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文中,我多次提到、或讲到周公、周公旦、周礼。的的确确,周公旦不仅仅对周王朝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功不可没。对我中华民族延续N多个千年的人们,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更是深入骨髓。
老百姓聊个天,会说“聊聊周公”;晚上做个梦,也要讲“梦见周公”。
这句话,出自于我中华民族排名第一的伟大圣人孔子之口。
孔老师这句话的原文是: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意思是:孔老师到了晚年的时候,常常感叹自己年老,无法再梦见周公。
这话说得,好像孔老师的后脑勺,就是周公他们家的后花园一样,时不时地就来晃荡一圈。
从儒家学说的角度讲,其深含的意义,不过以此表达,对无法实现的理想、或者无法传承文化的遗憾。
为此,我专门问了DeepSeek,“梦见周公”是什么意思?
DeepSeek给出了三个现代常见的含义:1、缅怀先贤:表达对古人智慧或精神的敬仰。2、理想未竟:隐含对自身状态(如年老、力不从心)的感慨,类似孔子当年的心境。3、自嘲或幽默:比如困倦时说“要去见周公了”,实际是调侃自己想睡觉。
个人认为,老百姓口中的“梦见周公”,其实与DeepSeek给出的第三项答案,最为贴切。
不过调侃而己。
也正因为“周公文化”早己经深入到了中国人的基因、骨髓里面,所以,才能一个脱口,就能毫无阻碍地,给调侃了出来。
前文中,我就为大家讲到过周公。他是周文王的儿子,排行第西。据说,他从小就博学多才,很得周文王的赏识。在周文王N多个励精图治的年月里,一首都是周文王的好帮手。
司马老师由衷表扬他: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史记·鲁周公世家》)。
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文王还在世的时候,旦作为儿子,就非常孝顺。而且,其忠厚仁爱,也胜过其他兄弟(《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文王去世后,他又是周武王的得力助手。按司马老师的说法,就是: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史记·鲁周公世家》)。
关于周公的故事、事迹及点滴,我在前文中己讲过很多。比如:辅助周武王伐商,作《牧誓》;再比如:周公辅成王、铲除三监之乱;还比如:周公还政等。
如是这一系列,我就不再重复赘述。
我在这里要讲的,其实是周公的封国。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周公的封地,就是鲁国。但事实上,周公穷其一生,也没有踏上鲁国国土一步。
原因是,他要留在周朝王畿辅佐周成王。因为此时此刻周武王离世不久,成王年幼,而周王朝又刚刚建立,基石动荡,立足未稳。他必须在中央政府中,掌控大局。
按司马老师的说法是: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史记·鲁周公世家》)。
这意思是:为了辅佐周成王完成稳固江山社稷之大业,他决定留在王畿。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
伯禽:周公旦长子。姬姓、名禽。周王朝诸侯国鲁国的第一任国君。史称:鲁公。
也就是说,真正到鲁国并成为开国国君的,其实是周公的嫡长子伯禽。当伯禽前往鲁国就封之时,周公旦就对其谆谆告诫: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史记·鲁周公世家》)。
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
岂止地位不低了?
基本上,就是万人敬仰,就算周成王,也得礼让当下。
然后,周公旦继续教诲: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
但是,就算如此,我洗一次头,就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也要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为什么呢?因为来了贤士人才。我就必须起来放下手中的一切,接待贤士。这样做,我都还担心失掉了天下贤人。
然后,成语“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便在我中华词汇中,熠熠生辉。
这其实也是“礼贤下士”的典范。
所以,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史记·鲁周公世家》)。
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说一千,道一万,总结起来就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认真做事、低调做人;别冷峻傲慢、更礼贤下士。
同时,周成王下令将奄国和“殷民六族”赐与伯禽,并送他许多典册文物、宝器仪仗。
按照西周初期朝廷的规矩、或习惯,被分封的诸侯每年都得回到王畿,向中央政府汇报一年来的封国情况,有几多成绩、有几许不足。
但是,不好意思的事实是,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後报政周公(《史记·鲁周公世家》)。
这就有点儿,未按规矩办事了。所以,周公旦有些儿生气,于是诘问:何迟也(《史记·鲁周公世家》)?
为什么会迟到如此许久,才来向中央政府汇报工作?
对于周公旦的诘问,伯禽给予了非常虔诚的回答: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後除之,故迟(《史记·鲁周公世家》)。
我在改变当地的风俗,变革当地的礼仪。寻常百姓父母死后,也要服丧三年。所以,到这时候我才来报政。
鲁国这地儿,其实相当复杂。它原来是少昊的地盘,民族众多,风俗各异。少昊,中国上古传说首领,五帝之一,黄帝长子。出生于江水(古代山东西部的一条大河)边。东夷部族的首领。
伯禽就封之后,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当地风俗。
我们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地之天长日久的风俗,何其之难。但伯禽坚持以周王朝的制度、习俗来进行治理鲁国。
所以,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初见成效。
尽管见效较慢,但成效显著。伯禽坚持以周礼治理鲁国,再加上就封之时,周成王即赋予了鲁国“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的资格。鲁国也因此,在立国之初就奠定了丰厚的周文化基础。
很快,鲁国的政治经济,都出现了全新的局面。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阳谷一带,成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
同时,鲁国也是保持周礼最为完善的封国。就算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时代,鲁国也是周天下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皆称:周礼尽在鲁矣。
更是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
(http://xsgu0.com/book/cjfhhb-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