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孝1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8章 孝1

 

嫁走了文姜,压在齐僖公心头的那块石头,也就终于落地了。

毕竟,尾货出手了嘛。

还毕竟,这尾货正好就是他老人家的心尖尖肉。这尾货让学“雷锋”的姬同学拣走了,其实正好就是一个良好美满的归宿。天下的父亲,又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有一个好的归宿呢?

文姜的出嫁,齐僖公就如同完成了一件历史使命。

再没有什么烦心的事情,可以令这位小有成就的老人家,坐立不安的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老人家也就可以颐养天年到自然长眠。

但是,我们很多的不按规矩出牌的转折,就出在但是之后——他老人家陡然地想起一件事来。

这件事,曾让齐僖公的祖先蒙受奇耻大辱。而如今,齐僖公凭借齐国日益强盛的国力以及自身在诸侯间的威望,终于有了为祖先雪耻的机会。或许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履行孝道,更是彰显齐国霸权的一次良机。

他突然发现,他得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这件伟大而又光荣的事情。

他把他手中的那一杆红缨枪,瞄准了齐国的邻居纪国(今山东寿光县南)。

对的,令齐僖公祖先蒙羞的幕后推手,正是纪国。

确切地说,是当时纪国国君的祖先。

这一事件,要追溯到160多年前,从齐僖公开始往前数,要数9代的“公”。因为那一代的“公”,在公元前863年,被当时的周天子周夷王给烹杀了。

呵呵,炖了一锅人肉鲜汤。

所以,这一代“公”,就被后世的同志称为:齐哀公。

而促使周夷王烹杀齐哀公的,正是纪国的N多代前的祖先纪侯,因为他进了谗言。

《公羊传·鲁庄公西年》就有这样记载:哀公烹乎周,纪侯谮之。

纪侯谮之:就是160年前,纪国国君在周夷王身前搬弄的是非。

这一事件,历史上就称为:周夷王烹杀齐哀公。

哀吧?

其实,死在周天子的手里,并不就是真正的“哀”,N多个百年以来,死在周天子手上的大臣,可就多了去了,也没见世人包括其后人尊称如此的祖先为“哀”。但是,在世人的眼里心中,死在纪侯的谗言之下,齐国的这一代“公”,那才是真正的“哀”到家了。

现在,文姜出嫁了,心事儿没有了,也就感觉没事儿干了——你老人家就好好休息嘛。说来也怪,干惯了事儿的人,突然就没事儿干了,还真就休息不来。就算到了今天,看看我们周围,就有N多退休的如此老儿,多半就有些儿磨皮擦痒,不是脑门顶儿发热,就是腿脚杆儿发疼——猪不是狗不是没事找事。

于是乎没事找事的齐僖公,也不知哪一天他老人家翻黄历,居然就把160多年前的仇和恨,给翻了出来。一时间热血奋张,更是摩拳擦掌。

啊,原来这里还有一场世仇嘛。

兴奋啊,说干就干,他要报仇——父仇不报非君子,何况父父父父父……之仇呢?

实事求是讲,这的确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家族世仇!齐僖公顿时热血沸腾,决心立即行动。这可是九代先祖所承受的屈辱啊。

他必须挺身而出,为祖先讨回公道。

有仇不报,不孝嘛。

齐僖公脑子里的那一根筋,陡然之间就爆发了,他得为祖先报仇雪恨。

因为,齐老爷子,他要:孝。

这也……忒不靠谱儿吧?

这回,他有事儿干了。

这其实不是靠谱不靠谱儿的事情,是他的实力,到了那个可以随意欺负邻居的份儿了。

早前那N多代的“公”,为什么通通的就没有想到报仇一节?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纪国竟然越混越弱小,居然就弱小到不堪一击。所谓报仇雪恨,不过就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美妙说辞。此段时间的纪国,正好就是好欺负的代名词。

落后就要挨打——还真就是真理。

看看今天世界,以某列如何蚕食的巴某斯坦,其实就明白了如此的道理。

所以,我们的亚圣孟同志就“曰”了:春秋无义战。

就如同美国欺负伊拉克、北约颠覆利比亚,那就真的是正义吗?

为了壮大声势,齐僖公就派了使臣,联络卫、燕、宋国,共同出兵讨伐纪国。燕宋两国很快就回复了出兵的信息,但是,最应该回复齐国的卫国,却迟迟没有信息。

因为那个时候的卫国国君,正是卫宣公——齐僖公的女婿。

女婿帮老丈杆子干仗必然天经地义,可这女婿就是迟迟不回信息。

啊,难不成卫国出了什么岔子的事儿吗?

对的,卫国还真就出了岔子的事儿。

不好意思,这一岔子事儿,又正好与贯穿我中华民族精髓的“孝”有关。

原来“孝”,居然也是惹祸的根源。

我在我的另一部作品《孝经-敬孝感恩心得》中,写过这样的一段话:孝,起源于人类文明之初。在漫长的奴隶社会中逐步发展,以家族意识为核心和农耕文化为依托,逐渐逐渐,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首要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到了我国逐步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孝的价值取向走向成熟并达到顶峰。

孝,是我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产物。只要有中国人存在,孝就存在,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孝就会扎根,并逐渐扩散,茁壮成长。经过上下五千年的承启加沉淀,经过上下五千年的深化与扬弃,随着中华文明史的发展与演变,潜移默化,孝,积郁着浓烈而传统的中国情结,逐渐逐渐,深深地嵌入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底处。

只要是中国人,也许他或她还在妈妈肚子里,孝,便跟定了他(她),犹如基因一般,通过父精母卵深深地植入还是胚胎的孩子灵魂。孝,将贯穿一个人从被妈妈孕育首到光荣逝世,不离不弃,都伴随这个人终身。就算己经到了身后,后人的盖棺定论,也不会离开这个“孝”字。

如果,在这个“孝”之前加一个“不”字,那这个人一定就是十恶不赦。几千年来,“不孝”,是对一个人人品的最为低下的评价。我就曾经告诉过我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交朋友,要注意观察该朋友对自己父母是否孝顺?一个对父母都不孝的孩子,是不会对朋友真诚的。

大家认真想想,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父母的态度,通通的都是凶神恶煞,恶脸相向,他(她)会对所谓的朋友、同事、邻居……友善吗?

当然,这一定不等于,这样的人没有友善的时候。当利益需要的时候,这种人其实非常的友善,一张脸,笑得肯定比秋菊盛开还要灿烂,甚至恨不得当场就将藏于胸腔的那颗红心,生生地掏将出来——如果“红心”可以随意掏进掏出的话。不过,一旦触及他(她)的一丁点儿利益,不好意思,他(她)要翻起脸来,肯定翻得比书还要快。

这样的“朋友”,能交么?

所以我说,孝,是对一个人最为基础的价值取向的评判标准。

同时,孝,不仅是个人品德的重要体现,也是维系家庭和社会稳定的关键纽带。


    (http://xsgu0.com/book/cjfhhb-4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