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笑了,周公旦一笑,肯定就胸有成竹。于是,他笑着“曰”了:其实用不着兴师动众。让商人保持原有的状态生活,耕种原来的土地,按照原有的生存方式,休养生息。
在老百姓中,发现了道德品质都极为高尚的那类同志,我们就尽量想尽办法与之亲近;如果有什么天灾人祸,我们就去承担,肩负责任,救民于水火。
有罪的,其实就商纣王一个人。
《武王克殷》就记载了,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刘向语)。
啊,周武王明白了,用商人治商人啊!
高,高家庄的高。
今天的香港澳门,不就是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吗?
瞧瞧,香港与澳门,繁荣依旧嘛。
高瞻远瞩啊,周公同志,早在3000多年前,就为我们后人,做出了光耀西海的榜样。
HOLD住啊。
其实,我中华民族的劳苦大众,从来要求就不高,能够吃好穿好睡好……还有空余时间的玩好,谁来当这天下的老大,都不会有太多的疑议。政策对了,劳苦大众可以安居乐业,一般来说,都会举双手赞成,也会真诚的拥戴。
谁都不会喜欢一个扰民乱民的领导,胡乱折腾。
从上面我们就可以看出,无论姜太公的主意,还是召公奭的主张,施行起来,都会是一个满天下的腥风血雨。满城尽带黄金甲,给老百姓留下的就是一个人心惶惶。
当然,不可避免的,还有满目的疮痍。
在一个满目疮痍人心惶惶的社会里,谁,还可以安居乐业?
老百姓无法安居乐业的首接后果,无可争议的事实就是:经济滞后。
通通逃难去了,谁来生产嘛?
唯有周公旦的方法,可以天下安宁。
民安,则秩序井然,社会和谐。
这其实就是周公旦“以德配天”的政治思想源泉。什么是“德”?我们《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道德加品行。那么,什么又是“道德”?什么又是“品行”?
所谓道德:就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所谓品行:就是有关道德的行为。
说了半天,原来都是一回事。
那么周公的“德”,指的是什么?
难不成,他老人家还要规范天子的行为准则?
这里的“德”,其实指的是君王的思想境界,包括因其思想境界所发出的执行指令。如果这位君王的思想境界,刚好就是荒淫残暴的,亦或根本就是低级趣味的,显然,他发出的指令,就多半会与血腥杀戮有关,或者与荒诞无稽相连。
反之,恐怕正好就与勤政爱民相伴。
在劳苦大众的眼里心中,作为君王,你荒诞也好,也罢,甚至残暴都可以。只要你高举的那把屠刀,别把“我”的脑袋给砍下来,其实就无伤大碍。
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关键的问题是,你的政策和政令,能够刚好就让劳苦大众安居乐业,这就是“德”;如果还有余量,能够让劳苦大众过上了幸福生活,这就是“大德”;当然,更上一层楼,能够让劳苦大众生活美满,而且还非常的有尊严,那就是“崇高的大德”。
因为,这正好关乎每一个“我”的利益。
历史证明了,基本上所有的君王,要完成荒淫残暴、甚至无稽荒诞的丰功伟绩,基本上无一例外地通通的容易得要命;一个指令,就可以满城尽带黄金甲,血流成河聚血成渊。
但是,要让老百姓过上美满的生活,要使全社会井然而和谐,并民富国强。不好意思,基本上也是无一例外地,通通都得励精图治,甚至披肝沥胆N代地勤政爱民——这就要坚韧艰难很多。
周公同志的“德”,指的多半就是后一种。
只有这样的君王,才是有德,才能“以德配天”。
一句话,就是要君王同志,以德治国。
周公旦的这一思想,其实是我国政治理念的一个重要转变。因为,在之前的政治观念里,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那就是:王权神受。
在周公旦的眼里,王权不是神受,只有“有德”才能承受天命。商纣王荒淫残暴,所以无德,也就失去了天下;而周文王周武王爱民惜民,所以有德配天,承受天命。
周公的方法,就是要周武王继续发扬光大爱民惜民的优良传统。
哪怕原商朝的人民,也是君王的子民。
子民如同儿子,哪有父亲不爱儿子的道理?
所以,君王对待人民,其实,只需要做到一个字,他的光荣任务也就基本完成。
这个字就是:爱。
“爱”之一字,说起出来既轻松又愉快,我爱你,满世界流转。但我们真心爱过的人,心里一定非常的明白,真要做到,其实难上加难。
仅仅只爱一个人,都困难得要命。要爱天下所有的劳苦大众,那是一个怎样的困难?
所有的以天下劳苦大众为己任的同志,他首先要做到的,恐怕恰好就是这个“爱”字。
不然,他就是在沽名钓誉。
所以,当时间奔流到上世纪初期的时候,我们辛亥风云中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他就立志,要以天下劳苦大众为己任,于是就说了,他要:博爱。
爱所有的人,无论贵族还是平民,无论公子哥儿还是流浪乞儿,他老人家通通的爱。
孙中山的这一思想,其实与周公旦的“以德配天”,不无关联。
周武王的最伟大之处,就是他能听进建议。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听进去的,通通都是好的建议。
比如,姜子牙的牧野之战;又比如,周公旦的以德配天。
他不仅通通地听了进去,而且还雷厉风行地执行。
于是,周武王释放被囚的原商朝的王子、贵族,修整商容故居,修葺原商朝王子比干坟墓,还表彰他的忠贞;树立为商人贞洁的表率,也表达周王朝爱民的态度。而且,还给受商纣王残害的人平反昭雪。这一切措施都表明要反商纣王之道而行之,大力争取商人。
最为关键的是,他向全体商人表达爱民的真诚——打开商纣王的钱柜粮仓,通通地散发,赈济原商朝的饥民灾民。
反正都是商纣王搜括来的民脂民膏,大把大把地散发,没人心疼。
啊,饿慌了的劳苦大众,还不举双手赞成,还不掏心窝地真诚拥戴?
这一举动,让原商朝的臣民,看到了周王朝以德治国的决心和诚意。
如果说,这个时候的人心向周,还真有一些儿个道理。
人民有了实惠,哪有不“向”滴?
老百姓只要有饭可以吃饱,有衣服可以穿暖,有房子可以藏身,哪有不支持不拥护新中央的道理?这样一来,那个“不食周粟”的号召,其实滴滴儿作用都没有起到。
哪有人如同倔老头儿一样,宁愿饿死也不吃饭?
人饿慌了,别说“周粟”,就是一推“狗屎”,只要吃进肚子里毒不死人,也会吞得大快朵颐。
政策好了,一对迂腐老头儿,能够掀起什么大浪?正所谓,政策得当,则民心所向,纵有异议者亦难以撼动大局。
自此,“以德治国”的理念,即深入人心,为后世树立了光辉典范。周公旦因此被誉为“以德治国”的奠基者,其思想光耀千秋。
他老人家,HOLD住嘛。
(http://xsgu0.com/book/cjfhhb-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