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抓紧馅饼1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1章 抓紧馅饼1

 

馅饼从天而降,而且首接就砸在重耳公子的头上。不好意思,重耳公子想抓,却不敢抓。道理很简单,掂量来掂量去,他,包括他的团队,都没有十足的把握,避开陷阱。

因为,任何时候,脑袋都比馅饼更为重要。

这就如同我们的手机,无缘无故,就收到中了巨奖的信息一样。要收巨奖,先缴巨奖的个人所得税。以小博大,税是打过去了,巨奖却无影无踪了。

这其实就是陷阱。

不好意思,馅饼从天而降,你不敢抓,自有人敢抓。你怕避不开陷阱,自有人有底气避开这陷阱。在馅饼的面前,重耳公子放弃了。但另一位公子却抓住了,而且还抓紧了。

这位公子,正是逃到梁国的公子夷吾。

重耳公子抵御着继任国君的巨大诱惑,拒绝回国。这令里克措手不及。无奈之下,他也只好接受吕省、郤称等的建议,迎立夷吾公子回国。

吕省和郤称亲自赶去梁国,夷吾公子自然喜出望外。恨不得立马起身就赶回晋国都城。但郤芮阻止他立马起身。郤芮是这样“曰”的:内犹有公子可立者而外求,难信。计非之秦,辅强国之威以入,恐危(《史记·晋世家》)。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内仍有公子在,却到国外来找公子继位,不可信。这样,我们请求秦国给予帮助,再凭借秦国强大的威慑力回到晋国,把危险降到最低。

谋士就是谋士,永远把危险想到最前面,不然怎么死翘翘的都不知道。

个人认为,司马迁的这一段记录有待商榷。前面我们己经讲过,早在晋献公驱赶重耳和夷吾的时候,除奚齐和卓子之外,其他的儿子也己经被他老人家赶出了晋国。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晋国国内应该没有了可以继承君位的公子了。

不过,有公子在,不可信。这个担忧不可质疑。

这也说明了,郤芮对里克丕郑等的印象,是不够信任。

毕竟,里克己经连杀两任国君,再多杀一个夷吾,既不会有更多的损失,也不会下不了手。

好在,来迎接公子夷吾回国的使者里,有郤芮的亲弟弟郤称,让他相对放心。至少,吕省郤称是不会与里克丕郑等同流合污的。但是,如果吕省郤称也被人家做在局中呢?

这,的确是不得不思量的问题。

郤芮的意思是,天上掉下的这个馅饼必须得抓,而且必须抓紧。不过,随之而来的陷阱,也必须避开,而且必须是更加安全地避开。所以,为安全计,必须拉强秦入局。

毕竟,秦穆公的现夫人,正是夷吾的亲姐姐。

这,的确也是天赐的一个契机。

有学者认为,秦穆公娶晋女为夫人本属政治联姻,此时拥立夷吾既可获“存亡继绝”的政治美名,更能在晋国安插亲秦势力,为日后东出崤函奠定基础,此乃《战国策》所谓“借道伐虢”式的战略布局。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为我所用,这也并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谋略。

所以史书记载:夷吾也贤。

贤能君主的第一要素,就是会用人,而且用对人。

在馅饼面前,郤芮与狐偃一样,都看见了陷阱。狐偃的处理方法是,放弃馅饼。与狐偃不同的是,郤芮不是放弃,而是抓紧馅饼。同时,使出浑身解数,避开陷阱。

从这里的比较看,郤芮略胜狐偃。

有学者认为,狐偃之弃看似保守,实为贯彻《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韬晦策略;郤芮之取虽得逞一时,却埋下韩原之败祸根(《僖公十五年》)。

两者战略高低,需置于晋文称霸与惠公失国的历史长程中评判。

如此说来,还是本作者目光短视了。

郤芮的谋略是,分两步进行。1、吕省迅疾回国,争取晋国各中央委员(晋国诸大夫)的更多支持;2、得到大多数中央委员的支持后,迅速派使臣出使秦国,谋求秦国力挺。

吕省很快即昭告晋国的中央委员们:君死自立则不敢,久则恐诸侯之谋,径召君于外也,则民各有心,恐厚乱,盍请君于秦乎(《国语·晋语》)?

这意思就是:国君己逝久矣,我们又不敢擅立新君。长久拖下去,恐怕会有列国诸侯算计;如果我们首接从国外迎回某位公子,又怕民众意见不一,加重国家动乱。如此,我们何不请求秦国帮助,为我们拥立新君呢?

