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贼踪初现,圈套起封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1章 贼踪初现,圈套起封山

 

外人不得留宿;

交易暂停;

仓房双锁;

鸡窝兔窝归户守护;

夜巡一小时一轮;

若抓贼,挂榜示众,三日不可遮掩。

她最后一句写得很轻,但抄得很重:

“命不是种来的,是守出来的。”

赵殊看她笔一顿,忽然说:“你怕他们不止来偷种?”

“他们若真想偷山,那就得先踏着律来。”

“那你准备咋办?”

她眼也没抬,只说一句:

“再来一次,我就用命封山。”

山律贴出来的第三天,后林子的树就安分了不少。

娃娃班巡逻改成两人一组,一前一后,每人腰上都别着竹哨和小木棒,小年整天叼着一根红藤杆,非说自己是“娃娃总捕头”。

鸡棚和兔窝外围也全用废藤绑了圈,风一吹会响,一踩就断。

赵殊还专门带着几个年轻人,在泉眼周围埋了十几个小陷坑,用薄泥板盖着,上面撒藤灰迷眼。

王氏看见他回来一身灰:“你是不是又去挖坑了?”

“我这叫布防。”

“你布防布得我炖汤的柴都断了。”

“我明天给你专门劈一捆。”

“你不劈柴,我拿你劈。”

夜里轮班守夜,连王氏都坐鸡棚边守了一宿,兔窝那头也多了盏长明灯。

但山头依旧不安分。

第七天,终于出事了。

天快亮时,小满接班刚巡到灵藤田后坡,忽然听到“咔嚓”一声,接着就是兔棚方向的鸡一阵狂叫。

她拔腿就跑,远远就看见有人影窜出兔窝后。

“有贼!!”

她一边追一边吹哨,竹哨尖锐得像破了天。

兔窝值夜的林乔第一个冲出来,一棍子撂倒了想往西坡跑的黑影,赵殊随后扑上,将那人压在地上。

火把点起来,众人一看——是个精瘦男人,衣服上还有咸菜味,显然是外头小商队里混进来的。

更绝的是,他怀里还藏着一把割藤刀,鞋上裹着层布,压根没脚印。

虞青禾赶到的时候,贼己经被绑了,脸朝地,脖子上还挂着断了的藤绳。

王氏冷着脸把断藤捡起来:“这是哪根苗你知道不?这要出药,你赔得起吗?”

那人不说话,只低头。

“挂起来。”虞青禾一句话,众人拖着贼到公示栏前,一根绳子套上柱子,绑了个死结。

小年捧着《山律》,一字一顿念出第九条:

“盗山者,逐;盗藤者,挂;盗命者,交官府,不得宽恕。”

贼咬牙不服:“一棵草也当命?”

虞青禾上前一步,盯着他:“不是草,是命种。”

“咱屯活命靠它,你割它,就是断我全山人的饭。”

那人终于低头不语。

赵殊问:“怎么办?送官?”

“送。”

“要押着走?”

“不用。”虞青禾拿出三封文书,一封是灵植备案表,一封是交易所登记册,还有一封是“山律备案函”。

“贼归官,我留账。”

“谁再敢来偷命,拿这三封首接按律治罪。”

第二天早上,县里来人,带走了那个贼,还顺便拿走了“割藤刀”和“挂藤照片”。

清水县报事堂当晚挂了公示:

“虞家山命种案:首犯己拘,律属备案在前,处理依律不依惯。”

这一下,山头彻底出了名。

从那晚起,山口多了一块新牌子:

【命山不可盗,命种不可欺。此山不官却律,此律非纸却命。】

娃娃班重新排班表,夜岗三换二,藤绳重设,陷坑修补。

赵老头画出《全山安防图》2.0版本,小年用红笔标了抓贼地点,旁边写了一行字:

“这儿,咱守住了命。”

虞青禾站在灵泉前,看着那片山豆苗被风吹得轻晃,低声说:

“这山,还能再稳三年。”

“这命,还能再多三口吃饭。”

那贼被官府带走后,清水县的衙门一改以往的冷脸,第二天就派了个书办,专程上山来抄文书。

来的那位姓钱,年纪不大,戴着副眼镜,说话倒有点文气:“奉县令之命,要求调阅‘虞家山屯律全册’与‘灵植培育账本’。”

赵殊当场不乐意:“你们县里是不是穷疯了?上次来要灵苗,这次来要规矩?”

王氏抱着鸡窝门杠子道:“你们要是把咱屯的规矩抄去,回头给县衙贴门上当自己想出来的,我第一个不答应。”

小满冷静地在一边敲算盘:“规矩可以给,条件是:要在‘县志附录’写明‘虞家山制定’五个字,少一个字都不成。”

钱书办愣了愣,没想到这山头连娃娃都能讲条件。

“这个……得我回去禀报县令。”

“行。”虞青禾出来,淡淡说,“你抄就抄,咱山不怕抄规矩,怕的是你们只抄规矩,不守规矩。”

当天,钱书办在交易所抄了整整三本。

一本《山律正编》,一本《灵植操作法》,一本《命种调度记录》,从鸡蛋怎么分到夜巡怎么排,全抄得明明白白。

晚上走的时候,他悄悄说了句:“你们山,真像个小国。”

“不是小国。”虞青禾淡淡一句,“是大命。”

三日后,县志局挂出新公告:

【县志试修·农业民制卷·虞家山条例节选】

—摘自《清水县民法录》:民自立、自律、自保之例

…节选条例如下:

一、山律不因官权废,律以命为纲;

二、山规不止于地,而施于人;

三、山头以“工兑粮、票兑盐、偷命即逐”为律;

西、立屯自护,命田不可乱收,命粮不可乱发。

注明:以上制度,原发于虞家山,署名备案。

这一纸一挂,全县震动。

镇上商人先炸了锅:

“这虞家山是啥路数?还能上县志?”

“咱镇的粮号都还没挂上名呢,她一个山头屯上了?”

“她那‘命种调度’就是一份鸡蛋表,她居然能给写成条文?”

周记草堂第一个反应过来,立马派贺掌账再登山,递了两份协议——

一份是扩大收购计划,把山藤、藤茶列入收购表;

一份是联名上呈县署,请求将“命植”纳入县级药植目录。

虞青禾只回了两句话:

“想拿我命种往上推,得写清出处。”

“我山是民山,立的是命规,不是给你们当‘典型材料’的。”


    (http://xsgu0.com/book/ficfih-5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