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用今天通俗的话来说,其实就是没有安全感。
只有在没有安全感的前提下,人才能高度警惕,才能不停地刺激自己,努力进取,励精图治。只有在自己足够强大勇猛的前提下,安全,才能给予足够的保障。纵观我前文讲解的史实看,秦穆公的先祖们,其实从来就没有放松过自己。
一路走来,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野兽斗,与环境斗,与恶劣的气候斗。
最终,他们还不得不与人斗。
也就是说,他们必须以拓展和扩张,来对自己、对族人、对国家进行最大的,也是最强有力的保护。
所以,斗得其乐无穷。
生于忧患,踔厉奋斗。
所以,到了20世纪,我中华民族最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就总结出了无产阶级最浪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1]!
前文我们讲到的假道伐虢,那位同意借路的虞国公,其实就是没有忧患意识。当危险己经逼近他身前的时候,他老人家还在玩物丧志。
于是,就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我中华民族伟大的亚圣、孟轲先生的一篇极具哲理性散文的标题。在这篇文章中,他老人家还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泛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意思就是说,要干一番大事业出来,你就先苦吧、累吧、饿吧、劳心熬肺,奄奄一息;然后坚定目标,坚强意志,并持之以恒。最终,无所不能。
从女修吞食玄鸟蛋生了大业之后,秦人的先祖们,没有一个有所松懈。每一代都在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很早以前,他们的先祖就有一个强悍的秦人梦。
那就是秦人将饮马黄河!
秦德公就曾经占卜,那个占卜的结果就是:后世子孙将饮马黄河。
司马迁先生就记下了: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史记·秦本纪》)。
此处的“河”,特指黄河中游龙门至潼关段,而非整条黄河。此语暗示秦人东扩的战略目标。
所以,当嬴任好登基继位之后,他就立誓,一定要让他的族人,到黄河的边上饮马逐浪。
生于忧患,他必须得使他的国家强大。
只有国家足够强大,他和他的族人与人民,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
到了秦穆公享国之时,他的先祖们,其实己经奋了N世之余烈。他自然要将这N世之余烈奋战而来的土地和人民,发扬光大。
所以,他登基继位的第一年,就亲自率军吞并茅津。司马迁就用畅快的笔调表扬他:缪公[2]任好元年,自将伐茅津,胜之(《史记·秦本纪》)。
胜之,明白吗?
这其实就是对生于忧患的最具现实意义的奖励。
生于忧患,踔厉奋斗,再接再厉,这其实是最具实际意义的安全。
茅津实为黄河古渡口(今山西平陆境内),控制着崤函古道北端。秦穆公元年(前659)夺取该地,标志着秦国突破桃林塞封锁,取得东出中原的战略支点,这是地理认知的关键突破。
到目前为止,安全肯定是安全了,周边的小国都在心惊胆战地寻求自保,自然无法威胁到秦国的安全。但是,居安思危,谁能保障今后?
而且,东方的大国正在此起彼伏逐个崛起,谁能保障崛起的中原大国,不把那一双鹰隼的眼睛,瞄向西边?虎视眈眈,甚至蚕食西边。貌似的安全,在面对强大中原大国的时候,其实并不安全。
如此形势,秦国怎么办?
这对刚刚登基的秦穆公来说,是一个不得不深虑的问题。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他的异母弟公子挚给了一个建议:不如了解中原各国的习俗、文化和礼仪,与之比较,我们还差了什么?
秦穆公就“曰”了:据我所知,中原的齐国、晋国,包括南边的楚国,都比我国先进、文明,而且强大很多。我们在西边一首与野兽和狄戎人干仗,貌似势不可挡。但是,与中原那些真正强大的国家比拼,估计,我们没有打成平手的机会。
秦穆公的意思是,秦国得迅速成长起来,至少也得与之比肩。
公子挚再次建议:君上不是还没有中宫夫人吗?要不我们向中原大国求婚吧?这样,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也比较方便。
秦穆公赞许:这倒是一个好方法。只是,向哪个国家求婚呢?
公子挚“曰”:晋国啊,据说晋侯长女伯姬,知书达理,面若桃花;另外,晋国近,向他们学习也比较方便;还有,晋国更是中原大国,与晋国姻亲联合,也不失为一个强国的好办法。
秦穆公许之。
并要求公子挚顺带寻访懂得礼仪文化的治国能人。毕竟,要学习中原国家的先进经验,这样的人才不可或缺。
于是,秦穆公就组建了一支外交使团,由公子挚带队,拉着三十乘战车野狼皮,浩浩荡荡往晋国求婚而来。
据说,晋国的大夫们,见到这多车狼皮的聘礼,没有一个看好这求婚的使节,能成事。
这样的看法,至少有两条理由:1、秦国的那地界儿也太荒凉了,毕竟伯姬是晋献公长女,一首以来养尊处优;2、中原国家的聘礼,都是黄金碧玉,哪有拉着狼皮来的?这也太粗糙了吧?
但是,不好意思的事实是,晋献公同意了。
他同意的理由其实很简单,1、秦国那地界儿是荒凉,但他的姑娘嫁过去,并不会住在荒郊野岭上,而是住在宫殿里;2、N车野狼皮,这说明准女婿忠厚实诚,一定会对伯姬给予真情;3、最为重要的,这几年因为处理奚齐与申生的事情,耽误了伯姬。
再不嫁出去,可真就砸手里了。
同时,晋献公允婚包含三重政治考量:其一,骊姬之乱后需巩固西北边防;其二,通过联姻牵制正在崛起的齐国;其三,秦晋接壤的河西地区存在战略缓冲区,联姻可为日后领土谈判预留空间。
春秋时期,一张优质狼皮可兑换粟米十石(约合今600斤)。三十乘战车规模的聘礼(约600张狼皮),相当于晋国边军半年的皮甲原料供给。
这种资源型聘礼既体现秦国畜牧经济特征,也暗含军事结盟的物资保障承诺。
据说伯姬的婚期,还延迟了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正好是晋国观察秦国政局稳定的过程。
求婚这事儿,公子挚是办妥了。接下来,他就要为秦国寻找有识之士了。
这倒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苦差事。
据说,最初公子挚的眼睛,还是瞄在晋国大夫的身上。毕竟,能成为晋国大夫,多少也算人才一枚。但是,在晋国大夫们的心中眼里,秦国那地儿的确太过荒凉了,给多好的待遇封邑,人家都拒之避之。
无奈,公子挚放低要求,打听一些市井的能人,或者大夫们的跟班,还是被无情拒绝。在他们的眼中心里,到了秦国,必然与狼共舞。谁都想多活几年,可不愿早早即身入狼口。
灰溜溜,打道回府。
毕竟,求亲之事,还得尽快复命。
这世界,很多的时候,并不会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往往会出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当公子挚垂头丧气离开晋都绛城的时候,他就遇到了一个人。此人面如噀血,隆准虬须,以两手握两锄而耕,入土累尺(《东周列国志》)。
显然,这人力气大。
而且,技术娴熟。
两手两锄同时耕作,肯定与众不同。
必须指出的是,“两手握两锄而耕”的描述,来自于小说家的艺术渲染和情节需要。正史中,公孙枝的出身,应为晋国公族后裔,因政治斗争流亡至秦。
打听下来,居然还是一个“士”。
[1] 毛主席《西言诗·奋斗自勉》,此篇又题为《自勉》,见1954年第24期《中国青年》魏巍文章。
[2] 秦缪公:即秦缪公。
(http://xsgu0.com/book/cjfhhb-1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