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转移视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9章 转移视线

 

关于“大义灭亲”,其实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司马迁先生记载的版本。而在这个版本中,并未描述石碏儿子石厚的事件。

所以,在司马老师的这个版本里,与其说是大义灭亲,还不如说是伸张正义。毕竟,在周的那个天下,对待谋权篡位者,必是天下共讨之,全民共诛之。

另一个版本,自然是左丘明先生笔下的版本。在这一个版本里,石碏同志的大义灭亲,就表现得淋漓致尽。

这样,我们先说说司马老师的版本。

在这一版本中,司马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为郑伯弟段欲伐郑,请宋、陈、蔡与俱,三国皆许州吁(《史记·卫康叔世家》)。

公子州吁己经弑君篡位,我们在称呼他公子,就不大合适,还是称呼他姬州吁吧。

也就是说,很长很长时间以来,姬州吁与共叔段同为天下沦落人,境遇相同,情感相通,多少有些儿惺惺相惜。所以,当公子州吁夺取卫国政权之后,想到的、更是要做到的,就是要为共叔段讨要说法。

这个讨要说法,并不是派三两个卫国中央委员,去郑国举事实、讲道理、进行外交斡旋。而是高举正义大旗,率领国民军队,就要干他奶奶滴!

而且,自己去干不说,还要联络宋、陈、蔡三国,组建为国际联军,共同攻打郑国。而且,这三国都同意了姬州吁的提议。

司马老师的第二句话是:州吁新立,好兵,弑桓公,卫人皆不爱(《史记·卫康叔世家》)。

姬州吁因喜好军事、又谋逆篡位。而且,还手辣心狠杀死亲哥卫桓公。所以,卫国人民都非常厌恶他。

前文中就说了,在春秋那个社会里,其主流思想,依然是以周礼为主导的名正言顺。姬州吁得位不正,卫国人民厌恶他,也纯系正常。

司马老师的第三句话是:石碏乃因桓公母家於陈,详为善州吁。至郑郊,石碏与陈侯共谋,使右宰丑进食,因杀州吁于濮(《史记·卫康叔世家》)。

石碏因卫桓公母亲家在陈国,也就是说,卫桓公的外公、或者舅舅就是陈国国君。所以,石碏就佯装与州吁友善。

毕竟,石碏是姬州吁跟班石厚的父亲,在卫国又德高望重,与之交好,应该是双方所愿。

当卫国军队行至郑国国都郊野的时候,石碏就找到机会,与陈侯共谋计策。然后派卫国中央政治局委员、右宰丑,以向州吁进献食品的名义,借机在濮击杀了姬州吁。

这事儿,怎么说都是妥妥的伸张正义。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左老师笔下的版本。

左老师的这个版本,相对于司马老师的版本,文字更长,内容也更丰富。而透露出来的信息,也更多。也就在公子州吁谋权篡位、并最终刺杀卫桓公得逞期间,宋殇公正与鲁隐公把酒言欢,其目的是:将寻宿之盟(《左传·鲁隐公西年》)。

也就是,打算重叙在宿地会盟的友情。

宿(地在今山东东平县):其实是周王朝下面的一个小诸侯国。风姓、男爵。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就与宋殇公在宿地会盟过一次。并从此之后,两国开始往来交好。

而效果,估计使两国人民,都感到非常的通畅、舒适。所有,两国领导人也就友好协商,要不趁手红打灯笼,再次会盟。

两国会盟,自会带来人流走动,货物交流,国民经济也就有了良好运转。

但是,不好意思的事实是,未及期,卫人来告乱(《左传·鲁隐公西年》)。

还没有到两国会盟的日期,就从卫国传来了消息,卫国发生了叛乱。就算如此,鲁、宋两国也并没有停止会盟,而是按既定计划,于公元前719年的夏天,公及宋公遇于清(《左传·鲁隐公西年》)。

鲁隐公与宋殇公还是在清地相会。但鉴于卫国的叛乱,这一次的会盟,也只能算着是草草相会。

这语气,感觉多少还是有些儿遗憾。

在我们的这片大地上,基本上所有的上层决策者,自古以来就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当国内的各种矛盾,尖锐到无法调和的时候,一定会竭尽所能、想尽办法,将劳苦大众的视线,给吸引去外国。

如此方法,公子州吁自不例外。当他篡谋得位之后,他就知道,他必须将卫国人民的注意力,给吸引去外国。不然,他刚刚登上的君位,百分之一万坐不安稳。

天下外国何其多。那么,将卫国人民的视线,给吸引去哪一个为外国呢?

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技术性操作的问题。

正在这一时刻,宋国出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左传·鲁隐公西年》)。

宋殇公即君位时,宋国公子冯逃亡到了郑国。郑国人打算送公子冯回国为君。

这句话,至少透露出一个致命的话题。即宋殇公与公子冯,百分之一万是死对头。至于宋殇公为什么与公子冯是死对头,我同样将会在会面卷章中,讲述宋国轶事的时候,给详细说明,在这里,就此略过。

这一事件,对急于将要转移人民大众视线的公子州吁来说,无疑天赐良机。这好比是,瞌睡来了,刚好就有人为你递来枕头一样。

公子州吁就激动得哈哈大笑。

按左老师的说法就是: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左传·鲁隐公西年》)。

大伙儿明白了么?

公子州吁准备,以向郑国报复上代君主结下的怨仇,并以此来讨好天下诸侯,更使卫国的君民关系,更为和谐美好。于是,就派出使臣前往宋国,找到宋殇公。

干嘛呢?

自然是向宋殇公陈述利害关系。所以,公子州吁的使者就对宋殇公“曰”了: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左传·鲁隐公西年》)。

啥意思?

这意思是:您如果要攻打郑国,并以之干掉公子冯的话。您宋国军队,作为主力对郑作战。我卫国负责提供军费、并相关兵力,并和陈、蔡二国军队作为属军,配合宋国军队作战。

这是我们卫国的愿望。

这事儿好啊。

宋殇公拍拍脑袋,正为公子冯一事伤筋劳神,就有人送来军费、以及配合的属军,何乐而不为?

于是,宋人许之(《左传·鲁隐公西年》)。

宋殇公大手一挥,同意。

那么,这事儿真如公子州吁所想,国人视线给成功转移了吗?

欲知后事,我们下文分解。


    (http://xsgu0.com/book/cjfhhb-2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