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矢鱼于棠,出自于孔老师笔下的《春秋》。说的,其实是鲁隐公去棠邑观赏捕鱼的一件小事。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鲁隐公在棠地,陈列捕鱼的器具。
历史上,鲁隐公其实非常的有名。他的有名,不是因为文治武功,名扬天下;也不是因为残暴荒淫,臭名昭著。而是因为我们中华历史上最为有名、也最为伟大的一部著作。
这部著作,就是我在前文中提到的、我中华民族排名第一的伟大圣人孔子所著的:《春秋》。
因为《春秋》的开篇,就是鲁隐公元(公元前722)年。不好意思,我们伟大的孔圣人就是以这一年开始,以鲁国的历史为主线,整理编撰的《春秋》。
当然,当时发生的所有的国际大事件,通通的都以鲁国的纪年记录。
在之后的两千多年的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谁提到《春秋》,就会侃侃而谈:那件事,发生于鲁隐公某某年……有名吧?
岁月如梭,斗转星移,时间很快就走到了公元前718年,这一年,就己经是鲁隐公登基继位的第五个年头了。
尽管,他的的确确是在以“周公辅成王”为榜样,但毕竟在君位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君位的稳固,也给了他放松的心态。
毕竟,五年时间兢兢业业、为国为民还不松懈。而且,还时时刻刻处心积虑地,防着有人诟病其执政能力,多少也会心累。
到了公元前718年的春天,正是春暖花开、暖阳照拂大地的时节。鲁隐公需要放松心态,以恢复精力体力,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不过,不好意思的是,他放松心态的方法和做法,在当时当地人们的主流意识下,多少就有些儿奇葩。
他的这个方法就是:公将如棠观鱼者(《左传·鲁隐公五年》)。
啥意思?
我们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鲁隐公打算去棠(今山东鱼台西南)地观看捕鱼。
不就是观看捕鱼嘛,有得多大的奇葩啊?
但那个时代,去观看捕鱼,就是不务正业。于是乎,鲁国中央政治局委员、大夫臧僖伯,就跌跌撞撞找来,给予义正辞严的劝谏。
臧僖伯:姬姓,名彄,字子臧。鲁孝公的儿子,臧哀伯的父亲,鲁国名臣臧文仲的曾祖父。
找到鲁隐公后,臧僖伯就“曰”了: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左传·鲁隐公五年》)。
凡是物品,如不能用来讲习祭祀和军事;它的材料,也不能用来制作礼器和兵器。那么,国君就不要去给予理会。
就是去观看一场捕鱼,休息休息一下疲惫的身心,有得这么严重么?
在臧僖伯的心中眼里,还真有这么严重。于是,继续“曰”之: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左传·鲁隐公五年》)。
毕竟,国君的职责,就是使人民的行为符合法度与礼制的规定。
言下之意,去观看、观赏捕鱼,百分之一万是不务正业。
说了什么是国君的正事之后,又给指出什么为不是正事: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左传·鲁隐公五年》)。
所以,用讲习大事的行动,来检验法度的差等,就称为法度;用选取的材料,来表明器物的光采,就称为礼制。
除此之外,就是正事不做豆花蘸醋[1]。
接下来,臧僖伯就说明,不干正事的后果: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左传·鲁隐公五年》)。
既不合乎法度,又不合乎礼制,就是乱政的行为。而乱政的行为太多,则必然导致国家败亡。
然后,臧僖伯还结合现实给予讲解:故春狩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左传·鲁隐公五年》)。
所以,春狩夏苗,秋狝冬狩,都是在农闲的时候,才会讲习军事。
而且,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左传·鲁隐公五年》)。
也就是,为检验治兵成效,每隔三年,还必须出兵至郊外演习。演习完毕后,再整治队伍回来,并到庙堂里饮酒庆贺,以祭祀祖宗;同时,清点军用器物。
不仅如此,还必须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左传·鲁隐公五年》)。
彰显器物的光采,分清贵贱的区别,辨别等级的差阶,理清少年和老人的顺序。这,就是在讲习威仪。
同时还说明: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公不射,古之制也(《左传·鲁隐公五年》)。
如果鸟兽之肉不是用于祭祀,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是用于军用器物,国君就不用亲自去猎取,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
言下之意很明显,国君去观赏捕鱼,有违礼制。
最后,臧僖伯还进一步说明: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左传·鲁隐公五年》)。
至于山林河湖的物产,的确可以将它们取来做日用品。但是,不好意思的事实是,那些都是贱役们应该完成的小事,自有相关官吏的负责,而不该是国君要亲自过问的事情。
这话倒是有一定道理,如果,某一位环卫工人清扫一个街道拐角;或者,屠-宰场的一位杀猪师傅清-理猪下-水,也要国君亲自指挥。这多少就有些儿荒唐了。
包括鲁隐公也认为,臧僖伯说得很有道理。
但是,他老人家就想要去观赏捕鱼,咋办呢?
为这心心念念的欲念,鲁隐公就亲自为自己将要完成的欲望,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个理由是:吾将略地焉(《左传·鲁隐公五年》)。
本寡人将去边境巡视。
不可以吗?
身为国君,去军事重地、国家边境,这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吧?我们隔壁的金将军不就是常常巡视边境、军事要塞、和武器发射基地吗?
巡视边境,还真是国君正事。
这令博闻强记、能言善辩的臧僖伯,竟然哑口无言。
然后,鲁隐公拍拍屁股,毫无顾忌地,遂往,陈鱼而观之(《左传·鲁隐公五年》)。
鲁隐公毫不在乎臧僖伯的劝谏,自然按既定的计划,前往棠地,陈设渔具,并使人捕鱼而观赏。
这下子,即令臧僖伯非常郁闷。于是,僖伯称疾,不从(《左传·鲁隐公五年》)。
本中央委员老胳膊老腿,还老眼昏花,就在家里休息吧。
这举动,就为后世一些假公济私的领导人,起到了心安理得、并理首气壮的表率作用。君不见,很多的官员、企事业领导干部,本就是去国外旅游,却美其名曰:出国考察。
对于此事,我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圣人孔丘先生,就给予了最为严厉的批评:公矢鱼于棠。
按照左老师的解释就是:非礼也,且言远地也(《左传·鲁隐公五年》)。
鲁隐公此举,严重不合乎礼法。而且,棠地还远离国都。
[1] 正事不做豆花蘸醋:重庆话,意思就是不干正事。
(http://xsgu0.com/book/cjfhhb-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