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抓紧馅饼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2章 抓紧馅饼2

 

于是,在公子挚的带领下,考察队很快即驶出了秦都。考察队之所以由公子挚带队,是因为孟明视的推荐。他是这样给秦穆公“曰”的:君使絷也。絷敏且知礼,敬以知微。敏能窜谋,知礼可使;敬不坠命,微知可否(《国语·晋语》)。

这段话的意思是,君上派公子挚去吧。公子挚聪敏知礼,待人恭敬又洞察细微。聪敏则熟谙谋略,知礼则使臣得体;恭敬不辱君命,洞察细微则能断其品行。

公子挚以吊慰之名,首先去了北翟国。

见到重耳公子后,重耳公子是这样“曰”的:君惠吊亡臣,又重有命。重耳身亡,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义(《国语·晋语》)?

感谢您来吊慰逃亡之人,还负有助我回国继位的使命。我流亡国外,君父去世也没有哭丧的地位,又胆敢有非分之想玷辱您的义举呢?

一句话,再次拒绝回国登基继位。

然后,再拜不稽首,起而哭,退而不私(《国语·晋语》)。

跪拜但不磕头,站起来就哭,而且,私下不回访。

这意思是,有礼有节,感情真挚,不私相授受。

一句话,品行端庄有贤德。

然后,公子挚又以吊慰之名,去了梁国。这,其实是夷吾吕省商量好的事情。不出意外,他们知道有公子挚的这一行,自然有所准备。郤芮就对夷吾“曰”了:人实有国,我何爱焉?入而能民,土于何有(《左传·鲁僖公九年》)?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国家被他人占有,你有什么不可舍呢?如能回国登基,得到国家和人民,割让些许土地又何妨呢?

反正都不是你的。

一句话,大胆许诺。要钱、要粮、要土地,全部承应。

一个前提,利我登基继位。

登基之后是否兑现?

再说。

有此谋略,夷吾运用自然炉火纯青。左丘明先生是这样表扬他的:公子夷吾出见使者,再拜稽首,起而不哭,退而私于公子絷(《国语·晋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公子夷吾见到公子絷,跪拜磕头,站起来不哭泣,退下后又私下访问公子絷。

从这里,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夷吾与重耳的个人品行,不在一个平台上。

关键的品行还在于,夷吾公子私相授受。

他告诉公子挚:中大夫里克与我矣,吾命之以汾阳之田百万。丕郑与我矣,吾命之以负蔡之田七十万。君茍辅我,蔑天命矣!亡人茍入扫宗庙,定社稷,亡人何国之与有?君实有郡县且入河外列城五。岂谓君无有,亦为君之东游津梁之上,无有难急也。亡人之所怀挟缨纕,以望君之尘垢者。黄金西十镒[1],白玉之珩六双,不敢当公子,请纳之左右(《国语·晋语》)。

这段话的大意是:中大夫里克支持我登基继位,我把汾阳一带的百万亩田地赐于他。丕郑也己支持我做国君,我把负蔡一带的七十万亩田地赐给他。秦君如能助我回国登基继位,我愿奉上黄河以西的五座城邑,以报拥立之恩。另外,送上黄金八百两、白玉制作的装饰品六双,不敢用来报答公子。请公子赏给左右的随从吧。

这段话,其实暴露了夷吾的真实人品。

同时,也检验了公子挚在利益面前的品行。

《史记》的记载,与《国语》的记载稍有出入。司马迁先生是这样记载夷吾公子的承诺的: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史记·秦本纪》)。

看得出来,夷吾是在下血本呢。

无论“八城”还是“五城”,这都说明,为这晋国君位,夷吾公子势在必得。

为了叙述不至混乱,我还是按照《国语》的记载讲述吧。

有一句俗话是怎么说的?崽卖爷田心不疼。晋献公并国一十七,服国三十八,耗尽一生心血。夷吾还没有上台,大嘴巴一张,奉上五座城邑。

这,不就是在卖国吗?

根据周制“天子建国,诸侯立家”的相关制度,夷吾割城实质破坏分封法统,为日后秦晋河西之争埋下祸根(《吕氏春秋·悔过》)。

在宗法封建体系下,夷吾以“暂许地”换君位的做法,实为打破“天子赐土”传统的危险试探(参见《周礼·地官》土均法),这种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终将反噬自身。

按秦穆公的意思,还是应该拥立仁德的公子重耳。左丘明先生是这样“曰”的:吾与公子重耳,重耳仁。再拜不稽首,不没为后也。起而哭,爱其父也。退而不私,不没于利也(《国语·晋语》)。

这段话的意思是,重耳仁德。跪拜不磕头,是不贪图君位;站起来即哭,是真爱君父;退而不私下拜访,是不愿私相授受。

一句话,人品高尚。

正在秦穆公利益得失左右摇摆的关键时刻,公子挚的进言,即刻就打消了秦穆公的念头。公子挚的意思是:君上如果是为了成全晋国,那么就拥立仁德的公子;如果,至关重要的是成就秦国的威名,那就拥立一个奸佞的公子。如此,便于我秦国掌控,也更为秦国有利。

公子絷曰:君之言过矣。君若求置晋君而载之,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名于天下,则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进退(《国语·晋语》)。

在贤德与才能的对比中,往往利益胜出。

毕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如此,秦穆公决定拥立公子夷吾。

这其实基于两点考虑。1、短期收益:获取河西城池,打通东进通道;2、长期布局:制造晋国内乱以削弱劲敌(后韩原之战印证此谋)。

后世的商鞅,便以此谋略为基础,制定"以乱治强(《商君书·徕民》)"战略。

至于,夷吾贿赂公子挚的八百两黄金和六双白玉珩,公子挚是私吞了,还是上交国库,史书没有交代。

我呢,也不妄加揣测。

于是,齐隰朋帅师会秦师,纳晋惠公(《左传·鲁僖公九年》)。

这句话的意思是,齐国派了大夫隰朋[2]会同秦军一道,将夷吾安全送入晋国国都。

说明一下,齐桓公遣心腹重臣隰朋(管仲改革集团核心人物)率军监送,既彰显霸主权威,又防范秦国独吞干预晋国,体现《管子·霸形》“参之国以谋其国”的制衡智慧。

公子夷吾顺利登基继位。

史称:晋惠公。

这一年,是公元前651年。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夷吾的这一扳手,的的确确抓住而且抓紧了馅饼。

同时,也的确有效地避开了陷阱。

毕竟,有东西两个大国的共同拥立。

必须指出的是,此时秦未称霸,齐正崛起。这里的真正要点,应该是:借助秦、齐新兴强权的军事背书。

也不得不说,夷吾这套“以空间换时间”的权谋,完美践行了《鬼谷子·谋篇》“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的纵横术:用河西城池换取秦国的武力支持(抓馅饼),借齐桓公霸权威望对冲里克弑君恶名(避陷阱)。

但这种建立在谎言之上的权力,恰如《韩非子·难一》所言“恃交援而简近邻,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也”,终将招致反噬。

那么,当夷吾变成晋惠公之后,晋国的民生与国力,是否又会蒸蒸日上、突飞猛进呢?

欲知后事,我们下文分解。

[1]镒:先秦以前的重量单位,合二十(一说二十西)两为一镒。

[2]隰朋 :齐国大夫。见《热血激荡铸春秋·尊王攘夷》。


    (http://xsgu0.com/book/cjfhhb-16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