本人,尽管小不了孔子几岁,但他却是孔子早期的学生。在曾皙的眼里,孔圣人就是那颗高山仰止的启明星。因为孔子不仅教了曾皙礼仪,还教了曾皙六艺。
这一系列的学问技艺,在当时的那个天下,基本上就无人能及。曾皙的志向,有点儿如同我们今天所说的隐者一类。但是,是一个世人皆睡我独醒的隐者。
让曾皙欣慰的是,他之所以能够在浑浑噩噩的芸芸众生中“我独醒”,是他遇到了指路明灯。
这盏明灯,就是孔子……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是孔子的思想。所以,当孔子周游列国并挫折连连驻足卫国的时候,他也跟了过来。而且,还带来了小儿子。
这个小儿子,就是:曾参。
曾皙跟来的目的,是来帮助孔子的教学。孔子的学生众多,以孔子一人之力,肯定就忙不过来。所以,N多的教学包括其他的诸多事务,都由孔子的大弟子们负责。曾皙就是这一类负责的同学之一。后来,他们又跟着孔子回到鲁国。
那个时候,孔子后续的学生,也就逐渐长成。孔子学府的诸多事务,也就交由后起的弟子负责——这个世界,永远都是后浪推前浪。孔子的老一辈的弟子,要么去各封国封地为官,比如子路、冉有、宰我;要么奔波经商,倒买倒卖,挣了巨额的财富,比如子贡;还有的则打道回府——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颐养天年。
曾皙的志向,就是做一个非常明白事理的隐者,他的选择,当然就是后者。
那一天,大约到了孔子学府休息的时间,曾参就回家看望老父。难得儿子回家,己经年迈的曾皙,就要儿子帮助自己到田间地头锄草。以孝著称的曾参,对待这样的要求,自是义不容辞,也趋之若鹜。
可不曾想,也许学生当得太久,或者在城里待得太过舒服,反正手艺回潮,干农活也就无法得心应手。手忙脚乱之间,居然就把地瓜的根苗,当着丛生的杂草,给锄掉了。
这让曾皙心疼不己,也恼怒异常。
估计,对守着一亩三分地的曾皙来说,一根地瓜的根苗,肯定相当的贵重。由心疼到愤怒再到怒不可遏,竟然一气呵成。
这老同志的性格,估计极为暴躁,当即举起手中的巨大拐杖,劈头盖脸地就朝曾参干了过去。见到如此阵势,又发现自己锄掉地瓜根苗,也的确有错于先。曾参竟然不避不躲跪于当地,任由疯狂发怒的老父,猛敲狠打。
曾参的那个身体,肯定也是肉做的,一拐杖下去,就得昏死过去。
啊,我的天啊,这曾皙也是,一根地瓜根苗,至于吗?
据说,当曾参醒来之后,挣扎着爬起来,而且还整理好衣冠屁颠屁颠爬到父亲的面前,恭恭敬敬行礼:父亲大人,刚才孩儿犯了大错,使得父亲费了很大的力气来教育我,您老人家没有累坏吧?
锄掉一根地瓜根苗,有多大的错嘛?
古代同志的脑子,居然都被门夹过吗?
而且,为了不让父亲担心自己的身体被那巨大的拐杖干坏,还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弹琴唱歌,让歌声飞到还在郁闷的曾皙耳朵里——因为这样曾皙可以安心,至少没有一拐杖把儿子干坏掉嘛。
唉,这曾参真是太孝了。
但是,这样的孝行,孔圣人听说后,却大为光火,并愤怒地命令其他弟子:曾参来了,不准他进门。
大有赶出门墙的恨意。
他老人家就“曰”了:俺听说上古的圣人虞舜,就是天下第一孝子,他的父亲瞽瞍却是天下第一糊涂爹。但是,每当瞽瞍需要舜时,舜都能及时地侍奉在侧,极尽所能尽孝;如果有什么事触怒了父亲瞽瞍,见瞽瞍是用小的棍棒来惩罚他,他就乖乖地承受;但是,如果气急了的瞽瞍,拿了大棍棒要来干他的时候,舜跑得却比兔子还快。
后来,瞽瞍受舜的后娘谗言要杀舜的时候,舜也总是机智应对化险为夷。如此,瞽瞍就没有犯下为父不慈的罪过。
舜的作为,不仅保全了父亲的声誉,同时也尽到了孝子的本分。
所以他孝感动天。
现如今,曾参的所为,貌似行孝,却差一滴滴儿就陷父亲于不义!如果,正在恼怒的曾皙没有留神,一拐杖就干得他脑浆迸裂,岂不是犯下了杀人的大罪?
这是“孝”吗?这根本就是害己害父,大逆不道!
恨铁不成钢啊。
大家伙儿明白了吗?在我们伟大圣人的心中眼里,这其实不是“孝”。曾参的如此行为,不过是高举了“孝”的旗号,沽名钓誉。
沽名钓誉的“孝”,反倒是大逆不道。
在孔圣人的眼里心中,孝,是晚辈对长辈发自肺腑的热爱与崇敬,而并非盲目的顺从。
哪怕以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其实也是不孝。
因为,如此的做法,不仅轻贱了自己的生命,同时还陷父亲于不义。
这个故事,始见于:《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曾子受杖》。
大家明白了吗,急子的做法,貌似的“孝”,却根本就是沽名钓誉。我没有说错吧?连曾参挨打没有顾及逃跑,孔圣人都会臭骂他大逆不道,甚至不准进门。
曾参的至尊孝名,也就差一滴滴儿功败垂成。
那么,急子的一意孤行,我们伟大的孔圣人,会赞同吗?
欲知后事,我们下文分解。
(http://xsgu0.com/book/cjfhhb-5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