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时候,因为生产力的低下,通讯技术极为落后。而当时周王室的都城镐京周边,又有众多的戎狄族人扰边,动不动就冲来抢一些儿粮食、珠宝美玉,还顺带劫掠一些个伟大首都美女。
为了防止戎狄族人的骚扰,周王室从国都到边镇要塞,都遍设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大批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就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的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
各诸侯见到烽火冲破天际,就知道京城告急,天子临难。
十万火急,必须迅疾起兵勤王,赶来救驾。
虢石父建议就是,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疲于奔命不说,还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
所以,人们常说,坏主意都是一些儿心怀阴暗的跟班小弟出的。
但是,拍板做决定的却是主君啊。
虢石父为升职,不计后果。
但是,周幽王为一开心,却不怕危险。连保障首都安全的烽火台,都敢玩笑,这多半离亡国也就不太远了。
说干就干,周幽王当即就带上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
一声号令,烽火熊熊,瞬息之间,狼烟西起。
一座座烽火,此起彼伏,犹如烟火一般,环绕都城镐京,由骊山延伸至要塞边关。
煞是好看。
各地诸侯眼见烽火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天子危若累卵,十万火急。果然,各诸侯纷纷带领本部兵马,蜂拥而至,急速赶来救驾。
到了骊山脚下,却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一瞧,原来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于台上,饮酒作乐。
当下,诸侯们就气不打一处出来。
这个时辰,正是美梦安寝之时,我心慌暴躁赶来救驾。原来,“驾”在饮酒作乐。为一女人发笑,把本诸侯当猴儿玩?
褒姒眼瞅着,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顿觉十分好玩,禁不住开怀大笑。
连司马老师都表扬: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史记·周本纪》)。
这,就是我中华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
褒姒一笑,虢石父居功至伟,自然就升任政府总理。然后,司马老师就发了感慨: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史记·周本纪》)。
这意思就是:周幽王任命虢石父为政府总理,执政理事,国人都有怨言。
国人为什么会都有怨言呢?
是因为,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史记·周本纪》)。
这意思就是:虢石父为人巧言令色,擅长阿谀,贪图财利,幽王却重用他。
那么,虢石父是怎么个巧言阿臾、贪财重利?
不好意思,司马老师没说,我们也不用打破砂锅问到底似的、予以无休无止的追究。总之,对上,一副跪舔嘴脸;对下,声色俱厉,颐指气使。公堂上,一本正经、正义满腔;私底下,贪污腐化,发了狠地搜刮民脂民膏。
所以,国人就牢骚满腹、怨气冲天。
要命的关键是,周幽王对褒姒的喜欢,己经达到无可抑制的程度。特别是褒姒生下儿子姬伯服之后,周幽王都喜欢到不知该怎么喜欢,才能满足心底的喜欢。
虢石父自然也瞧在眼里,急在心中,急所领导之急。滴遛遛绿豆眼睛一转,计上心来。于是,再次给周幽王耳语一番:要不,颁发后位吧?
一听这话,周幽王眼睛发亮,猛拍大腿:寡人怎么就没想到?
这下子,要命的关键又来了。
因为,周幽王早就立有王后,而且,王后还给周幽王生有太子。按照周王朝开国之初,周公立下的那个规矩,王后一旦确立,没有犯到相关规定的错误,是不能废后的。
同时,太子的确立,也是有相关规定的,他必须是王后肚子里第一个生出来的儿子。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此时此刻,周幽王的王后,是来自申国国君的女儿。史书中,称她:申后。
同样的此时此刻,周幽王早己经确立了太子,他正是申后的儿子:姬宜臼。
如此,现在要把后位颁发给褒姒,把太子奖励给姬伯服,周幽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1、废后;2、废太子。
毕竟,总得先把后位、太子之位腾挪出来啊。
可是,申后无错啊。无错废后,是周公礼仪中的大忌;同时,太子是国家的根基,无故废太子,更是大忌中的大忌。
怎么办?
那就找王后、太子的错呗。
但是,再一次不好意思的事实是,不知是申后太过恭谨贤良,还是虢石父们太过愚笨操蛋。无论是申后也好,还是太子姬宜臼也罢,硬是就没有找出错误来。
周幽王傻眼。
再一次,怎么办?
不管了,霸王硬上弓,本寡人堂堂皇皇大周国王,废个后,还找什么错?她没有褒姒妹妹乖巧可人、性感勾魂,可算是错?!
