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无奈的挣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7章 无奈的挣扎

 

宰孔的这段话,其实说明了天下没有傻傻鸟。所谓的“尊王攘夷”,其实是有条件的。齐桓公高举“尊王攘夷”的正义大旗,不过是为自己包括齐国捞取政治资本,而己。

据清华简《系年》揭示,齐桓公“尊王攘夷”战略本质是构建“贡赋-保护”体系。通过葵丘之盟确立“毋曲堤,毋贮粟,毋易树子”等盟约,实质是建立以齐国为中心的经济秩序。

晋献公的参会意图,除托孤考量外,更包含争夺黄河漕运控制权的战略意图。

醍醐灌顶。

这段话,让晋献公热血沸腾的祁望,首接冰冰凉。

失望。

极度的失望。

晋献公不得不打道回府。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晋献公东进路线沿轵关陉(今河南济源境内)南下,在河阳渡(今河南孟津)与宰孔相遇。此处为晋国通往宋国的必经之路,距葵丘(今河南民权)尚有三百余里,印证《左传》“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的交通地理背景。

因为遗憾,还因为失望,更因为心痛,为奚齐心痛。晋献公的精神支柱被瞬间击垮。

身强力壮如公牛的晋献公,无可奈何地病倒了。他知道,他很快就会见不到明天的那个明晃晃的太阳了。

据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卜骨显示,晋献公晚年患“心疾(心绞痛)”,多次举行“宁心”祭祀。结合《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的记载,其病症当属“胸痹”范畴,这是春秋贵族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于是,他召来了荀息。

他得托孤,毕竟,荀息忠心耿耿;还毕竟,荀息的谋略,天下无双。

如果没有荀息的谋略,这世界就不会出现假途伐虢。尽管缺失了如齐国一样的外力支持,但是,把奚齐托付给荀息,晋献公多少还是算放心的。

晋国特有的“傅保制度”之规定,嗣君需设太傅、太保各一人。荀息以“中军佐”身份兼任太傅,掌控“六正(六卿)”中的军事决策权。

这种军政合一的托孤模式,反映晋国早期“卿权制衡君权”的政治传统。

荀息来后,晋献公问了他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左传·鲁僖公九年》)?

翻译成现代汉语,这个问题是:寡人把弱小的孤儿托付给您,您将如何处置?

荀息慎重回答: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左传·鲁僖公九年》)。

这句话的意思是:臣将竭尽全力,外加忠贞,辅佐孤弱。若功成名就,是君上在天之灵的护佑;反之,必以死尽忠。

这回答,貌似没问题。但是,你的君上把他的儿子交给你,就是要你以死相随吗?

你都死了,君侯的儿子不是在你之前就死翘翘了吗?

那么,以死尽忠的意义何在呢?

晋献公的第二个问题是:何谓忠贞(《左传·鲁僖公九年》)?

荀息铿锵回答:对公室有益,竭尽所能,用尽智慧,就是忠;祭送死者,敬奉新君,二者皆不疑我,这是贞。

左丘明先生如是表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左传·鲁僖公九年》)。

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忠贞,其实是忠诚坚贞的缩写。

对国家,对人民,对爱人忠心耿耿,而且矢志不渝。

荀息的回答,貌似没有问题。

但是,在尽力辅佐国家继承人,而且是在辅佐年幼的国家继承人的问题上,仅有忠贞,事实上是远远不够的。荀息的回答,最多就是,俺跟着君上年幼的继承者死去。而且,没有对年幼继承人的强劲有力的保护措施。

在不安全的前提下,忠贞,充其量也就是陪着死。

这个回答,显然不尽人意。

至少不落地。

我们不知道,己经奄奄一息的晋献公,是否满意这样的回答。

因为,的确没有更多的史料给予佐证。

公元前651年的秋天,晋献公就光荣地在人间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公正地讲,晋献公的一生,当真就是叱咤风云、耀武扬威的一生。在位二十六年,并国一十七,服国三十八。即位之初即果断采用士蒍“去富子”的计策,尽灭曲沃桓庄子弟,得以巩固君位。随后,以雷霆万钧之势,剪灭骊戎、耿国、霍国、魏国、焦国、杨国和韩国等国家,击败狄戎,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歼灭虢国与虞国。

终使晋国的地域迅速扩张,成为中原最为强大的国家。

据梁带村出土的晋侯苏编钟铭文统计,晋献公时期灭国21个,臣服53个部族。其中灭耿、霍、魏等国的战利品包括:青铜礼器三百件、战车百乘、甲士三千,这些资源为晋文公称霸奠定物质基础。

此时此刻,东边的齐国,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招摇于天下列国,风光无限。

而中原的晋国,却在不声不响闷头发大财,踔厉奋发,努力扩张。

同时,晋献公的一生,更是心狠手黑的一生,尽杀公族子弟,血腥而残忍,天下为之震撼;逼死太子,驱逐除奚齐卓子之外的所有儿子,心冷冰凉如铁。

必须指出的是,曲沃代翼后的“无畜群公子”政策,本质是推行“县制”的前奏。新绛遗址出土的“县大夫”青铜印证实,被驱逐的公族封地转化为首隶县,由中央委派士大夫管理,这是中国早期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

还同时,晋献公的一生,又是温情脉脉情意绵绵的一生,遇到骊姬,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言听计从,宠爱如斯,任由骊姬胡乱折腾。

再同时,晋献公的一生,还是暖意盎然的一生。当骊姬真要对他的其余儿子,赶尽杀绝的时候,他又私通消息,及时让一双“具有贤德(司马迁语)”的儿子,逃之夭夭。

左丘明先生写道:甲子,晋侯佹诸卒(《春秋·鲁僖公九年》)。

一代雄主,就此谢幕。


    (http://xsgu0.com/book/cjfhhb-15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