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1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0章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1

 

2023年4月22日,我中华民族最负盛名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拉开了序幕。一时之间众星荟萃,耀目而来。无疑,这是一场星光筑梦、熠熠生辉的盛会。

当红毯走过,进入合照环节的时候,一向身居C位的国际某,被导演一哥随手一拨,便拨于一旁。伸手迎向走在国际某身后的某颂文,客气地请他站在自己的身边。

国际某也欢欢地夸赞,某颂文左胸那枚三块九毛人民币的胸针,品味高端。

这一幕,毫无遗漏地呈现在了全国电视观众的眼前。

在我中华老百姓的眼里心中,电影里的角色,电视剧中的演员,以及电视电影界背后的操纵,基本上都是高端收入的人群。上海的豪宅,北京的西合院,基本上都是他们的玩伴。

私人飞机天上走,华丽房车地上奔。

整个活生生的惬意的顶端人生。

不好意思,在此之前的这一系列,都与这位被导演一哥请到自己身边的某颂文无关。

这位某颂文,24岁之前还不是演员。只要能凭劳动可以挣钱的工作,好像他都干过。印刷厂印挂历,大排档刷碗,上门为客户装空调,汽水厂洗瓶子,后来还干过导游。

一句话,劳其筋骨。

后来,在同事的鼓励下,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

据说,他是当时北电学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不好意思的事实是,他又是普通话最糟糕的一位。

要当演员,普通话不过关,这个,基本上就是最致命的缺陷。为了练好普通话,当其他同学休息的时候,他常常跑到无人的地方,对着角落说绕口令;读报纸,看新闻,把自己的话录下来请同学纠正;为了练好翘舌音,含着石头说话。

据说,他楞是以当届第一的成绩毕业。

如此学霸,应该有好工作吧?

不好意思,十多年来,总是以年收入两万元左右结尾。据说有N多年,他还无戏可拍。甚至,有一位副导演,当着全剧组同仁的面,指着他的脑门:这个人侏儒,大脑门,当不了演员。

这基本上就是,对一个人的终极侮辱了。

但是,他没有气馁,他只是把眼泪吞进了肚子里。然后,永远都在加强他的专业练习,也永远都在不耻下问。2023年年初,一部《狂飙》,令他瞬间爆红全国。

于是,导演一哥请他站在自己的身边。

国际著名导演,也是这一届的评委会主席,亲自抛出橄榄枝,希望有机会能影片合作。

这是他们家的祖坟,陡然间就冒了青烟吗?

也许,真就冒了青烟。

青烟冒与没冒,其实没人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这,其实是他坚守的结果,也是他一首以来为之演艺事业准备的结果。

以上的这一段文字,我其实并没有表扬某颂文有多么的励志。我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机会,永远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当《狂飙》的角色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的演绎,如果没有让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兴奋敬仰,交头称赞,这样的机会,也就擦肩而过了。幸运的是,他用他年收入仅仅两万元的十多年跑龙套的丰富经验,和他永不放弃的扎实的表演基础,牢牢地抓住了这样的机会。

所以,也就该他在红毯之后,屹立于C位。

他其实完美地诠释了所谓的机会。

当我们将时间往后反推2500多年,蹇叔的人生,也就浮出了水面。从古至今,我中华民众对怀才而又高洁的人士,有一句著名的表语,叫做: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蹇叔,其实就是那位隐于乡村闹市之间的隐士。要命的关键是,他还是一位才高八斗的隐士,一双敏锐的眼睛,犀利精准。一肚子学问,却淡泊名利。

蹇叔居宋国鸣鹿村,隐于村野。忙时,与村野乡农耕种;闲时,与乡邻登高捕鱼。自给自足,怡然自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抽得半日闲,读书又刻字。本性善良,却心怀天下。

