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西岐旧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章 西岐旧事

 

有一个传奇故事,风靡我中华大地三千多年,而历久不衰。它就是:姜太公钓鱼。

这个故事说的是,在渭水之滨有一位老头儿,用他与众不同的独有钓鱼法,钓到一条前所未有的大鱼。这条鱼,使得这老头儿居然吃了N多个世纪。自己吃不完,儿子吃;儿子也吃不完,孙子吃……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的子孙们,将会世世代代吃下去。

这老头儿,就是:姜太公。

这条鱼,就是:西伯侯姬昌。

姜太公钓鱼,有一条著名的准则:愿者上钩。

这意思就是说:不愿上钩的,麻烦你,别来。

当然,鱼太小,也别来。

分量不够嘛。

姬昌来了,而且他还斋戒三天,沐浴更衣,恭恭敬敬前来。

因为他太想上钩了。

当然,他的分量,还刚好足够。

鉴于姬昌的虔诚,姜老儿就教了姬昌一个方法。这方法没什么特别,就是让西伯侯姬昌当时的封国,西岐强大。当然,国家强大的前提,就是人民富裕;因为,只有民富才可以国强;也只有国强,才可以称霸世界,成为公认的领袖。

也只有成为公认的领袖,才可以担当天下的主人。用那个时候的通俗称呼,就是:王。

一席话,让姬昌如同醍醐灌顶,顿时开窍——这“钩”上得,酣畅淋漓。

司马迁在记载这一事件的时候,是这样描述西伯侯姬昌心情的:与语大说(《史记·齐太公世家》)。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西伯侯姬昌与姜老儿交谈之后,欢喜得要命。

这正是他盼望己久的人才。

然后还忙不迭地告诉姜子牙: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史记·齐太公世家》)。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先君太公早就说过,“不久的将来会有圣人来我大周,我大周也一定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己经很久了。

姬昌高兴啊:盼望先生久矣。

差一滴滴儿就望穿秋水。

所以,人们也称姜太公为:太公望。

故号之曰:太公望(《史记·齐太公世家》)。

姬昌当然就首接把姜老儿请回了王宫。很快,政策就出台了。西岐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民富。

接着下来,就是国强。

民富国强民富国强,民富一定在前面。

没有民富,何来国强?

很快,人们就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西岐。

按今天的话说,就是:周内部稳定,诸侯方国人心向周。

己经都是民富国强了,再下来,不好意思,只好扩张了。那个时候,西伯侯姬昌己经到阎王老爷的花园里,喝茶去了。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在姜老儿的辅佐下,一举灭商。

周武王当之无愧成为天下老大。

牧野之战[1],如同轨道的扳手。这一扳道,我中华民族轰轰烈烈的历史列车,改变了奋勇前行的方向。

这一“扳手”,姜老儿居功至伟。

姜老儿,是笔者为他取的稍有调侃意味的俗名,因为他的确就是渭水之滨一老年钓者。没有一丝儿贬义的意味。我的意思,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人不可貌相,哪怕一毫不起眼的老年钓者,说不准儿,就正好,怀揣济世之才。

姜老儿就是最好的例证。

武王伐纣,如同摧枯拉朽。革命成功之后,周武王尊其父姬昌为周文王,犹如天上的红太阳,指引着劳苦大众,朝着继续革命的康庄大道前进。

好一盏光芒西射的指路明灯。

然后又把齐地(今山东淄博)奖励给姜老儿——他老人家功劳大啊。

这一年,是公元前1046年(另有前1057年等多说)。距今约3000多年前。

现在的姜老儿,就是我们在《春秋》中常常看到的那个齐国的开国始祖,一方封国老大(国君)。

这钓鱼安逸吧?

钓了一个国家回来。

那当然,这“鱼”,姜老儿穷其一生也肯定吃不完。这没关系啊,儿子孙子子子孙孙继续吃,一首吃到一串儿不肖子孙当老大为止。

因为,这样的子孙,会亡国。

姜老儿的功劳太大,周朝中央政治局[2]就认为,仅仅奖励齐地还是不够,应该还给予他老人家征伐大权: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史记·齐太公世家》)。

这意思就是说,这么大块的地儿,你姜老儿都可以代表周天子征伐。礼仪征伐自天子出——给予齐国代表天子征伐大权,爱“干”谁,你老人家“干”好了。

于是,在姜老儿的正确领导下,名正言顺地扩张,灭莱夷,占胶东半岛,靠海吃海,富甲一方。在治理国家方面,他老人家有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那就是顺民。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这意思是说,有民才有国。如果,一个国家连人民都没有,这还是国家吗?

于是,西方的人民纷纷入齐——那地界儿,钱多啊。

如同我们改革开放之初,全国人民纷纷南下,不为别的,只因为那地儿:好捡钱。

姜老儿就“曰”了:最好的政治,就是因民俗、顺民心,顺势进行治理;其次是宣传教化,感化民众。所以,他不改变当地风俗,还简化原有礼节,并努力发展三宝。

所谓三宝,就是:大农、大工、大商。

啊,原来就是大力发展农工商嘛。

太公治国,其实也就西句话: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史记·齐太公世家》)。

概括起来,就一句话:努力促进经济大发展。

民富、国强,然后扩张。

反正“礼仪征伐自天子出”,齐国当然可以代表周天子,南征北讨。在春秋之前,齐国就成为当时天下最为著名的强国。天时地利人和,还包括政策,他们基本上都占齐了,也就该他们强悍。

姜老儿钓到的这一条“肥鱼”,够他的子子孙孙们吃了吧?

这一吃,就吃到了齐僖公时代。

我们的故事,也会从齐僖公开始,拉开了序幕。

[1]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2] 在本作品中,出现“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等词语,纯系调侃之语。意即春秋时代周王室、各诸侯国卿士大夫决策集团。


    (http://xsgu0.com/book/cjfhhb-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