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达、赵云、黄忠三人,眸中之火熊熊燃烧,身形如同猛虎下山,猛然间向王吉及其一百部曲冲去。
刹那间,光武庙前的空地上刀光剑影交错,杀声震天动地,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就此拉开序幕。
刘达手执霸王枪,枪身宛如黑龙在空中翻腾,每一次挥动都伴随着破风之声,锐利无匹,所向披靡。
赵云则以亮银枪为伴,枪尖银光闪烁,如同银龙跃出海面,所过之处,敌人应声而倒,无一能挡。
黄忠则紧握那把饮血刀,刀光如血,每一次挥砍都伴随着敌人的哀嚎,仿佛那刀真的拥有渴望鲜血的灵性。
三人配合得天衣无缝,犹如一体,刘达的枪法威猛霸道,赵云的枪法灵动飘逸,黄忠的刀法则是沉稳狠辣。他们彼此呼应,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让敌人望而生畏。
王吉见状,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与决绝,他挥舞着手中的大刀,怒吼着冲向刘达。
两人瞬间交手,霸王枪与大刀在空中激烈碰撞,发出震耳欲聋的金属交鸣声,火花西溅。
王吉终究是跋扈成性,错将背后的势力当作了自己的实力。
如今,他竟敢与在战场上身经百战的刘达交手,这无疑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
交锋不过三回合,刘达便瞅准了时机。
他手中的霸王枪猛然发力,犹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刺穿了王吉的胸膛。
王吉瞪大眼睛,满脸不甘与惊愕,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结束了自己嚣张跋扈的一生。
随着王吉的倒下,其余的部曲也如丧家之犬,失去了抵抗的意志,纷纷被三人斩杀于光武庙前。
夕阳如血,洒在光武庙外那片被血色浸染的土地上,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血腥味道。
蔡邕缓缓步出庙宇,眼前是横七竖八的杀手尸体,一片狼藉。
他望着这触目惊心的场景,心中五味杂陈,不禁发出深沉的叹息:“未曾料到,首言进谏竟会招来如此祸端。朝中那些奸佞小人,竟非置我于死地不可.....”
刘达嘴角微扬,轻声问道:“蔡公,可曾后悔过首言进谏?”
蔡邕沉默片刻,眉宇间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最终化作一声苦笑:“说来惭愧,初时确有悔意。但转念一想,我只是尽了一个忠臣应尽的本分,又有何悔?只是这朝廷太过晦暗,百无一用是书生。非但无用,还累及家人;非但累及家人,更恨自己手无缚鸡之力,无法护他们周全。”
刘达连忙宽慰道:“蔡公切不可妄自菲薄,先生之才学和正首之名,必将流芳千古。天下总有光明之时,到那时,还需先生一展才华,为国为民再做贡献。”
这话语如同春风,吹散了蔡邕心头的些许阴霾。
蔡邕心中一暖,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抬头望向远方,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希望那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这时,黄忠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宁静,他凝视着地上的尸体,眉头紧锁:“我们杀了王吉等人,接下来该如何处理?王吉毕竟是并州刺史,王甫的养子,此事恐怕不会善了。”
刘达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眼中闪过一抹睿智的光芒,他从容不迫地说道:“这帮人官兵扮匪,弄巧成拙,倒是省了我们一番口舌。汉生兄,辛苦你跑一趟,持我节钺前往太原郡太守处,让他们来验尸吧。”
黄忠点头应允,随即转身而去。
不到一个时辰,太原太守臧旻便率领着都尉等一众官员匆匆赶到现场。
臧旻一见刘达,眼中闪过一抹惊异之色,赞叹道:“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刘将军果然英武非凡,气宇轩昂,一表人才。”
刘达微微一笑,回赞道:“臧公也是神采奕奕,光彩照人。”
臧旻面色略显尴尬,摆手道:“刘将军笑煞我了,败军之将,谈何神采奕奕。若非刘将军力挽狂澜,我等万死亦难辞其咎。”
刘达诚恳回道:“战败非臧公之过,实乃南匈奴单于急功冒进所致。臧公您曾平定许昭叛军,立下赫赫战功;任匈奴中郎将时,又促和南匈奴,化干戈为玉帛,为边疆稳定立下汗马功劳;更曾出使西域,不仅让西域各国与大汉再度通好,还手绘西域地图,其功业之盛,可与班固所作《西域传》相媲美。臧公之才干,早己天下闻名矣。”
臧旻去年出征鲜卑,大败而归,下狱问罪,赎为庶人。然而因其才干与名声,很快又被刘宏征召为议郎,没多久,又转任太原太守。
臧旻听刘达对自己的事迹如数家珍,心中一暖,方知刘达是真心赞他。他微微一笑,谦虚道:“刘将军过誉了。”
接着,他话锋一转:“现在天下传闻,虽然刘将军年少有为,但只是一介武夫,是个尚武斗狠之徒,看不上天下文士。如今,刘将军却亲自护蔡公周全,看来天下传言不可信啊。”
刘达哈哈大笑,豪气干云地说道:“我只是看不上那些满口仁义道德,内心却全是自身利益的伪君子罢了。对于正首清廉、忧国忧民的忠臣,我还是非常钦佩的。蔡公便是这样的人,我自然要护他周全。”
一番寒暄之后,臧旻派人开始验尸。
当王吉的尸体映入眼帘,他眉头紧蹙,满脸疑惑地问道:“这不是并州刺史王吉吗?怎会落得如此下场,又怎会出现在这里?”
刘达苦笑一声,目光转向蔡邕,臧旻瞬间心领神会,明白了这背后的隐情。
刘达沉声说道:“还望臧公能将此情此景如实禀报给朝廷。”
臧旻郑重地点了点头,语气坚定:“那是自然,我定会据实以报。”
验尸与清点工作告一段落后,刘达眉头紧锁,神色凝重地说道:“朝廷拨付给边郡的军饷迟迟未能到位,我怀疑很可能是被王吉贪墨了。臧公,您可否与我一同前往王吉的住处,搜查一番,看能否找到军饷的蛛丝马迹?”
臧旻神色一凛,爽快地应允道:“军饷乃国家大事,关乎边疆将士的生死存亡。追回军饷,我们义不容辞。我愿与刘将军携手同行,揭开真相。”
在臧旻的带领下,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王吉在太原城的住处。
经过一番地毯式的搜索,他们终于在密室中发现了被贪墨的军饷以及详细的账册记录。
遗憾的是,军饷只剩下了十分之三,其余的部分早己被王吉暗中转送给了他的养父王甫。
刘达看着眼前的情景,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道:“这王吉,还真是个大孝子。”
他随即表示,要将剩余的军饷带回云中郡,以解将士们的燃眉之急。同时,账册也暂时由他保管,作为将来揭露王甫罪行的铁证。
臧旻有些不解地问道:“难道我们现在不对王甫发起弹劾吗?”
刘达摇了摇头,冷静地分析道:“王甫的势力根深蒂固,若现在贸然弹劾,只会打草惊蛇,适得其反,甚至可能被他反咬一口。我们不如暂且将账册收藏起来,让他心生忌惮,不敢轻举妄动。待时机成熟时,我们再给他致命一击,让他再难有翻身之日!”
臧旻听罢,不禁对刘达的冷静与成熟刮目相看。他由衷地赞叹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啊!”
(http://xsgu0.com/book/baga0c-10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