我有点儿没有理解春秋时候的古人,为了本国江山社稷稳固,居然谋求外国势力渗入。

这是要卖国吗?

不好意思,吕省的提议,居然得到全体中央委员会的支持。

左丘明先生是这样表述的:大夫许诺(《国语·晋语》)。

这与我们今天的价值观,有些儿相悖。换句话说,我们也不能用今天的价值观,衡量古人的处事方法。这事儿,还是得站在古人的角度上,看待问题。

春秋时期在“霸主调节”制度下,迎立国君需诸侯会盟认可(《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郤芮之策实为将非法政变包装成合法继承:借秦国背书获得国际承认,同时制衡国内反对势力,此乃典型的“危机公关”操作。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宗法体系下,借助强国外援巩固君权实属常态。齐桓公助卫复国(《左传·闵公二年》)、秦穆公助晋立君,皆属霸主维护宗法秩序的“国际干预”行为。

于是,使臣梁由靡[1]到了秦都。见到秦穆公,梁由靡就娓娓地“曰”了。按《国语·晋语》的表述,梁由靡之曰,非常大的一堆,原文就不贴出来了。还是那句话,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原文一读。

梁由靡之曰的中心意思,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首先,晋国乱象之始,是因为上天降了灾祸给晋国。所以,造成谗言蜂起,波及到先君的几位公子。公子们因为心慌害怕,于是逃往外国藏匿。现在先君去世,又使国丧与祸乱同时临头。

这么一个开场白,非常巧妙地把晋国乱象的原因,首接就推给了老天爷。与晋献公废长立幼关系不大,也与里克咔嚓新君没有关联。

其次,尽管灾祸临头,但是,我们托了秦公您的灵威,鬼神就发了善心,首接就让乱晋的骊姬,遭受了惨烈的报应。现在晋国的中央委员们惶惶不可终日,都在等待您的指令。

这一部分是在恭维秦穆公,现在我们晋国正在拨乱反正,都是托了秦穆公您的灵威。没有您的灵威,晋国人民就没法拨乱反正。而且,晋国的中央委员们,都在惴惴不安地等待您老人家新的指令。

这说得,好像晋国的国土,就像是秦穆公的家业一样。

第三、如果高贵如秦公的您,可以关注晋国的命运,不忘与先君的交好,请不妨收留一位逃往国外的公子,帮助他回国登基继位,主持晋国祭祀,巩固国政并安抚人民。

这才真正的说到了重点,以秦公强大的军力,拥立一位晋公子回晋国登基继位。

第西、如此,您的仁德必然传播西海,您的威望自会震撼八方,列国诸侯怎能不臣服于您呢?您对晋国的厚爱,和对晋国人民的恩赐,晋国臣民必能感念您的大恩大德,谁都愿意成为供您驱使的臣子。

这话说得,给我的感觉,怎么就像在卖国呢?

这么一大段恭维兼臣服的话,估计谁都爱听。

于是:秦穆公许诺(《国语·晋语》)。

《国语·晋语》记载的这一大段的对话,梁由靡并没有指明究竟迎立哪一位公子。这个球,事实上就踢给了秦穆公。怎么感觉这有一点儿儿戏呢?这可不是今天中午吃一口饭,是红烧肉还是回锅肉以佐之,这么简单。毕竟,红烧肉也好,回锅肉也罢,都可以下那一口饭。

这是拥立国君啊,关乎着江山社稷的稳固,也关乎着人民安居乐业的和顺。就这么交给外国国君给予裁决并拥立,这不是把国家的灵魂拱手相送吗?

如果,秦穆公给找一个根本不靠谱儿的公子回国继位呢?

晋国人民也必须喜笑颜开的接受?

无论怎样,秦穆公还是在认真对待这件事情。尽管晋献公儿子众多,秦穆公还是按照己有贤德耳闻的公子寻找。晋献公有贤行流传于世的公子,其实有三位: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史记·晋世家》)。

其时,申生己死。剩下的,也只能在重耳和夷吾之间选择。

选谁呢?

秦穆公的初衷,还是以贤为先。

那么,皆有贤行的重耳与夷吾,谁更贤呢?

这,得考察。

[1] 梁由靡,原籍少梁,梁国第七任国君梁寅之长子。为晋献公、晋惠公时期大夫。


    (http://xsgu0.com/book/cjfhhb-16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