有学者认为,《论语·微子》载“隐居以求其志”,春秋隐士本质是“待价而沽”的政治策略。蹇叔的“隐”实为“士”的生存智慧——通过“养望”(如与百里奚论政)积累声誉,等待“明主三顾”。这与陶渊明式的“心隐”,有本质的不同。后者是魏晋玄学影响下的精神超越。

公子挚到的时候,他其实正在与乡邻喝茶聊天,高谈阔论。

严格来说,这就是一位闲散于乡野的老头儿。

说明来意之后,公子挚让属下在车厢里取出征书礼币。当金光闪耀的华贵礼币,排列于草堂之中时,乡人们瞪大了惊骇的眼睛。冯梦龙先生是这样描述乡人们的表情的:从未见此盛仪,相顾惊骇(《东周列国志》)。

据云梦秦简《金布律》,春秋晚期“一镒金(20两)”,相当于中产之家十年收入。公子挚所携“礼币”若含“束帛加璧(五匹帛与玉璧)”,按《仪礼·聘礼》标准价值超百镒,足以购置百亩良田。

这种重金聘士的行为,实为秦国打破“世卿世禄”制的破局之策。

但是,不好意思的事实是,蹇叔拒绝了邀请。

他的原话是这样“曰”的:若秦君肯虚心仕贤,一井伯己足。老夫用世之念久绝,不得相从。所赐礼币,望乞收回。求大夫善为我辞(《东周列国志》)!

这意思是,如果秦公真心求贤,一个百里奚足矣。我老了,没有入仕的豪情了。礼金请收回吧。

这可让公子挚急眼了,请不回蹇叔,百里奚不安定,秦穆公可是要忧心如焚。

于是,拿出百里奚的手笔。

百里奚写了什么,史料中没有记载。不过,贾志刚先生给出了一个答案。这答案只有八个字,这八个字是:此处人傻钱多,速来!

当然,这肯定是一个玩笑。

但是,无论玩笑与否,蹇叔同意去了秦国入仕。

一同前往的,还有蹇叔的两个儿子。

这两个儿子,一个叫白乙丙[1],一个叫西乞术[2]。这两儿子的名字,多少有点儿奇怪,但能耐却不容小觑。他俩与之后到秦国的孟明视[3],合称为:秦国三帅。

也就是说,这三人,其实是秦穆公时期,秦国军队东征西讨、拓展与扩张的著名将帅。

孟明视,却是百里奚的儿子。此为后话。

有资料显示,秦国“三帅”制实为“三军将佐制”的变体,《商君书·兵守》载“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老弱为一军”。白乙丙、西乞术、孟明视的分工对应“谋帅”“战帅”“训帅”,体现早期军事专业化趋势。

出土的“秦子矛”铭文显示,三帅统兵权需经“虎符”制度制约,反映集权化进程。

蹇叔到秦国后,秦穆公也用了考察百里奚的办法:井伯数言先生之贤,先生何以教寡人乎(《东周列国志》)?

这意思是,百里大夫总说蹇先生大才,先生能教教寡人怎么做吗?

听这话,秦穆公谦谦君子,尊敬有加,礼贤下士。但认真想想,这同志其实是在假装谦虚。对的,谦虚分几种,至少有假谦虚和真谦虚之别。

名为虚心请教,实为考察能力。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就是要当面瞧瞧,是名至实归,还是浪得虚名?

那么,面对如是问题,蹇叔又当该如何应对呢?

欲知后事,我们下文分解。

[1] 白乙丙(生卒年不详),子姓,蹇氏,名丙,字白乙,世称白乙丙。春秋时期秦国著名将领,秦相蹇叔之子、白姓的始祖之一。

[2] 西乞术,(生卒不详)子姓,蹇氏,名术,字西乞,世称西乞术。春秋时期秦国著名将领,秦相蹇叔之子。

[3] 孟明视(生卒年不详),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史称孟明视,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人。春秋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国相百里奚的儿子。


    (http://xsgu0.com/book/cjfhhb-15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