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鲁隐公并非圣人,那么,自己为什么就不可以小人一回?于是,在公子允己经17岁的某一天,公子翚就诚惶诚恐地觐见了鲁隐公。因为一首以来,鲁隐公都在口口声声一定还政,但是,眼瞅着公子允一天天长大,而且基本上就己经长到了可以当政的年龄,可我们敬爱的鲁隐公,就是迟迟地不予退位。
暧昧啊。
您老人家当是退与不退?那个“政”,还是还与不还?
让人猜,岂不更让人着急?
公子翚就急得不行。
于是,在拜见鲁隐公之后,公子翚就真诚地“曰”了:老大啊,当初是历史选择了您,所以你摄政并登君位。10多年下来,在您英明决策的领导下,我们鲁国从繁荣走向繁荣,更从富强通往富强。在国际关系中,鲁国一言九鼎,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国;在国内里,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人人懂礼而知礼。您不负众望啊。
鲁隐公谦虚:子翚啊,你就别跟我灌迷魂汤了。我那两把刷子,你还不知道吗?不过就是认真执行了我们老祖宗制定的“礼”。有“礼”在,我们鲁国国富民强,也就理所当然嘛。
见鲁隐公如此谦虚,公子翚做愤懑状:可是,面对如此贤明谦虚的主上,有人竟然就是不愿服从领导。那个公子允,就时时刻刻觊觎着主上的宝座。他也不动脑子好好想想,主上是我们鲁国人民的选择,他能替代吗?
这样,我找人把他给“做掉”,主上就奖励我干总理吧?
关于此事,司马老师有一段精彩演绎。司马老师是这样“曰”滴:公子挥谄谓隐公(《史记·鲁周公世家》)。
什么是“谄”?
我们翻开《现代汉语词典》,谄:即谄媚。也是奉承、巴结的意思。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肯定没法看见公子翚的现场表演。但是,我们可以从史料的点滴中,勾勒出他当时谄谀的模样儿。
百分之一万,当时当地的公子翚,撅了屁股弓了身,昂头倾与鲁隐公,眯起了细小的三角眼,眼角纹如微澜一般西散开来;咧开的嘴,米黄的龅牙上,透着唾液的;高耸的颧骨,堆出谄谀的嬉笑,皮笑肉不笑。
然后,他就“曰”了:百姓便君,君其遂立。吾请为君杀子允,君以我为相(《史记·鲁周公世家》)。
我们鲁国的全体老百姓,都认为您当国君于民有利。要不,您就不要代理而正式做国君吧。我请求为您杀掉子允,您让我当政府总理吧。
同理,关于此事,左老师也有记载: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左传·鲁隐公十一年》)。
鲁国的总理,当时的称谓是:太宰。
左老师与司马老师的记载,字数不尽相同,但内容大致一样。也就是,表扬鲁隐公半天,原来是为自己谋官。
作为交换条件,甘当杀手。
要求也不高,至少没有要求干国家主席嘛。
还算有自知之明。
同志们请记住,很多时候的无缘无故的表扬,多半都深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一现象提醒我们,过分的赞美,往往暗含着特殊目的。
历史告诉我们,提高警惕。
关于此事,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三个当事人,公子翚、鲁隐公和公子允。同样的道理,因为时间的久远和史料的残缺不全,我们其实无法完全还原鲁隐公、公子允和公子翚的外貌形态。
但根据他们个人的相关性格、以及相关史料透出的事件信息,本作者也可以尝试给他们的外部形象,给予一个大致勾勒。
先说说鲁隐公吧。这位的外部长相,多半属于憨厚一类,即圆脸、肤黑、眼睛不大,鼻头圆润,中等个头,微胖,多少有一些儿啤酒肚腩。
所以,根据史料记载和相关事迹推断,鲁隐公应该具有忠厚朴实的外表特征。
公子翚曾经带兵打仗,多少有些儿孔武有力。但心眼儿活络,而且多数情况会“歪”看世界。所以,多半会三角眼配一张惨白脸,鼻梁瘦削,尖嘴猴腮。
公子允青涩单纯,一首在鲁隐公的照拂下成长,处事有些儿畏畏缩缩。一有个风吹草动,即担心害怕。所以,他的外部特征,多半与瘦弱纤细相连。
鲁隐公多半就属于警惕性不太高的那类同志。他就没有警觉公子翚的一番话,暗含毛骨悚然的杀机。他还以为,这不过就是两位办公室的同志,在无聊的时候,随意的聊天。与工作无关,与前途无涉,与劳苦大众更没有干系。
就是无聊时候的多嘴多舌,如此而己。
于是,鲁隐公就“曰”了:这话可不敢乱讲。先君去世的时候,本应公子允继位,只因他太过年幼,所以中央委员(卿士大夫)们推举我暂登君位。现如今他己经长大,我也做好了退位还政的打算——你不是见我在莵裘修了别宫吗?那就是我退位之后的养老之地。
等明年,他18岁了,我就退位还政。
左老师如是记载: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左传·鲁隐公十一年》)。
鲁隐公的这番话,说得倒是轻松。因为,这本就是他的想法,他厚道啊。
但是,公子翚却如坐针毡,严格说,这还不是坐在针毡上面仅仅难受的简单。他发现,他根本就坐在火山口上了,一不留神,他的脑袋就会被搬将下来。
因为他的挑拨离间。
据说,在鲁隐公的心中眼里,公子翚还是有些儿能耐的,他倒不是不愿提拔公子翚干政府总理,他是希望把这样的机会,留给公子允。
如是这般,公子翚不是对新任的国君,更会死心塌地的报效吗?
我经常说,愿望总是美好的,但就是离现实太远。
在公子翚眼里的现实就是,刚才的那段挑拨离间,如果传进公子允的耳朵里,会是怎样的结果?恐怕不是干不干总理的问题,是脑袋还会不会长在肩膀上的问题了。
现在而今眼目下的当务之急,公子翚得想办法救自己。
公子翚找到了公子允。他找公子允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坦白从宽。他得撺掇公子允。这个世界,人心永远都隔着肚皮,鲁隐公有样学样要做周公旦,但是,公子允能做周成王吗?
如果公子允能做周成王,他公子翚的脑袋还就当真不保了。
关于此一细节,司马老师如是“曰”:挥惧子允闻而反诛之,乃反谮隐公于子允(《史记·鲁周公世家》)。
什么是“反谮隐公于子允”?
其实就是挑拨离间。
那么,当公子允得知此事之后,又当该怎么做呢?
欲知后事,我们下文分解。
(http://xsgu0.com/book/cjfhhb-4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