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日子,从此分成了两半。
一半是村小的二层水泥房里。唤弟坐在吱呀作响的长条板凳上,背挺得笔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尕爸在黑板上写下的字,像一块干渴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每一个陌生的笔画、每一个拗口的读音。铅笔头在粗糙的本子上划过,留下歪歪扭扭却无比认真的痕迹。窗外的鸟叫、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都成了遥远的背景音。在这里,她不再是“唤弟”,她是学生,她的世界第一次超越了灶膛、田埂和弟弟的身影,变得无比辽阔。
另一半,则是那个被大铁锁锁住的寂静小院。继祖的世界骤然缩小了。没有了姐姐背他过河、陪他捏泥巴、给他讲那些随口编来的故事。院子里熟悉的角落变得索然无味。他对着蚂蚁窝说话,把石子排成谁也看不懂的阵型,也拿石膏块在院子里的红砖头上随手乱画。更多的时候,是搬个小板凳坐在大门边,竖着小耳朵听外面的动静。每一次脚步声由远及近,他的眼睛就亮起来,小跑着扒上门缝张望,发现不是姐姐,眼神又迅速黯淡下去,小肩膀也垮下来。等待的时间变得格外漫长,太阳的影子在院子里一点点移动,每一寸光线的偏移都牵动着他的期盼。他学会了看日头,知道影子最短的时候,姐姐就该回来了。
“姐姐!”
当那个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在巷口,继祖会立刻爆发出惊喜的呼喊,小手用力拍打着铁门,发出咚咚的响声,恨不得把门板拍穿。
唤弟也总是小跑着过来,一边急切地开锁,一边大声应着:“哎!姐姐回来了!” 门一开,继祖就像颗小炮弹一样冲出来,紧紧抱住姐姐的腿,小脸埋在她身上蹭着,仿佛要把这一上午的孤单都蹭掉。
“姐姐,学……学了啥?”继祖仰着小脸,急切地问,虽然他还不太懂“学”是什么。
唤弟一边放下书包,一边把弟弟抱起来,脸上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疲惫与兴奋的光彩:“学了‘天’,‘地’,‘人’!姐姐写给你看!” 她捡起一块石膏,在红砖地上笨拙却认真地画出那几个刚学会的字形。继祖蹲在旁边,看得目不转睛,小手指跟着在空中比划,仿佛也沾染了那知识的魔力。
爷爷奶奶看着这一幕,有时会嘀咕:“女娃认字,倒真有点模样了。” 语气里带着点惊奇,也带着点难以言说的复杂。他们看到唤弟做完家务后,就着微弱的白炽灯泡光亮,趴在炕沿上,用铅笔头在旧本子上反复写着那几个字,那份专注和执着,是他们从未在唤弟身上见过的。而继祖对姐姐那份浓烈的依赖和等待,也让他们意识到,有些东西,正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悄然发生着改变。
唤弟的世界被打开了,像一本刚刚翻开扉页的书。继祖的小小世界,则围绕着“等姐姐”这个轴心,在孤单与期盼中,慢慢转动。那把锁住院门的黄铜大锁,锁住了一个孩子的自由,也锁住了另一个孩子通往新世界的门。门里门外,是同一个屋檐下,两个孩子截然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的童年轨迹。
(http://xsgu0.com/book/fhggfb-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