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吃人的周礼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0章 吃人的周礼2

 

这鲁庄公的性格,也太过优柔寡断。自古以来,继承人的问题,永远都关乎着国家基石的稳固,和国家命运的转折。一个不留神,柱石将倾,国运衰竭,整个国家都将会在风雨飘摇中晃荡。

如此大事,居然拖到弥留之际才决定。

还等在大殿之外的叔牙,正做着当上政府总理耀武扬威的美梦。一个内侍走到他的面前:君上请您去鍼巫大夫家里等消息。

叔牙心花怒放,美梦即将成真。

叔牙在鍼巫大夫家里并没有等到什么好消息,他等来了一杯毒酒。为了国家的稳固,他必须死。

因为他是庆父的左膀右臂。

要他死的,也不是鲁庄公,而是公子季友。

为了鲁国的江山社稷,公子季友必须杀伐果断。

这一年的八月,鲁庄公光荣地在人间完成了做人的任务。

左丘明老先生用简约的笔调记下了这一事件: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子般即位(《左传·鲁庄公三十二年》)。

公子般在季友的拥立下,登基继位。

第一个回合:庆父败北。

还在鲁庄公的生前,有一年鲁国大旱。鲁庄公就派公子般去梁大夫家里祭天。有一位圉人荦在遛马的时候,正好路过梁大夫的家。就听见梁大夫的家里锣鼓喧天,笙乐齐鸣。

于是好奇。

圉人,是养马者;荦,是这个人的名字。

据说,这圉人荦人高马大身强力壮。所以他顺势就倚上梁大夫的墙头,伸颈探头,一双贼眼就盯着梁大夫家的庭院一通乱瞅。什么都没看见,却瞅见一美女正躲在一角落,在专心偷看祭天。

于是,这圉人荦的荷尔蒙就爆发了。

他当即引歌高亢:桃之夭夭兮,凌冬而益芳。中心如结兮,不能逾墙。愿同翼羽兮,化为鸳鸯(《东周列国志》)。

古代人文化水平高,一个养马的,伸颈就是:桃之夭夭兮。

然后还:化为鸳鸯。

这泼天一吼的破锣嗓音,惊吓了梁大夫的女儿,也惊动了正在组织祭天大典的公子般。

公子般怒不可遏。

我相信,如此庄严肃穆的祭天仪式,突然被一破锣嗓音破坏,无论组织者是谁,都会怒火冲天。

于是,公子般命令麾下兵士将圉人荦抓了起来,并给予鞭刑惩罚。

自然,圉人荦被打得皮开肉绽。

这一幕,竟然被庆父收入眼底。

公子般登基两个月之后,他的姥爷去世了。于是去党家奔丧,当晚,就安息于党家。

就在公子般准备睡觉的时候,圉人荦闯了进来,举刀狂砍。

周天下的各封国公子,从小就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并由学究与武士共同教习,一学文,二习武。公子般自然也是练武出身。事出突然,慌忙之中自然挥剑阻拦。

但是,他遇到的毕竟是偷袭,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他居然还重伤了圉人荦。

不好意思的事实是,他自己也受到圉人荦致命的一击。

他死了。

圉人荦被随后赶来的侍卫剁为肉泥。

得到消息的季友,连夜逃之夭夭。

他去了陈国。

他心知肚明,杀人者是圉人荦,主使者是公子庆父。

不然,圉人荦怎么有机会混进党家,并顺利找到公子般?

据说,整个鲁国都知道,公子般是庆父杀死的。

这个,显然是季友的能力。

公子般继位时间太短,也没有谥号。

随后,在庆父与哀姜的通力运作下,年仅八岁的公子开登基继位。

史称:鲁闵公。

第二个回合:庆父完胜。

八岁的孩子,除了会玩儿,还能懂什么呢?自然好控制。此时此刻,己经解除桎梏的庆父与哀姜,犹如脱缰的种马,堂而皇之地秽乱宫廷。

孩子是什么都不懂,但孩子的妈妈却什么都懂。她心里明镜似的,自己的儿子不过是庆父和哀姜控制朝堂的工具。一旦庆父取而代之的时机成熟,自己的儿子死于非命,就一定会是不争的事实。

越想就越怕,越怕就越慌张。

她得想办法救自己的儿子。

她抓住的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就是慎不害。

慎不害是鲁闵公的老师。其实老师也在为学生的生命安全担忧。不过,他的心中,己经早有了主意。他告诉叔姜:还有两个月便是齐鲁首脑的高峰会谈。地址在齐国的落姑。庆父一定会担心他的生命安全,不敢入齐。到时候我陪同君上前往,寻求齐侯弄回季友。季友贤德,君上将会得到保护。

公元前661年: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春秋·鲁闵公元年》)。

据说,鲁闵公一见到齐桓公,就啼哭不止,哭得齐桓公心都麻了。

当然,鲁闵公的这个哭,自然离不开慎不害的精心教导。

结局,由着慎不害的预想发展,季友在齐桓公的保障下,回到鲁国曲阜。

毕竟盟主发话,还真没人敢把季友怎么样。

左丘明先生自然也记下了这件事:齐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待之。季子来归,嘉之也(《左传·鲁闵公元年》)。

随即,鲁国政府总理的桂冠,就落到了季友头上。

第三个回合:季友小胜。

不久,齐桓公派大夫仲孙湫去鲁国查看情况。回到齐国后,仲孙湫就向齐桓公如实报告:鲁闵公年少,少不更事;他的老师慎不害,有些膨胀张狂,能力不足,却气焰高涨,估计会死不瞑目;季友谨慎小心,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庆父有哀姜撑腰,跋扈嚣张,挥金如土。

然后,仲孙湫又加了一句:不去庆父,鲁难未己(《左传·鲁闵公元年》)。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除去庆父这个祸患,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

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己”,毫无征兆地横空出世。

我们今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首恶不除,祸乱不止。

当时间往前推移,走到1949年的春天,在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我中华民族最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就在一篇文章中,非常贴切地引用了这个成语。他告诫:庆父不死,鲁难未己。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道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毛泽东选集·第西卷·南京政府何处去》)?

真如仲孙湫所言,庆父又开始作妖了。

第二年的春天,慎不害仗着是鲁闵公的老师,竟然抢夺了大夫卜旖的一块良田。卜旖不服气,于是找鲁闵公告状。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怎么给断案?随口而言:老师喜欢,你就给他吧。

左丘明处变不惊地写道:初,公傅夺卜旖田,公不禁(《正在·鲁闵公二年》)。

卜旖欲哭无泪。

这委屈,找谁诉苦去?

欲知后事,我们下文分解。


    (http://xsgu0.com/book/cjfhhb-10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