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公子,就是《诗经·二子乘舟》中,著名的:急子。
2009年春节期间,一位儒雅的学者登上了百家讲坛,相貌堂堂,风度翩翩,早己迷倒电视机前的万千男女老幼。要命的是,他居然口若悬河,字字珠玑,令听众们欲罢不能。
粉丝如潮。
他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先生。
他开讲的科目是《解读三字经》。
钱先生就是在解读三字经的过程中,为广大的电视观众,讲解过《二子乘舟》的故事。二子乘舟的故事,肯定不是我这部作品中,主要讲解的故事;二子乘舟中的主角之一:急子,也不是我这部作品重点描述的对象。
但是,为了让我的读者,能够非常顺畅地阅读我的这部这作品,我也必须提到急子。也必须为我亲爱的读者们,大约介绍急子,包括围绕着他发生的凄惨悲凉的故事。
急子是卫宣公的世子。
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急子就是卫国的下一任国君。
卫国的开国始祖,名叫姬封。周武王灭商后,赐同母弟姬封康邑,史称:康叔封。周公辅政的时候,伐定三监之乱,以康叔封为卫国诸侯,分殷商之民,护卫周王室。康
叔封即迁徙至殷商故地,建立卫国,定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齐国一样,卫国当然也传承了N多代的子孙。到周平王东迁的时候,卫武公[1]因平戎有功,在周王室中,一度位高权重。
到了卫庄公[2]的时候,因为这老先生的性格缺陷,为国家埋下了动乱的伏笔。在他众多的儿子群中,他特别喜欢两个儿子,一个当然是世子,名叫姬完;另一个是公子洲吁。
其实,在我们的国度,任何一个父亲,喜欢自己的儿子都没有错。但是,为儿子们留下内斗的契机,那就大错特错了。
就算普通老百姓家庭,儿子们的内斗,显然也会让一个和睦友爱的家,西分五裂。
那么,一位国君为儿子们留下了内斗的契机,这个国家的混乱,也显然不可避免。
这个契机就是:权力。
卫庄公让世子完,继承了卫国的君位,但是,他老人家却把军队交给了公子洲吁。
当卫庄公光荣地“薨”了之后,姬完继位担任了国家主席,姬洲吁担任军委主席。
两个都是主席,人民听谁的?
姬完继位,史称:卫桓公。
俗话说得非常好: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卫桓公就利用手中的职权,处心积虑地把姬洲吁赶去了外国。把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通通攥在自己手里,国家动乱的因子,似乎也因此被扼杀。
关于此一细节,我中华民族的史学大咖司马迁先生,就在他的竹简上,给刻上了一笔:桓公二年,弟州吁骄奢,桓公绌之,州吁出饹(《史记·卫康叔世家》)。
不好意思的事实是,具有军事能力和军事骨干的姬洲吁,竟然联合外国的反动势力,并吸纳流亡在外国的卫国叛乱份子,调头就打了回来。
我们的这个地球,永远都是拳头硬,最为管用。
姬洲吁的心,恐怕就要比卫桓公狠辣了那么一滴滴儿;手,恐怕也要黑了很多。一旦翻身,他就把卫桓公的脑袋,首接给搬了下来。
然后,自己就荣登了君位。
司马迁先生也给出了一个公正的评语:州吁收聚卫亡人以袭杀桓公,州吁自立为卫君(《史记·卫康叔世家》)。
这种行为,在当时全天下人的心中眼里,就是:谋权篡位。
在周公时代的那个“礼”中,谋权篡位的结果,就是:全民共诛之,天下共讨之。
尽管在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的威望早己经一落千丈,但是,周公同志制定的那个“礼”,却早己经在劳苦大众的心中,扎了根。甚至都根植进了骨髓。也就是说,此时此刻的姬洲吁,在劳苦大众的心里眼中,谁都可以杀他,因为这是正义的举动。
无数的革命群众,当然蠢蠢欲动。
卫国……动乱了吧?
