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息姑摄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8章 息姑摄政

 

要说公子允,我们就不得不说他的老爸,也不得不为大家详解他的庶长兄。非常非常的不好意思,他刚好与我们大家一样,通通的都是老爸的孩子。公子允的老爸名叫:姬弗湟。

史称:鲁惠公。

而鲁惠公,正是我们前文中讲到过的鲁孝公的儿子。

鲁惠公当政的时候,周平王己经东迁。从年代上来说,那个时候的周王朝,己经开始日落西山。也就是,周王朝的这一班列车,开始登上了气息奄奄的时代了。

国势一天不如一天。

那个规定周王朝社会准则的周礼,也在不断地遭到破坏。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姬弗湟继位了。据说,这位“公”,还多少算那么回事,在位46年,励精图治,国势大振,臣下拥戴,全国人民心悦诚服。

只是,非常非常的不好意思,这位一辈子都在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公”,居然在接近尾声的时候,由着自己的荷尔蒙,干了一件抢夺儿子夫人的事情。

老了老了,流泡尿。

我都有点儿糊涂了,老子抢儿子的夫人,是不是正好就没有列在“周礼”的条款之中么?卫宣公抢了,鲁惠公也抢了,似乎都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最多,出来一两首歌谣,讽刺讽刺,挖苦挖苦,不伤大雅啊。

莫非,那个年代流行老子抢儿子夫人的风俗?

连最为尊崇周礼的鲁国,也抢得堂而皇之。

而且,还心安理得。

这一现象,多少反映出,当时社会礼制执行中的某些特殊性。是否也值得后世我们的相关学者,深入思考?

关于此事,左丘明先生如是“曰”: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左传·鲁隐公元年》)。

这里的“声”,其实是谥号。春秋时候的习惯,诸侯始娶,常以庶出妹妹、堂妹、或者侄女随嫁,称为“媵”。元妃死则次妃摄治内事。

媵:按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随夫人陪嫁到夫家的妾。俗称:小老婆。

声子为孟子随嫁的媵,所以称继室,不能称夫人。

隐公:即鲁隐公,名息姑。鲁惠公的庶长子,周公旦八世孙,鲁国第十西任国君。很显然,他就是公子允的庶长兄。

左老师这句话的意思是:鲁惠公的嫡配夫人叫孟子。孟子死后,就以小妾声子填房,并生下庶长子公子息姑。因公子息姑代行过国君职权,死后上谥号为“隐”。

历史上也称他:鲁隐公。

按司马迁先生的记载是:息长,为娶于宋(《史记·鲁周公世家》)。

也就是,当鲁惠公的庶长子公子息姑,长到了那个可以娶妻的年龄时,鲁惠公就为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古代时候的婚姻,遵循的自然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而鲁惠公看中的那个儿媳妇,正是宋国公主。

这位宋国公主是宋武公的女儿,名叫仲子。而这位仲子,生下来的时候,就有与常人不一样的奇葩现象。这个现象是: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左传·鲁隐公元年》)。

仲子一生下来,手心上就有一行字。

这行字是:为鲁夫人(《左传·鲁隐公元年》)。

也就是说,仲子一生出来,其命运,老天爷就给安排好了。

她的最终归宿,就是鲁国国母。

这位宋国公主,本是鲁惠公为儿子公子息姑娶的媳妇。但是,让人非常的不可理喻的是,当仲子公主到了鲁国的时候,差不多己经6、70岁的鲁惠公,其荷尔蒙居然不合时宜地爆发了。

因为他老人家陡然发现,尽管自己的确年龄己老,但似乎宝刀未老。

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占了先再说。

按司马老师的说法,就是:宋女至而好,惠公夺而自妻之(《史记·鲁周公世家》)。

结果,这位宋国公主,公子息姑没有娶到。

但是,公子息姑的老爸鲁惠公却娶到了。

后来,这鲁惠公还当真的宝刀未老,三两下折腾,仲子居然就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

这个儿子就是公子允,名:姬允。

公子允的运气就非常好,因为仲子被鲁惠公立为夫人,他一生下地,就是嫡长子。关于此事,司马老师如是“曰”:登宋女为夫人,以允为太子(《史记·鲁周公世家》)。

尽管,公子息姑尽管是哥哥。但是,不好意思的事实是,按照宗法制度的规定,他没有被确立为太子、以及继位的资格。

因为他不是正主儿的夫人所生。

我都不知道,应该用厚道还是应该用君子,来形容息姑这哥们儿。不管怎样说,鲁国就是盛产谦谦君子的国度。

息姑多半就受了这样的影响,老爸抢了他的夫人,他似乎没什么怨言,也没有产生恼怒的恨意。表现出来的,基本上就是无怨无悔,好像他的夫人天生就是应该给老爸抢滴。

他厚道啊,老爸抢了他的夫人,他就憨憨而笑。

他还君子呢,夫人上了老爸的床,他竟然谦谦而让。

息姑的老爸鲁惠公,居然宝刀未老,一入港,竟然就老来得子。但是,不可争议的事实是,毕竟也是6、70岁左右的老同志了,身体上的零部件,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显然就没有悬念。

无论这位老同志的荷尔蒙,有多么的发达;也无论这位老同志的宝刀,如何的坚不可摧所向披靡,在年轻貌美春情澎湃、而且还激情高涨的宋女面前,不好意思,通通的都经不起斗志昂扬的不断的折腾。

没几年,他老人家还真的就“殚(精)竭(虑)”了。

鲁惠公挂掉之前,就遗言要息姑孜孜辅助幼弟公子允。

息姑一口应承,而且,十多年来,铭记于心。

厚道啊。

鲁惠公是挂掉了,但公子允还非常的年幼,也就5、6岁的年纪。按照嫡长子继位的制度,就应该由这位小人家继位。毕竟有嫡立嫡,无嫡才立长。

鲁国有嫡嘛。

但是,我们的转折点永远都在但是之后,因为鲁国的中央委员们通通的认为,公子允实在太过年幼,不足以堪当国家重任。不如,暂时拥立息姑摄政,待小人家公子允长到那个可以堪当大任的时候,息姑再慷慨还政。

于是,司马老师又“曰”了:及惠公卒,为允少故,鲁人共令息摄政,不言即位(《史记·鲁周公世家》)。

因此,公子息姑摄政,史称:鲁隐公。

我们的故事,也就再一次的拉开了序幕。


    (http://xsgu0.com/book/cjfhhb-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