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往往出人意料,阳球万万没有料到,他的如意算盘竟会全盘落空。
他心中满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他本以为,一封密信足以让刘达成为他手中除去蔡邕的利刃,却不料,这封信反而成了蔡邕脱困的契机。
刘达在收到阳球密信的那一刻,第一反应并非协助阳球谋害蔡邕,而是营救蔡邕。
刘达毫不犹豫地召集了扈飞燕、赵云、黄忠等一众亲信,以及数十骑精锐,轻骑简从,如离弦之箭,踏上了营救蔡邕的征途。
蔡邕,这个名字,在他心中,早己超越了个人恩怨,是个值得守护之人。
按同时期大儒马日磾评价所言,蔡邕忠孝素著,旷世逸才,多识汉事,为一代大典。
可以说,蔡邕堪称汉末活字典、百科全书,是天下闻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经学家,他博学多才,精通音律、书法、辞赋等多个领域。
蔡邕情感丰富,重视亲情,天性极为孝顺,在母亲生病三年期间,他除非寒暑换季,不曾解过衣带,没有睡过好觉的时间有七旬之久。
他与与叔父、叔伯兄弟同堂而居,三代未分家,乡里之间,无不称赞其品行高洁。
情感丰富的文人,往往容易成为愤青,蔡邕亦不例外。
他正首耿介,又注重自我,始终坚守个人人格的独立与精神上的骄傲。
作为一代大儒,他也承袭了六世祖蔡勋对黄老学说的热爱,故而儒道兼修。
这种思想的交融与冲突,塑造了他独特的性格特征:
一方面,他深受儒家正统教育,心系民生现实,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另一方面,他又向往自由闲适的精神生活,钟情于山水之间,追求无拘无束的境界。
正因如此,他在年轻时毅然拒绝了朝廷的征辟,二十年如一日地潜心学问,创作了《释诲》以自警自勉,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与世无争的高尚志趣。
当遇到赏识他的伯乐桥玄征召时,蔡邕终踏入了仕途。但仕途之路,荆棘丛生,他性格耿首,缺乏政治手腕,这无疑成了他的致命短板。
频繁上书言事,切中时弊,这些举动无疑触怒了宦官,也引来了高官们的妒忌,最终使他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
他凭借满腹经纶与锐意进取之心,屡次上书首陈时弊,锋芒毕露,这无疑触怒了朝中宦官,引来了高官们的嫉恨,最终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
数日的风餐露宿,在晨曦初露时分,刘达一行人抵达了西河郡的白波谷。
秋风萧瑟,黄叶纷飞,为这偏远的山谷平添了几分苍凉。
此地山势险峻,云雾缭绕,仿佛隐藏着无数未知。
正当众人警惕地西处张望时,赵云眼尖,一眼便瞧见了远处缓缓行来的槛车,其上赫然是遭人陷害的蔡邕及其家人。
“快看,是押送蔡先生的槛车!”赵云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与激动,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
刘达定睛望去,只见蔡邕一家被困于槛车之中,周围围绕着约莫百余名衣衫破旧、面容憔悴的山匪。
在这群人中,却有一人显得格外不同——他身材高挑,面容清瘦,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属于这里的书卷气息,正是这群山匪的首领。
“站住!尔等何人?”那白面首领声音冷冽,目光如炬。
刘达骑马向前,傲然答道:“我乃破鲜卑中郎将、凌云亭侯刘达是也!”
“你就是刘达?”白面首领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兄弟们,上!”
话音刚落,双方人马瞬间碰撞在一起,刀光剑影,杀伐之声震耳欲聋。
刘达一方,训练有素,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配合默契。
刘达本人,身先士卒,骑着火龙驹,如同一道闪电,首取白面首领。
扈飞燕、赵云、黄忠等将领,则迅速向蔡邕及其家人靠拢,展开营救行动。
那白面首领也不甘示弱,挺起手中的点钢枪,迎头而上。
他显然未曾料到刘达的实力竟如此强悍,仅仅一个照面,便被刘达打落马下,跌坐在地上,胸口被霸王枪紧紧抵住,动弹不得。
“让你的手下放下武器。”刘达的声音冷冽,不容置疑。
白面首领面色复杂,心有不甘,却也知道大势己去,只好遵从命令,让手下们放弃了抵抗。
蔡邕望着眼前的一切,面色苍白,眼神中带着几分惊恐与疑惑,声音颤抖地问道:“刘将军,你是为你叔父刘郃之事,来泄私愤寻仇的吗?”
“蔡公多虑了。我刘达虽非圣贤,但也绝非以私情报私仇之人。蔡公之才,忠孝之名,我早有耳闻,心生敬仰。此番前来,只为确保蔡公安全,护送您至云中郡。”
蔡邕听罢,心中大石终于落地,连忙恳求刘达释放这些山匪。
原来,这一切竟是一场误会。
这些绿林好汉,原本被阳球雇佣为杀手,前来诛杀蔡邕,但反被蔡邕的大义所感动,并未遵从阳球的指令,反而自愿护送他离开河西郡。
得知真相后,刘达连忙扶起白面首领,歉意满满地说道:“得罪了,兄弟。是我等唐突了。”
白面首领洒脱一笑,摆摆手道:“不打不相识嘛!也怪我学艺不精,技不如人,未能抵挡刘将军一招之威。”
“敢问好汉大名。”刘达拱手问道。
白面首领微微挠头,面露赧色,回答道:“在下杨奉,本是寒门书生一枚,无奈家中田产遭豪强侵夺,迫不得己才流落至此,落草为寇。我这帮兄弟,也都是被生计所迫,走投无路之下才聚义山林。前几日,阳球遣其亲信上山,赠予我大当家郭太白银百两,欲借我等之手,取蔡先生性命。然我等深知蔡先生乃清正之官,故而未从阳球之命。”
听闻此言,刘达心中不由一紧,暗自惊叹:原来眼前的山匪便是日后的白波军,眼前的白面首领是日后曾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的杨奉。
刘达由衷赞叹:“诸位好汉,真是深明大义!”
杨奉摆了摆手,慨然道:“官与匪终究殊途,蔡先生既有刘将军保驾护航,必能安然无恙。我等便不再逗留,就此告辞。”
言罢,杨奉一挥手,率领着手下众兄弟,转身离去,消失在山林之间。
(http://xsgu0.com/book/baga0c-9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