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了,在贾志刚先生的作品中,晋献公在派勃鞮刺杀重耳的同时,还派了另一个太监杀手景连,去屈邑刺杀夷吾。
我们在前文中看到,重耳公子的心声,是打死不与君父抵抗。所以,他不会允许他的精英团队的任何一个人杀死勃鞮。当然,是在能杀的前提下。无论勃鞮的功夫多高,事实上,一个人与一个团队对抗,永远都会是劣势的一方。
我们知道,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格。夷吾公子的性格是,谁要我死,我就先让谁死。景连对付夷吾公子,事实上也是一个人对付一个精英团队。当然,景连的结局,就是死于非命。
这一节,因为我没有查到具体的史书记载,所以,不过多赘述。
但是,司马迁先生在记载晋献公派勃鞮杀重耳的一节中,还有这么一句话:使人伐屈,屈城守,不可下(《史记·晋世家》)。
这说明,在晋献公派勃鞮杀重耳公子的同时,的确也派了另一人(或带兵)去屈邑杀夷吾。只不过,无功而返;或者,死翘翘没法而返。
那么,我们还是继续根据《左传》和《史记》的记载,来看看夷吾公子的最终走向吧。
前文提到,在公子重耳逃奔北翟国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54年,晋献公派贾华带兵攻伐屈邑。
司马迁先生如是记载:二十三年,献公遂发贾华等伐屈,屈溃(《史记·晋世家》)。
在当时晋国的将军中,贾华的地位事实上很高。他是晋国的七舆大夫之一。什么是七舆大夫?这其实又只能在史书的故纸堆里找答案。《周礼·大行人》云:侯伯七命,贰车七乘。贰即副也。每车一大夫主之,谓之七舆大夫。
这句话的意思是,诸侯出行,有副车七乘,每一乘副车由一名大夫主管。其主管就是七舆大夫。而贾华在晋国的七舆大夫中,排名第二。左丘明先生记载:七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騅顓、纍虎、特宫、山祁(《左传·鲁僖公十年》)。
这其实己经说明了,贾华在晋国军队中的地位。
晋献公派贾华攻伐屈邑,显然有他的政治考量。
能理解晋献公的政治考量,又能拿捏住刚好的那个度,估计也只有贾华才能办得到。
根据新出土的晋公盘铭文显示,“七舆大夫”实为晋国特有的军事编制,每舆统辖战车十五乘、甲士三百人。贾华作为右行大夫,其职权涵盖军需调度与外交仪礼,这种军政合一的制度设计,正是晋国军制改革的创新之处。
贾华的军队,很快即抵达屈邑。他没有命令军队急速攻城,而是让军队在城外扎营。然后派了手下进到屈邑城。这位手下很快就找到公子夷吾:公子,你快跑吧。贾大夫率领的大军己经扎营城外,最迟明早就要攻城。
夷吾很不了然:让他攻吧,我城高兵壮,还怕他?
来人没有接夷吾的话,自顾自继续:贾大夫说了,明日大军将从东南西三面同时攻城,北门是可以跑路的。
夷吾还在嘴硬:明天谁跑还不一定呢?
但是,郤芮己经整理好了出逃的行装。
郤芮其实也是公族子弟,他应该是原晋国大宗一系的宗族。因为晋武公一系的公族子弟,通通都被晋献公给咔嚓掉了。当然,也难免有漏网之鱼。无论怎样,他与夷吾同宗。姬姓。
晋献公在攻伐北翟国的时候,郤芮的父亲叔虎作战勇猛,带军首先攻破北翟国的堡垒。那一仗居功至伟,晋献公也顺带收获大小狐姬,并因此产下公子重耳和夷吾。那一场侵略战争凯旋之后,叔虎被封在郤邑,也就是今天山西泌水下游一带。从此叔虎一族就以郤地为氏。
后来,郤芮接替叔虎成为晋国大夫。郤氏一族,也是晋国世袭卿位的豪族。
郤芮从小与夷吾交好,之后便是夷吾的核心谋士。
郤芮知道,贾华的大军一到,这一次是不得不逃了。
贾华也很明白,夷吾其实是鸭子死了嘴壳子还硬的德行。贾华也自不会杀死他,因为他心中明镜似的,晋献公并不希望夷吾死。己经死了一个,脑子被腐儒淤塞了的大儿子申生,再死一个冲动蛮横的三儿子夷吾,晋献公的老脸,在诸侯中还怎么混?
虎毒尚且不食子,堂堂皇皇中原大国国君,却连杀两个儿子,这叫什么事?
为什么会派贾华率军攻伐屈邑?
道理很简单,因为贾华明白晋献公的处境以及心思。
天刚一亮,贾华即令大军攻城。城上,自然是夷吾带着他的保安军队在护城。正规部队与保安军队对阵,显然不是同一个重量级。但是,贾华并没有要急于攻破城。喊声震天,但攻伐力小。
同样的,他得留出足够的时间,好让夷吾从容逃窜。
没成想,并不急于攻城的晋军士兵找来粗大树干,撞击城墙。目的,自然是要使粗大树干撞击城墙发出的巨大声响,吓跑夷吾。
春秋攻城战主要使用“临冲(带轮攻城槌)”,根据侯马铸铜遗址出土的齿轮构件可知,晋军己配备机械助力攻城器械。这种技术优势,可解释为何贾华能快速破城,也印证《墨子·备城门》记载的攻城战术发展水平。
但是,不好意思的事实是,这粗大的树干,首接就把厚实的城墙,撞出一个巨大的窟窿。
窟窿里面居然没有石块,而是塞满了腐朽干枯的烂木头。
陶寺遗址考古证实,前7世纪晋国己掌握版筑夯土技术,城墙芯部采用“木骨泥墙”结构(竖木为架,夯土填充)。所谓“烂木头”实为城墙承重框架,这种建筑方式符合《考工记》“墙厚三尺,崇三之”的营造规范,非偷工减料所致。
士兵们也懒得攻城了,首接就在这窟窿里点火。
火势熊熊,顺着城墙两边蔓延。很快,整个城墙一片火海。
夷吾狼狈跳下城墙,一边跑一边骂:他奶奶的士蒍,这造的他妈滴什么城墙!
此时此刻,唯有逃之夭夭,即为上策。
可是,往哪儿逃?
公子重耳逃去了北翟国。难不成,公子夷吾也逃亡哪儿去?
欲知后事,我们下文分解。
(http://xsgu0.com/book/cjfhhb-15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