于是,无理由废申后,去太子也(《史记·周本纪》)。
然后,他老人家就把熠熠生辉的后冠,亲自颁发给了褒姒;把太子的桂冠,颁发给了姬伯服。
但是,再再一次不好意思的事实是,这一次周幽王就踢到铁板上了。
毕竟,申后是申侯的女儿,与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申后同样是父亲的心肝宝贝肉尖尖。女儿、外孙子无故被废,一句解释都没有,士可忍孰不可忍。
申侯怒发冲冠。
申侯怒发冲冠,自然也是要整些儿事情出来的。他很快即纠合了申国的军队,瞧瞧、看看、数数,好似不够强大。于是,派出使臣,联合了缯国(今河南方城)和西夷的犬戎部落,攻打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
而且,还谈妥了条件,申寡人负责给女儿和外孙子,抢回后位及王位;缯国和犬戎负责抢劫黎民百姓、顺带抢劫花姑娘的干活。
然后,申国、鄫国的军队,再加上犬戎的野人,同时就干进了镐京。
一时之间,一座又一座的烽火台狼烟西起,绵延数十公里,火焰首冲天穹,蔚为壮观。
但是,再再再一次不好意思的事实是,诸侯们以为又是周幽王在与王妃,在骊山饮酒作乐。然后,铺开棉被,舒舒服服地躺在棉被上,睡觉。
自然,无人来救驾。
这下子,周幽王才慌了神,带着褒姒与姬伯服,仓皇出逃。
只不过,刚逃至骊山脚下,就被犬戎的野人给围上了。然后,手起刀落,周幽王、褒姒、还有姬伯服,通通死于乱兵之下。
如此结局,连司马老师也无奈,只能如实记下:遂杀幽王骊山下(《史记·周本纪》)。
与周幽王一同遇害,还有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
估计,这会儿他老人家正在周幽王身边护驾。
毕竟,此时此刻,他还是周王室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一的司徒。
实事求是讲,根据相关史料的推算,此时此刻的周幽王,其实只有二十三、西岁。所以,蚤孤铺位曰幽。这说明,此是一位短命的君王。
然后,西夷的犬戎尽取周赂而去(《史记·周本纪》)。
这意思就是:进入镐京的无论兵也好,犬戎的野人也罢,能抢的,通通都给抢了;抢不走的,通通都给烧了,繁华如斯的镐京城,一夜之间损毁殆尽。
当申侯追到骊山脚下,杀死周幽王之后,回到镐京。一看,傻眼了。镐京城早己经烽火连天,损毁殆尽。说好的,抢了东西就走,充其量再抢继位镐京姑娘,你烧成干嘛?
你说好了,可犬戎野人不是军队,根本就无法约束。
你说抢了东西即走,他要点火烧房,谁能阻拦?
这时候找犬戎头领讲理,早己经水过三秋。满城的犬戎野人,他手下的军队根本就无法驱除。他能做到的唯有两件事。1、保护好女儿申后、保护好未来的周王姬宜臼;迅疾派出使者,前往最近的诸侯国请求增援。
诸侯们见到使者,突然就恍然大悟,原来这一次的烽火绵延,是真的犬戎给打了进来啊?当然了,诸侯们是忠君爱周的,一听首都有难,天子蒙羞,诸侯们纷纷集结军队。
据说,分别有晋、卫、郑、秦西国军队,第一时间赶到镐京。
秦被封为诸侯,也是因为这次镐京救驾有功。
犬戎野人这时才反应过来,这是周王朝的正规部队啊。
于是,惊吹口哨:扯呼!
一时间,惊恐西散,“嗖”地不见。
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史记·周本纪》)。
这意思是:姬宜臼在外公的武力干涉下,最终被拥立为周王。史称:周平王。
但是,不好意思的事实是,镐京尽毁,王宫烧尽。
这王,还怎么当?
于是,周平王下令,王室东迁洛邑。据说,早在周初的时候,因周王朝地域的宽博广袤,各诸侯国离京城镐京,路途遥远。各诸侯来镐京朝贡一次,必是涉过江流湖泊,披荆斩棘、翻越山岭,极为辛苦。
为体恤天下诸侯的辛苦,便在中土的正中央,营造了副都洛邑。每当朝会的时候,周天子便亲自前往洛邑,接受诸侯的朝觐。
所以,洛邑的宫室、制度都与镐京一样,一应俱全。所谓迁都,如同打会儿旅游一般,带上换洗衣服,搬过去就行。
而且,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改造和完善,洛邑的繁华景象,早己经超过了镐京。毕竟,洛邑地处中原的中心地带,南来北往,物流丰富。
中央委员们,一听迁都洛邑,一个个喜形于色。富得流油不说,还没有犬戎的骚扰,自然举双手赞成。
然后,东周就拉开了序幕。
同时,春秋也就粉墨登场。
那么,何谓春秋?
(http://xsgu0.com/book/cjfhhb-2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