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宫嘉德殿内,气氛庄严肃穆。京中六百石以上的官吏们整齐地跪坐列席,每个人的神色都带着几分凝重。
今日朝堂之上,诸多事宜亟待商议,而边关的战事,无疑是重中之重。
司空袁隗率先出列,他身形清瘦,面容儒雅,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大族的风范。
他双手拱于胸前,微微俯身,恭声启奏:“陛下,鲜卑三月再度南下,侵犯我并州边境。幸得并州刺史董卓英勇果敢,率部奋力抵抗,斩获鲜卑五千余人,大挫其锋锐。”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无论是位高权重的三公九卿,还是低阶的文武官员,无不为之振奋,脸上露出久违的喜色。
自檀石槐崛起于草原,鲜卑势力日益壮大,成为大汉北方边境的心腹大患。
从汉桓帝永寿二年起,鲜卑诸部在檀石槐的带领下,几乎每年都会对大汉边境进行侵袭掠夺,铁蹄遍及幽州、并州等诸郡。
汉军与之交战,败多胜少,鲜有斩获。
如今这捷报如同春日里的一缕暖阳,照亮了众人心中的阴霾。
天子刘宏,龙颜大悦,喜不自胜道:“善!董仲颖不愧是我大汉忠良,虎臣良将,初到并州便立下赫赫战功!当赏钱百万,缣一千匹,以彰其功!袁司空举荐有功,亦赏缣一千匹,以示嘉奖!”
然而,袁隗并未因天子的嘉奖而面露喜色。他眉头微蹙,满脸忧色。
“陛下,董卓关于催讨补发军饷的紧急文书,已抵达京师多日,至今尚未得到妥善解决。据信中所言,并州军队已有半年未得军饷,军心浮动,若再不及时补发,恐生变故,引发兵变,危及边疆安宁。”
刘宏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原本上扬的嘴角也陡然下拉,神色一凛,目光如刀般锋利,“唰”地转向大司农曹嵩。
他的声音中带着帝王的威严与愤怒,厉声诘问道:“曹嵩,你难道不知边关战事正紧,粮草乃军中命脉?董卓文书既已到京多日,你为何一再拖延,莫非视军机为儿戏?”
一时间,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曹嵩。
曹嵩身形一颤,额头上瞬间沁出细密的汗珠。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身体微微颤抖,声音中满是惶恐。
“陛下息怒!臣罪该万死!只因国库近来实在空虚,各地赋税征收艰难,诸多款项都需调配,今年年初修复失火的南宫,又新建西苑,国库已...已耗空,此乃账目,请...请陛下御览。”
说罢,曹嵩颤巍巍地从袖中取出一卷账目,双手高高呈上御前。
他心中暗自庆幸,多亏平日里对那位权倾朝野的中常侍兼大长秋兼尚书令曹节多有孝敬,才得以提前知晓廷议内容,得以准备充分。
“你的意思是,国库都是朕一人耗空的?!”
刘宏怒不可遏,原本威严的面庞因愤怒而微微扭曲。
他将曹嵩呈上的账目猛地掷向案头,那账目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重重地落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在空旷的嘉德殿内回响,震得众人心头一颤。
此刻的刘宏,虽年仅二十一岁,却已稳坐天子之位九年。
岁月磨砺下,他早已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年。
尽管他无法遏制对享乐的欲望,但也晓得臣子间的蝇营狗苟,平时将国库亏空的脏水全部泼到自已身上也就罢了。
如今国难当头,他一时享乐和时时享乐还是分得清的,如果国破,还如何去享乐呢!
曹节见状,眼珠子滴溜一转,连忙上前一步,声音柔和地打圆场。
“皇上请息怒,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国库空虚这一燃眉之急……”
曹节脸上谦恭,微微弓着身子,一副全心全意为皇上分忧的模样。
刘宏的目光转向曹节,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
想当年,陈蕃、窦武等人联手之下,自已就是个傀儡皇帝,生死存亡皆在他人一念之间。
小则被废,大则没命,甚至窦武做了第二个王莽都有极大的可能,自已就会成为刘氏皇族的耻辱柱。
正是曹节等中常侍的助力,自已才得以铲除前太傅陈蕃、外戚大将军窦武等权臣的势力。
“曹爱卿言之有理,众位爱卿有何良策呢?”
刘宏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烦躁,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的群臣。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鸦雀无声,无人轻易开口。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中满是犹豫和纠结。
官员们有的低头盯着地面,似乎那冰冷的石板上有着解决问题的答案;有的眼神游移,不敢与天子的目光对视,生怕自已被点到名,要提出一个不知是福是祸的建议。
刘宏目光扫过御前的群臣,眼神中既有渴望,又藏着一丝无奈。君臣离心离德,由来已久。
刘宏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他的老师,司徒杨赐打破了沉默。
“依臣之见,可暂时削减一些不必要的宫廷开支,比如缩减宫内的宴饮规模、减少新造器物等,节省出一部分钱财,先解边关军饷的燃眉之急。”
刘宏眉头紧蹙,显然不满意这个建议。
曹节见状,善解人意道:“削减宫廷开支,这不过是杯水车薪!各位大臣,难道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一直站在角落里的谏议大夫刘陶忍不住出声:“如今最关键的是要解决民生问题,百姓富足,赋税自然好收。当务之急是安抚百姓,兴修水利,鼓励农桑,发展生产。”
刘陶的话刚说完,立刻有人反驳。
太中大夫段颎冷哼一声,不屑地说道:“兴修水利、鼓励农桑,说得轻巧!这都是长远之事,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边关将士等着军饷,难道要让他们饿着肚子打仗吗?”
段颎满脸不满,语气中带着嘲讽。
这时,大鸿胪刘郃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先暂停一些非紧急的工程,节省开支。至于军饷,可先从各州郡的储备粮中拨出一部分,兑换成银钱,解并州军饷的燃眉之急。”
光禄大夫桥玄反对道:“各州郡的储备粮亦是关乎民生,若轻易挪用,万一遇上灾年,百姓恐会陷入饥荒,到时候只怕会引发民变。”
太常来艳道:“陛下,臣听闻民间有不少富商巨贾,家资丰厚。可向他们征收特别税,以解国库之急。”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有人觉得这是个办法,也有人面露担忧之色,毕竟富商巨贾在地方上也都有一定的势力,强行征税,说不定会引发其他问题。
朝堂之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不可开交。
刘宏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的争吵,眉头越皱越紧。他觉得自已仿佛置身于一团迷雾之中,找不到方向。
原本以为做了皇帝就能掌控一切,可如今面对这国库空虚、边关战事的难题,他才发现自已竟如此无力。
就在这时,尚书令阳球挺身而出,声音洪亮道:“陛下,臣认为,要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根本之策在于整顿吏治,严惩贪腐。
这些年,各地官员贪墨成风,赋税大量流失,若能整治一番,国库收入必定会大幅增加。”
刘宏闻言,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此计可行!严惩贪官污吏之事,就交由阳爱卿办理了,望阳爱卿不负朕之重托!”
阳球神色坚定,朗声回应:“臣遵旨!臣定当不负重托,誓要将那些贪赃枉法之徒一一揪出,以正朝纲,充盈国库!”
(http://xsgu0.com/book/baga0c-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