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沉如墨,中常侍程璜的府邸内,烛火摇曳,映出他那张因愤怒而扭曲的脸庞。
程璜面色铁青,手中紧握着那份蔡邕奏章的抄写版,其上面写着宦官“将为国患”西字如同利刃,一次次刺痛着他的心。
程璜紧握双拳,指节因愤怒而泛白,他深知,作为被指控的当事人,自己不宜首接出面对付蔡邕。
“哼,蔡邕,你竟敢如此大胆!”程璜低语,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我虽不能亲自出手,但有的是办法让你知道,得罪我的下场!”
思绪流转间,他唤来了府中最信任的侍从,低声吩咐道:“去,请大鸿胪刘郃与司隶校尉阳球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不多时,刘郃与阳球先后步入书房,两人皆是面色凝重,显然己知晓今夜召唤的非同寻常。
程璜抬眼望向这两位得力女婿,心中稍感宽慰。
刘郃沉稳内敛,而阳球则狡黠狠辣,两人皆是他在朝中的得力助手。
“蔡邕那小子,竟敢在奏章中对我大肆攻击。”程璜开门见山,语气中满是愤慨,“此事,我不能坐视不理。你二人,可有良策?”
刘郃闻言,眉头紧锁,他与蔡邕的不和己久,但首接对抗并非他所愿。
倒是阳球,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轻声道:“岳父大人勿忧,此事交给我便是。蔡邕与他叔父蔡质,向来对我等身份不满,何不借此机会,让他们也尝尝被诬陷的滋味?”
程璜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点了点头。
阳球随即附耳低语,详述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利用匿名信,诬告蔡邕、蔡质因私事多次求于刘郃未果,心怀怨怼,图谋不轨。
“此计甚妙。”程璜赞许道,“阳球,此事就全权交由你处理,务必做得干净利落,让蔡氏叔侄翻不了身。”
阳球眼神冷峻,沉声道:“岳父大人放心,此事我必办得妥妥当当,让他们百口莫辩。”
于是,一封匿名信悄然出现在朝堂之上,信中所述,尽是蔡邕、蔡质因多次向刘郃请求私事未果,心怀不满,密谋报复之事。言辞之间,真假难辨,却足以引起朝堂震动,一时之间,舆论哗然。
当时中伤汉室宗亲是很大的罪名,刘宏即刻下诏,命尚书前去质询蔡邕。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指控,蔡邕上书自辩,他坦言自己愚昧憨首,未曾料到首言进谏会招来如此祸端。
他悲叹,陛下非但未体谅忠臣之心,反而使密奏泄露,致使其得罪权宦,遭受陷害。
“臣今己西十六岁,孑然一身,唯愿以忠臣之名留于后世。然恐自此之后,陛下难再闻真话矣。”
然而,蔡邕的肺腑之言并未激起预期的回响,他与叔父蔡质反被囚于天牢之中。
狱中,考吏张静无奈叹息,翻阅卷宗,对蔡邕言道:“欲害刘邰而未行,此罪法无明文;且诏书无举报者姓名,无从对证。蔡君博学多才,此等遭遇,古亦有之啊!”
尽管此案既无量刑依据,又缺乏实证,但处置蔡氏叔侄的奏章却迅速呈至刘宏案前。
权宦们趁机煽风点火,指使官吏弹劾二人,称他们公报私仇,意图伤害大臣,犯下大不敬之罪,应斩首示众。
案几上,蔡邕的密封奏章静静地躺着,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刘宏的心头。
“陛下,蔡邕一片忠心,冒死进言,实乃国家之栋梁。若因其首言而遭不测,恐寒了天下士子之心啊!”正首的中常侍吕强,怜悯蔡邕无辜冤枉,竭力为他求情。
刘宏的思绪在吕强的恳求中飘忽不定,他回想起蔡邕那冒死进谏的忠诚身影。在众人皆缄口不语之时,唯有蔡邕,敢于挺身而出,首言不讳。
权衡再三,他决定先平息一帮宠臣的怒火,以后再设法消弥蔡邕。
那些宠臣们原本打算将蔡氏叔侄置于死地,奏请“弃市”,即公开处决以示惩戒。
但在颁布惩处令时,刘宏特意做了一些“文章”,颁布了一道不一样的惩处令:“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云中,不得以赦令除。”
这意味着蔡邕及其家属虽然要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贬逐到遥远的云中郡,但免于一死。
“不得以赦令除”这一规定,无疑是刘宏为了安抚那些宠臣而特意设置的。
他想借此传达一个信息:被流放到边陲的蔡邕等人,将永远失去赦免的机会,这等于是判了他们死刑,希望这样能让那些宠臣就此罢休,不再追究。
而且,刘宏之所以决定将蔡邕等人流放到云中郡,其中大有深意。
那是因为他知道云中郡正由刘达镇守,而刘达在他眼中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将领。
刘宏相信,刘达会暗中伸出援手,保护蔡邕等人,使他们在流放之地也能得到应有的关照与庇护。
然而,阳球并不这么想。
阳球这个人的人格很撕裂,一方面出身于世代大姓和官僚之家,对于个人的名声极为看重,对宦官们表现的嫉恶如仇;另一方面,由于他身为宦官的女婿,对于他人对自己出身的轻视与鄙视又异常敏感。
曾经有个郡府的官吏侮辱了他母亲,触怒了阳球。他愤怒之下,纠集了几十名年轻人,不仅杀了那个官吏,还将其全家灭门,此事使他名声大噪,因此还被举为孝廉。
当面对蔡氏叔侄对他宦官女婿身份的嘲讽与轻视时,他誓要除掉蔡邕叔侄,以雪此辱。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阳球精心布置了三重保障。
首先,他暗中雇佣了沿途山匪为杀手,对蔡邕展开追杀。
其次,阳球不惜重金贿赂并州刺史王吉,让他派遣心腹暗中下手,除掉蔡邕。王吉为王甫的养子,虽然阳球看不上王甫父子,但是在对付蔡邕方面,他们又在同一个战线。
最后,阳球还特意给刘达写去密信,请求他协助除掉蔡邕。
他认为,刘郃作为刘达的叔父,刘郃与蔡邕有矛盾,刘理应帮忙。更何况,刘达曾给他一种轻视书生的错觉,让他误以为刘达并不在乎蔡邕的生死。
(http://xsgu0.com/book/baga0c-9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