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这是对尹真人、南樵子和闵小良所论道教内丹修炼经文的白话文翻译:
尹真人说(谨遵山本增之的记载):
“天谷”(头顶泥丸宫)中的元神,清澈宁静、寂然不动,这就是人的“真性”。
“神炉”(下丹田)之中,真气氤氲缭绕、运行不息,这就是人的“真命”。
这真性(神)和真命(气),才是真正的“水火”、真正的“乌兔”(日月精华)、真正的“夫妇”(阴阳相配)、真正的“性命”。
要让这两者(神与气)紧密交缠、融合一处、共同在丹田炉鼎中锻炼。
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做到:元神不离开元气,元气不离开元神;真性不离开真命,真命不离开真性。
这两者(神与气、性与命)虽然名称是两个,实则是一体的;虽是合一,却又包含阴阳两方面(二而一、一而二)。
这个修炼功夫与前一章所述功法是一脉相承、连贯进行的。
具体做法:每天在子时(深夜11-1点)之前和午时(中午11-1点)之后,安定呼吸,静心打坐。
意念引向头顶百会穴(开天门),以采集先天元气(采先天)。
意念封闭会阴穴(闭地户),以守护住胎息状态(守胎息)。
吸纳西季流转的天地正气(纳西时之正气),将其收归到丹田正位(归正室),用以滋养培育体内的“胎元真气”(养胎真)。
如此逐渐地采集、逐渐地锻炼,来补足、完善乾阳之体(完乾体),以保全父母所生、上天所赋予的完整生命根基(全亲之所生、天之所赋)。
当真汞(元神)凝聚充足(八两),真铅(元精)积累丰盈(半斤)时,体内元气就会像婴儿般纯净柔和(气若婴儿),阴阳二气自然和谐交融(阴阳吻合),复归于混沌未分的原始状态(混沌不分)。
此时,呼出的气息极其微弱(出息微微),吸入的气息绵绵不绝(入息绵绵),体内的真气不再向外耗散(内气不出),反而能将体外的先天之气吸入体内(外气反入)。
久而久之,丹田这个“神炉”中便会自然产生灵药(神炉药生),丹田内暖融融如同炉火旺盛(丹田火炽),两肾区域热腾腾如同热水煎沸(两肾汤煎)。
这标志着“胎息”状态开始回归本源(胎息还元之初),是一切玄妙变化的根源起始(众妙归根之始)。
达到这种境界,修炼一刻钟的功夫,其效果可以胜过天地自然运行一年的积累(一刻功夫,可夺天地一年之节候),仿佛天上的北斗星停止了转动(璇玑停轮),太阳和月亮完美重合(日月合璧)。
这真是:“万里阴云之中春意萌动,九霄云外清澈之处凝结甘露”(万里阴沉春气到,九霄清彻露华凝)。
多么奇妙啊!这就是真阳(先天元气)交感而进行的修炼(真阳交感之修欤)!
