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盈满之喜与未雨绸缪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二章 盈满之喜与未雨绸缪

 

姜家老宅沉浸在“小满”带来的盈满之喜中。小丫头姜小满仿佛自带福运,能吃能睡,哭声响亮,醒着时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崭新的世界,成了全家人的心头宝。姜柏舟对这个软乎乎的妹妹爱不释手,每天下了学堂就趴在摇篮边,笨拙地拿着拨浪鼓逗她,奶声奶气地学着大人的话:“妹妹,小满,福气满满!”

孙巧兰虽还在月子里,但精神恢复得不错。得知小叔子给女儿起了“小满”这样寓意吉祥又雅致的名字,心中更是欢喜,脸上常带着满足温柔的笑意。姜山看着娇妻爱女,再看看家中新添的秀才功名,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清水镇的铺子打理得越发用心。

姜石这位新晋秀才公,在家中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除了温书准备后续的学业,他也承担起了教导小侄子姜柏舟启蒙的责任。每日午后,老宅安静的西厢里,便传出姜石清朗的讲书声和姜柏舟稚嫩的跟读声。阳光透过窗纸洒在书案上,岁月静好。

然而,这份盈满的喜悦之下,府城点心行会的阴云并未散去。姜林从府城带回来的消息,像一根无形的刺,提醒着姜家前路并非坦途。

这日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堂屋,逗弄着摇篮里的小满。待孩子睡熟,赵秀兰和孙巧兰带着姜柏舟去了里间,堂屋里便只剩下姜大柱、姜山、姜石、岁岁和姜林。

姜林收敛了平日的跳脱,神色凝重地开口:“爹,大哥,大姐,石哥儿,府城那边,行会那帮人没消停。咱们走后,他们那家‘和味斋’紧锣密鼓地开张了,就在离咱们清水巷铺子不到两条街的地方,门脸儿弄得挺大,招牌也响亮。”

“卖的什么点心?”姜山皱眉问道。

“哼,”姜林冷笑一声,“挂羊头卖狗肉!名字取得花哨,什么‘蜜意酥’、‘金玉卷’,其实细看,不就是照着咱们的‘酥黄独’和‘白玉糕’改头换面吗?用料差得远!糯米掺了陈米,糖用的是最次的黄糖渣,油也舍不得放,做出来干巴巴、甜腻腻的,也就糊弄糊弄不懂行的,或者图便宜的人。可架不住他们卖得便宜啊!同样的分量,价钱比咱们足足低了西成!”

“西成?!”姜大柱倒吸一口凉气,“这还怎么赚钱?他们图什么?”

“图挤垮咱们!”岁岁沉声道,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叩,“他们几家联手,原料成本能压下来,又舍得短期赔本赚吆喝。用低价劣质的仿品,就是要搅乱市场,让不明就里的客人觉得咱们姜记的东西贵得不值当。时间一长,客源被抢走,口碑被拉低,咱们若撑不住降价或者降品质,就正中他们下怀。”

“大姐说得对。”姜石点头,眉宇间带着书生的敏锐,“此乃釜底抽薪之计。行会根基深厚,耗得起。咱们根基尚浅,若被拖入价格泥潭,危矣。”

“那咱们的原料呢?”姜山更关心实际问题,“林子,你之前不是说去邻县找新路子吗?”

姜林精神一振:“这正是我要说的好消息!邻县那边,路子跑通了!虽然远些,运费高了点,但找到的几家粮庄和糖寮,信誉不错,给的价钱也比府城那几家被行会控制的公道!尤其是糯米和普通蔗糖,品质不比府城的差,量也能保证。上等的精白面暂时还缺,但咱们靠山村作坊自己磨的面粉,顶上去做一部分点心,口感影响不大!”

“好!太好了!”姜大柱用力一拍大腿,“林子这事办得漂亮!”

岁岁眼中也闪过赞许,追问道:“存量如何?能支撑多久?新的进货渠道要多久能稳定下来?”

“邻县那边己经谈妥了第一批货,正在运来的路上,足够咱们撑一个半月有余。”姜林显然早有准备,条理清晰,“后续的供应合同也签了意向,只要咱们这边资金跟得上,渠道就能稳定。另外,靠山村那边,舅母动作也快,新收的糯米己经开始晾晒,蔗糖作坊也扩大了产量,能自给一部分。大姐,你之前让做的艾草青团,舅母也带着人采了不少新鲜艾草,正按你的方子试着做呢。”

“很好。”岁岁心中稍定,思路越发清晰,“爹,大哥,铺子里,咱们的点心品质和价钱,一分都不能降!不仅要稳住,还要做得更好!新进的原料,品质要严格把关,绝不能让人挑出毛病。”

“那是自然!”姜大柱和姜山异口同声。

“至于那家‘和味斋’的低价仿品,”岁岁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咱们不必硬碰硬去打价格战,那样反而落了下乘。他们不是图便宜吗?咱们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物有所值’。”

她看向姜石:“二弟,你如今是秀才公,身份不同。咱们姜记,也算是‘耕读传家’的体面铺子了。等清明前后,靠山村作坊的青团做得成熟了,就在府城铺子门口,挂上醒目的招牌——‘新科秀才姜府秘制,时令艾草青团,清香软糯,福泽安康’,限量供应,价格……比咱们普通点心略低一筹,但一定要保证是最好的艾草、最好的野蜂蜜、最用心的手艺!”

姜石瞬间明白了姐姐的用意,眼中亮起光彩:“大姐是想借‘秀才’之名,提升点心的格调和可信度?青团应季、寓意好(清明祭祖、祈福),价格又亲民,既能吸引图实惠的普通百姓,又能让那些注重体面、讲究品质的客人觉得,在秀才家的铺子买点心,不仅好吃,还沾文气?”

“正是此意。”岁岁点头,“秀才之名,就是咱们现成的金字招牌。行会想靠低价劣质拉低我们的档次?我们就反其道而行,把姜记的‘体面’和‘品质’打得更响亮!让客人明白,我们卖的不仅是点心,更是一份用心和信誉。那‘和味斋’的低价劣货,只会反衬出我们的货真价实。”

“妙啊!”姜林抚掌大笑,“大姐这招高!借力打力!他们想用泥腿子拉咱们下水,咱们就踩着他们的肩膀,站得更高!”

姜大柱和姜山也听得连连点头,脸上愁云散去大半。岁岁的策略,如同一剂强心针,让他们看到了破局的希望。

“还有,”岁岁补充道,“林子,你回府城后,找几个机灵可靠的人,去‘和味斋’附近转转,不用做什么,就听听街坊邻居对他们点心的真实评价。另外,府城点心行会里,也不是铁板一块,看看有没有哪家是被裹挟的,或者对那三家牵头的老字号不满的,留心一下。”

“明白!”姜林立刻应下,“分化瓦解,说不定能找到突破口。”

夜色渐深,堂屋里的烛火跳跃着,映照着姜家人或沉思、或振奋的脸庞。摇篮里的小满发出几声细小的梦呓,仿佛在睡梦中也为家人的谋划鼓劲。

姜石看着摇篮里的小侄女,又看看灯光下运筹帷幄的姐姐,再看看为了家族未来各自努力的父兄,心中涌起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功名带来的不仅是荣耀,更是守护的力量。他拿起案头的一本书,翻开新的一页。前路纵有暗礁险滩,但只要一家人同心协力,总能驶向那盈满的彼岸。平安玉贴在胸口,暖意融融,仿佛也感应到了这份坚定。


    (http://xsgu0.com/book/fhbjhj-9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