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砝码的代价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5章 砝码的代价2

 

在胡塞尔“生活世界”的视域中,禅让仪式不过是“权力悬置”的现象学还原——当虞舜通过观测术(《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垄断“天道解释权”,当曹丕借谶纬学(“黄龙见谯”)操控“天命话语权”,所谓的“德性”早己沦为海德格尔批判的“存在者层次上的属性”。

所以,我亲爱的读者们,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当丹朱登上帝位之后,为什么天下的诸侯不去朝觐他,也不会找他松断矛盾纷争,而都是去觐见虞舜?

道理很简单,因为实力牢牢掌握在虞舜的手里。

就算虞舜假装躲到天涯海角去,那实力,都在他的手里。

到这里,我们的话题,继续回到晋国重臣里克这里。当初他想要请回重耳公子回国登基继位,自不会有“禅让”,但的确有以里克为首的军队上层的拥立。

他们拥立重耳公子的目的,除了重耳公子仁德之外,重耳公子还更加看重信誉。

毕竟,拥立之功,这显然也是里克们的利益。

换言之,这又何尝不是他们的砝码?

不好意思,重耳公子在狐偃的建议下,给予了坚决的拒绝。

因为,狐偃知道,要牢牢抓紧君位,光有貌似的“仁德”,是远远不够的。

军队都在里克等人的手上,实力何在?

而且,接受里克们的拥立,交换的砝码又是什么?

其实,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这个交换的砝码其实很简单,重耳公子给予里克们大批土地的赏赐,但是,里克们得交出军队。

没有军队,其实就没有实力,这君位是坐不稳当的。

没有实力的国君,也就是傀儡国君,如同后世的汉献帝。

必须说明的是,晋惠公面临的“军权困境”与汉献帝有本质不同。春秋卿大夫通过“军功赐田”获得权力(《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作爰田”),属封建契约关系;而汉末皇权衰落源于察举制崩溃引发的豪强崛起(《后汉书·党锢列传》)。

前者是制度性分权,后者是系统性失控。

显然,这个条件没有谈妥。

所以,重耳在等。

等里克们吃尽苦头。

也在等里克夷吾两败俱伤。

当然,夷吾给出了砝码:中大夫里克与我矣,吾命之以汾阳之田百万。丕郑与我矣,吾命之以负蔡之田七十万(《国语·晋语》)。

这砝码是,里克丕郑等拥立之功的代价,是封里克汾阳良田百万亩,封丕郑负蔡良田七十万亩。但是,没有要里克们交出军队这一条。

据清华简《系年》载,晋惠公所许封地约占晋国耕地的17%(“以井为田”计,1井=900亩)。对比西周金文《大盂鼎》“赐田千亩”的规格,这是超常规封赏。但根据曲沃代翼后的“无畜群公子”政策(《左传·庄公二十三年》),这种土地承诺本质是破坏公室经济的饮鸩止渴。

这砝码重吧?

很显然,里克丕郑接受了这颗砝码。

不好意思,这砝码还是空头支票。

晋惠公登基继位己经很长时间了,但是,晋惠公答应的分封之事,却只字不提。

好像从来就没有许诺这件事。

里克有些儿着急了。

而丕郑根本就知道,上当了。

所以,他才有再次怂恿秦穆公拥立重耳公子一节。

里克集团的决策完美印证了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作为“特权集团(privileged group)”,他们预估拥立惠公的预期收益(封地),超过风险成本(失去军权)。

但忽略“搭便车困境”——当丕郑发现惠公违约概率>50%(贝叶斯博弈模型),立即触发“策略背叛”,转向秦国寻求新的纳什均衡。

公元前650年的西月,周襄王派出总理大臣周公忌父,并会同齐、秦两国大夫们,一起为晋惠公举办了一场正式的即位大典。

这一年,也被正式确立为晋惠公元年。

到此,公子夷吾的国君之位算是真正地坐稳当了。

毕竟,这得到了以周天子为首的国际社会认可。

在齐桓公霸业鼎盛期(前651年葵丘会盟后),周王室卿士周公忌父奉襄王命,与齐国上卿隰朋、秦国大夫公孙枝组成“国际认证团”,依《周礼·春官》“大宗伯掌九仪之宾客”制度,为晋惠公行“策命礼”。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操作,实为齐桓公“尊王”战略的延伸(《左传·僖公九年》)。

既然坐稳当了国君之位,晋惠公自然就要干一些儿自己的事情。晋惠公心中明镜儿似的清楚,尽管自己的钱坐稳当了国君之位,但是危险并没有清除。毕竟,比仁德,论能力,重耳公子都在他之上。获得人民的拥戴,中央大臣的拥护,重耳公子也都在他之上。

关键的问题是,重耳公子还活着,而且就在晋国的旁边。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一旦重耳公子与里克丕郑联手,来一个里应外合,其后果不堪设想。

显然,晋惠公如芒在背。

一夜一夜,根本就无法入睡。

天知道,哪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蒙面黑衣的刺客,就蜂拥而闯进宫来。

现在,君位己经稳固了。晋惠公自然就要解决一些个安全保障的事情了。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晋惠公自然不会闯九州,但是他得稳固君权。

于是,晋惠公出手了。

在那个漫天飞舞雪花的那一个冬日,在那个小孩儿们顶着寒风、玩儿雪仗的欢声笑语的早晨。晋惠公的军队,悄无声息地包围了里克的府邸。

措手不及之间,里克根本就来不及做出抵抗的准备。

自然,也没有逃之夭夭的时间。

据《春秋》“冬,晋杀其大夫里克”的记载,当凛冽北风席卷新田(晋都,今山西侯马)时,晋惠公亲率“公族之甲”突袭里克府邸。

在极寒季节选择用兵,既可利用恶劣天气麻痹对手,又符合《司马法》“冬夏不兴师”的反向战术思维。有学者指出,这支由郤氏、吕氏子弟组成的精锐,趁着“国人(都城平民)”晨起劳作时的喧闹,完成了对里克府邸的战术合围。

同时,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封诊式》记载的“晨袭术”互为印证。

这种利用市井噪音掩盖军事行动的策略,暗合《孙子兵法·九地》“顺详敌意”的诡道思想。


    (http://xsgu0.com/book/cjfhhb-16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