元神融入元气之中(神入气中),犹如天空之气下降于大地(犹天气之降于地);元气与元神相合(气与神合),犹如大地之气承载于天空(犹地道之承于天)。
《易经》说:“伟大的乾元(天德)啊,是万物赖以创始的根源。”(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也。)
这最初的阳气(一阳)并非产生于复卦(象征阳气初生),而是萌发于纯阴的坤卦(坤),坤卦虽然代表至阴,但阴中本就蕴藏着阳气(阴里藏阳),大药(金丹)的产生,其根本实在扎根于此(实根柢于此)。
在灵药(大药)即将产生的时候,修行者就要像孕妇保胎一样谨慎(就与孕妇保胎一般),一切的饮食起居,都要非常小心(俱要小心谨慎)。
有诗形容道:“如潮水般涌来侵袭心堤,须以定力如手稳舵平息心中浪涛。心性寂灭、空虚、意念不动,静坐时头脑清醒无昏沉,睡眠中亦无魔障侵扰。”(潮来水面侵堤岸,手风定江心绝浪波。性寂情空心不动,坐无昏愦睡无魔。)
这唯有通过将心神凝聚于下丹田气穴(凝神气穴),安定心念于觉悟之海(定心觉海),让元神与真气相互依靠、相互依恋(元神与真气相依相恋)。
自然能达到:精神而不思睡眠(神满不思睡);
元精自然凝结(真精自凝);
元神(汞)元精(铅)自然交合(铅汞自投);
体内“圣胎”(元婴)自然安居孕育(胎婴自栖);
体内三尸虫(邪念根源)自然消灭(三尸自灭);
九虫(泛指体内阴浊邪气)自然排出(九虫自出)。
身体会感觉安泰而轻灵(其身处觉安而轻);
心神自觉圆满而清明(其神自觉圆而明)。
如果能达到这般境地(若此),便是踏上了长生之路(便是长生路),不必再问大道能否修成(休问道之成不成)。
但这种境界(此境),必须等到“神炉”中灵药产生(神炉药生)、丹田如火般炽热(丹田火炽)、两肾如热汤煎沸(两肾煎汤)的时候,才会显现这种效验(方见此效),此时才适合进行打通任督二脉等“开关”的功夫(方可行开关之功)。
尹真人又说(青羊宫钞本误作南樵子曰,现依据样本订正归入经文):
修习真道的士人(修真之士),如果真能将凝聚于背部夹脊双关处的元神(夹脊双关所凝之神),收归并安藏于下丹田气穴之中(藏于气穴),并且守护住它,不让它离开(守而不离)。
那么,在一呼一吸之间(则一呼一吸),便能夺取先天元始祖气(夺先天元始祖气),全部纳入气穴之中(尽入气穴之中)。
久而久之,气穴中的先天之气充满盈溢(久而其气充满),通畅地流布于西肢(畅于西肢)、散布于全身百骸(散于百骸),没有任何阻滞(无有阻滞)。
那么,自然就会出现两肾区域热如滚汤(则自然两肾汤煎)、丹田部位热如火炽(丹田火热)的现象,从而打通关窍(而开关也)。
南樵子说:
这一段修炼功夫(此一段功夫),其精妙之处在于一个“照”字(妙在照之一字)。
“照”指的是智慧之目(慧目也)。
“智慧之光能照破内心的昏暗迷雾,使人得见本来的真实面目。”(慧日照破昏两,能见本来面目。)
《心经》说:“观照透彻,洞见‘五蕴’(色、受、想、行、识)都是空幻不实的。”(照见五蕴皆空。)
“空”所呈现的,是光明澄澈的景象(空者,光明之象也)。
当认识到五蕴皆空时(五蕴皆空),人的六种意识(眼耳鼻舌身意)便无所依附(则六识无倚),身体的九窍变得通达玲珑(九窍玲珑),全身百脉关节透彻无碍(百关透彻),内心一片空空荡荡、光明清净的境界(空空荡荡,光光净净)。
只有达到这种境地(惟到此地),才算恢复了我本来的天真之性(方为复我本来之天真),回归了无极造化赋予的原始状态(还我无极之造化)。
此时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凡情杂念(汞)去除,先天真性(金)独存(汞去金存)。
之后再进行滋养圣胎、炼气化神的“添油入窍”之功(再行添油入窍之功),使神与气息永远相依不离(神息永不相离),一首等到体内“婴儿”(阳神)完全成形(只待婴儿成形),并将其移居到上丹田“内院”(移居内院),这个阶段的修炼才算暂时告一段落(方歇止)。
【闵小良注释说】:
按:这里所说的“内院”(按此内院),指的就是头顶的“泥丸宫”(即是泥丸),又称为“玉清宫”(又为玉清宫),是元神安居其中、等待上天诏命、最终飞升脱胎的地方(元神坐以待诏飞升之地也)。**
(http://xsgu0.com/book/cfjfhh-9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