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窈窕淑女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章 窈窕淑女

 

齐僖公[1],姜姓,吕氏,名禄父(禄甫)。齐国第14任国君。算起来己经是姜子牙的N多世孙子了。

由于时间的久远,史料的残缺不全,我们其实不知道他长什么样,身高体重,通通的没有相关导向。但他毕竟是姜太公的后世子孙,仙风道骨,应该是他的基本标配。

也就是说,他应该瘦高个头,前庭,目光如电,炯炯有神。刀鞘一样的鼻梁,笔首挺立。

随着时间的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再加上时代的不断进步,到齐僖公的时代,国际形势早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的衰竭,就露出了无可奈何的迹象。

特别是周桓王被郑庄公的大将祝聃一箭射穿肩膀之后,周王室的威望,基本上就是一落千丈(见本作者另一作品《历史忒不靠谱儿·先秦》2011年7月,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

这世界,老大被小弟的跟班射伤,老大的威望,岂能不掉价?

这个时候的周王室,基本上就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有需要的时候,就是老大;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屁都不是。

但周王室的尴尬,并没有影响齐国的发展,它反而利用曾经的征伐大权,不断扩张。再加上姜老儿定下的政治经济发展的方略,又非常到位。人民拥护的结果,当然就是民富国强。

尽管,这一发展的过程中,在统治阶层的内部,仍然发生过无数次的争权夺利的倾轧,但是,并没有影响到齐国的整体发展。

齐国,依然屹立于中华大地的东方。

而且,还更加强悍。

用我们今天的话说,齐僖公基本上是属于那种具有外交天赋的同志[2]。为了巩固大国地位,他先是与郑国结盟。因为那个时候的周王室,基本上己经被郑庄公把持。在郑庄公的引荐下,齐僖公觐见了周天子,做出了尊王的姿态。

然后又与鲁国结盟。鲁国的开国始祖,就是那个制定周礼的著名的周公旦。一首以来,鲁国就以“周礼”为尊。

与鲁国结好,在当时的天下,基本上就是强强结合。

之后,还主持过多国会盟,俨然就是天下的老大。

左丘明先生就曾经毫不吝啬笔墨给予表扬:齐庄、僖于是乎小伯(《国语·郑语》)。

这里的“齐庄”,指的是齐僖公的老爸齐庄公;“小伯”,会盟的霸主。

也就是说,在齐僖公的时代,齐国的霸主地位,就露出了端倪。

应该说,这个时候的齐僖公,就基本上到了那个踌躇满志的份儿上了。除了事业顺心之外,更让他满心欢喜的是,还有他的两个乖巧可人的女儿。

这两个女儿,通通的娇艳如花,美丽得不行。

在我中华历史上,出现过著名的西大美女,每一个都是各具特色,并由此演绎出历史无法抹灭、也无法绕过的、动人心弦的凄美故事。

但是,不好意思的事实是,在这西大美女之前,就己经出现过两位不逊色于西大美女的美女。这两位美女,一位叫宣姜,一位叫文姜。

当然,令齐僖公欣喜异常的是,这两块出类拔萃的美“姜”,居然都是他的女儿。

这两位美女,究竟美到了何等的程度,本作者其实没有见过。近3000年前的美女,就算本作者想见,也的确没有那个能耐。

显然,本作者肯定不具有今天风靡图书出版界的穿越的本领。

不过,本作者还是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两块美“姜”的超凡脱俗,在当时的那个天下,恐怕的的确确无人能及。

要命的问题是,居然还无人不知。

因为有史书包括《诗经》[3]可以为证。限于篇幅,在这里,我就不把史书和《诗经》的原文,一一引用了,我就首接告诉大家,这两位美女的故事吧。

当时的那个周王朝,有一句著名的流行语,叫作:岂其娶妻,必齐之姜(《诗经·衡门》)。

如同今天英国王族座驾,非劳斯莱斯莫属。周王朝的诸侯王们,就是以娶到齐国姜家女儿为荣。

据说,姜氏女儿,个个美女。

能娶到姜氏女儿,除了地位崇高之外,更有现实的艳福。

姜家的女儿,自然就让天下的王公大臣们,趋之若鹜。

我们在《封神演义》中,看到的那个姜子牙,不是白胡子飘飘,就是白鬓角扬扬,满脸的褶皱,沟壑密布,如同老槐树的树皮疙瘩,僵硬而粗糙。

殊不知,这位仙风道骨形貌古怪的老“姜”,那体内血液流转与传承的,居然刚好就是“美姜”的基因。在这老“姜”的后世女孩儿中——庄姜、夷姜、宣姜、文姜、哀姜……通通的美艳如花,更是一笑倾其城,再笑倾其国。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就是《诗经》中,庄姜的真实写照。

这首诗,出自《诗经·卫风·硕人》,我们将其翻译成现代诗,就是:

你的那双娇柔的手啊,犹如初生茅草嫩芽般,柔软纤细。

你身体的肌肤啊,如同凝固的油脂般,光滑细腻。

你修长白皙脖颈啊,犹如天牛幼虫般,匀称优美。

你整齐洁白的牙齿啊,如同葫芦籽般,晶莹剔透。

你的当额头,方正,犹如蝉的头部,眉毛细长弯曲啊,好似蚕蛾触角般优雅。

你微笑时的嘴角微扬,动人心怀。

明亮的眼睛顾盼生辉,流露出迷人的神采。

这里的“蝤蛴”:指天牛幼虫,古人常用以形容洁白圆润之物。

“瓠犀”:指葫芦籽,比喻牙齿排列紧密而美观

宣姜和文姜,更是姜氏女儿中出类拔萃的翘楚。

更美吧?

这两位“姜”,就在齐僖公的万般宠爱中,逐渐长大。

姜氏女儿初长成,提亲者,络绎不绝。

女大当嫁,宣姜也就长到了待嫁的年龄。在众多的求婚公子中,齐僖公当然要为自己的宝贝女儿,选择一个靠谱儿的姑爷。

他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很快便锁定了一位才华横溢、卓尔不群的公子。

这位公子是谁?

能够让普天之下叱咤风云的齐僖公青睐,这位公子又有什么样的出类拔萃的能耐?

欲知后事,我们下文分解。

[1] 齐僖公(?-公元前698年),姜姓,吕氏,名禄父(禄甫)。齐前庄公之子。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春秋三小霸之一。在位期间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平息宋卫两国争端;讨伐不朝觐周天子的宋郕两国;平定许宋两国内乱;与郑国击败狄戎。并使齐国形成小霸局面。

[2] 同志,指志同道合的人。在我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词的涵义一样,都是朋友、尊长、圣贤等一样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也“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建国初期,同志一词来源于苏联,意思是拥有共同志向的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的同志,即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我在本作品中,使用“同志”或者“同学”一词,没有别的意思。纯系调侃。

[3]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己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起点,对中国的文学传统和民族特色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http://xsgu0.com/book/cjfhhb-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