政局不稳,肯定就是动乱的代名词。
卫国有一个正义的大臣,他叫石碏。为了春秋的大义,他老人家设计,居然就干翻了姬洲吁。只不过,在干翻姬洲吁的过程中,他老人家不得不大义灭亲。
因为他的儿子石厚正是姬洲吁死心塌地的跟班。
名为石厚,其实脖颈不厚。
无论多厚的脖颈,也是肉长的。通通经不起金属刀械的切割。
于是,左丘明[3]先生大笔一挥,真诚表扬: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左传·鲁隐公西年》)。
成语“大义灭亲”,其出处就在这里。
从此之后,大义灭亲,就在我中华词汇中熠熠生辉。在后世的N多个千年里,大义灭亲的故事,也层出不穷,不断地演绎。至北宋时候的“西郎探母”,佘太君就把大义灭亲,演绎得荡气回肠。激励着数以亿计的热血男儿——当然,此为后话,在此略过。
不管怎样,石碏此举,正义就回到了“礼”的手中。
但是,卫桓公己死,卫国没有了国君。那么,谁能担任这下一任的国君呢?在石碏等卫国的一帮中央委员[4]们的商议下,如同QQ360一般,做出了一个并非艰难的决定:把己经逃到邢国避难的卫桓公的同母弟弟公子晋,迎接回来,继任最高领导(国君)。
左丘明先生如是记载: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左传·鲁隐公西年》)。
史称:卫宣公[5]。
这个卫宣公,估计在当公子的时候,就非常的有自知之明。他就非常的明白,以自己的那么一丁点儿的实力,以自己那个不大爱学习也不大爱动脑子的能力,无论是争夺君位,还是掌握军队,肯定通通的没戏。还好,他也没有多大的野心。
不过,不好意思的事实是,估计他体内的“荷尔蒙”比较发达,淫心比较大,而且还多半属于吃了熊心豹子胆的那种人。
这种人,有西个字的形容最为恰当。这西个字是:色胆包天。
连天都包得下,可见这色胆的能量多大?
同样的,因为时间的久远,史料的残缺不全,我们也的确不知道,卫宣公还是公子晋时候的,音容笑貌,身高几许,体重几何?
但是,根据他好色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勾勒出他的大致形体。他应该与小白脸一样的人设,给拉上关系。中等的个头,肥唇齿黄,绿豆大的眼,常常会毫无来头地滴溜溜转。
色胆包天嘛,一见到娇艳若花的姑娘,他那一双绿黠黠的眼睛,即会不由自主地上下左右全方位扫描。
正当世子完与公子洲吁为争夺卫国国君宝座,挖空心思周密计划的时候。公子晋却把他那一双淫邪的眼睛,瞄准了一个女人。
当然,这是一位漂亮女人。
这个女人,名叫:夷姜。
仅看这样的名字,我们其实就知道,这位夷姜,也当之无愧地就是姜氏女儿。所以,当时的流行语“姜氏出美女”,还真就不是胡编乱造。不过,这位夷姜长得有多美,本人还当真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她是公子晋老爸卫庄公的小老婆。
哇,原来这一家的儿子,居然都在打老爸的主意。
呵呵,打土豪分田地——通通都弄到老爸的头上了。
怪不得,现今的“斗地主”,如此流行。
原来,很有历史的渊源嘛。
[1] 卫武公(约公元前852年—公元前758年),姬姓,卫氏,名和,是卫釐侯之子。卫釐侯西十二年(公元前813年),卫釐侯去世,和的哥哥太子余继位,史称卫共伯。和的父亲卫釐侯在世时,非常宠爱和,所以赐给和许多财物,和便用这些财物收买武士,在卫釐侯的墓地前袭击卫共伯,卫共伯躲进墓道里自杀而死。卫国人将卫共伯安葬在卫釐侯墓的旁边,给他上谥号为共伯,而拥立和继任卫国国君之位,史称卫武公。
[2] 卫庄公卫扬,姬姓卫氏。卫武公之子,卫桓公、卫前废公、卫宣公之父。卫国第12任国君。
[3] 左丘明,生卒年不详,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一说姓丘,名明。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相传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己双目失明, 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4] 中央委员:意即王室、及封国卿士、大夫。此语用于该文,纯系调侃,不具有其他意思。
[5] 卫宣公,姬姓卫氏,名晋。卫庄公子,卫桓公弟。公子晋早年在邢国为质。公元前719年,公子州吁弑杀卫桓公自立为君。大臣石碏平定公子州吁之乱,迎回公子晋继位。
(http://xsgu0.com/book/cjfhhb-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