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一匹快马正在加鞭扬尘出绛城,奔浦邑飞驰而去。显然,这是十万火急的送信者。他得到的消息是,天下第一高手勃鞮,将在两天后抵达浦邑。
任务就是:刺杀公子重耳。
那么,这位扬鞭御马的信使,能快过勃鞮吗?
按常识来说,马与人的脚力比较,马一定会跑在前面。但是,一匹快马与一位炉火纯青的轻功大师比较呢?
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我们拭目以待。
按常规认知,快马的速度远超人类脚力,但勃鞮作为晋国第一高手,其轻功造诣己臻化境,且具备极强的战术预判能力。
他表面上宣称两日后抵达蒲邑,实则提前发动突袭,这种虚实结合的刺杀策略,使时间差被压缩至极限。
这位扬鞭御马的信使,名叫:狐偃。
狐偃是谁?
狐偃虽策马疾驰传递消息,但受限于古代信息传递效率,即便快马昼夜兼程,仍需面对地理距离与突发状况的客观限制。
而勃鞮作为职业刺客,深谙"兵贵神速"之道,其轻功不仅体现为速度,更包含隐蔽行踪、选择捷径等战术素养。
那么,狐偃能快过勃鞮吗?
狐偃是狐突的儿子,公子重耳的舅舅。
那么,狐突又是谁呢?
我在前文中,其实讲到过狐突。狐突原本是北翟国的公族,晋献公登基继位之后,讨伐过北翟国。北翟国不经打,为了能求和,北翟国国主就将狐突的一双女儿进献给了晋献公。狐突也干脆就带着一大家子与女儿一道,来了晋国。定居,然后出任晋国大夫。
狐突的一双女儿,分别生下了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
狐突非常看重公子重耳,所以,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他要他的儿子投奔公子重耳。一来通风报信,二来,辅佐公子重耳东山再起。
狐突还有一个儿子,名叫狐毛。而狐毛很早就到了浦邑辅佐公子重耳了。
冯梦龙先生是这样描述狐突叮嘱狐偃的:重耳骈胁重瞳,状貌伟异,又素贤明,他日必能成事,且太子既死,次当及之,汝可速往蒲,助之出奔,与汝兄毛同心辅佐,以图后举(《东周列国志》)。
所谓骈胁,其实就是胁骨紧密相连,如一整体。按现代医学科技解释,其实是生理畸形。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肌肉健壮不显肋骨。
我们就姑且相信,重耳公子有一对发达的胸肌,和一身强健的肌肉。
所谓重瞳,就是一个人的眼睛里面,有两个瞳孔。同样地,按现代医学科技的解释,这种情况其实属于瞳孔先天异常。是一种先天残疾。
但是,在古代春秋的那个生产力极为低下、医学科技根本就没有发展的时代,这样的现象,就是天生异禀。是圣人的表象。
也就是说,公子重耳胸肌发达,肌肉强健,肋骨连成为一个整体;而且,眼睛里,还有两个瞳孔。
狐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重耳公子天生异禀,相貌伟岸,明智贤德。今后的晋国,也只有他才可以叱咤风云。君上要杀他,你速去通消息,并与你哥哥一道,助其逃亡。并同心辅佐,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个人认为,所谓天生异禀,仅仅只是一个表象。真正能将各路精英吸引在领袖身边的,其实是这位领袖本身的个人魅力。从重耳公子的个人发展过程看,他其实具有这样的个人魅力。
关于公子重耳当时的年龄,《史记》与《左传》的记载,差别却有点儿大。
根据《史记》的记载,这个时候(公元前655年)的重耳公子是43岁。
但是,按照《左传》的说法,这一年重耳公子刚好17岁。
说明一下,《左传》的成书年代,据后世史学家的考证,应该在公元前403-公元前386年之间;而《史记》的成书年代,公认的说法是公元前104-公元前91年。也就是说,无论《左传》还是《史记》,在记录重耳公子的这一历史事件的时候,都己经过去了N百年以上了。
由于时代的太过久远,N多的史册毁于战火或者灾难。所以我们己经找不到其他的史册,对于当年重耳公子的年龄,给予旁证了。
所以,我们按照现今对小鲜肉的审美标准,姑且认定此时此刻的重耳公子,刚好就17岁吧。
在这里,我就引用左丘明先生的记载:好学而不贰,生十七年,有士五人(《左传·鲁昭公十三年》)。
这说明,重耳公子从小就是一位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曾经有一部作品,名字叫作:《十七岁,我走路中央》。这其实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期盼渴望,但又迷茫彷徨的孩子的作品。17岁,正是青春期的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初生牛犊不怕虎,横冲首闯,怡然自得。
走在路中央,纯系正常。
但真在社会运转一圈,会发现,这世界满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一回事。事事闭门羹,处处撞南墙,基本上也是纯属正常。慢慢的,自会走在路两边。
这一年,重耳公子也是17岁,他还没来得及走路中央,就己经面临生死存亡。
按照今天教育培训的程序看,17岁,高中都还没有毕业,更不会在职场打拼。但是,在同样17岁的重耳公子身边,己经会聚了一大帮晋国的精英集体。
可见重耳公子的个人魅力,的确不是常人可以与之比拟。
得知天下第一高手赶来浦邑取他性命,他根本就没有慌乱。
事实是,他也不必慌乱。
重耳不是申生,小时候,没有得到父亲极为看重的喜爱;学龄间,也没有获得天下腐儒的培训;长大了,更没有被人取代太子封号的失落。
他当然不会傻到以死报复君父。
他要活,而且还要很好的活下去。
活,有很多种活法。
第一种活法,谁杀死我,我先杀死谁。先下手为强,杀死所谓的天下第一高手,坚守浦邑;第二种方法,放弃浦邑,逃往外国,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第一种方法,坚守浦邑,能坚守多久?
这个方法,好像不大靠谱儿。
第二种方法,逃往外国。逃往哪一个外国,才是他最终东山再起的坚强后盾?
如是,公子重耳又当该如何抉择呢?
欲知后事,我们下文分解。
(http://xsgu0.com/book/cjfhhb-15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