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徐州砺剑纳流士,兖州血洗镇惊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章 徐州砺剑纳流士,兖州血洗镇惊涛

 

陈宫的叛逃,如同一剂猛药,让吕布彻底撕下了最后一丝对兖州旧有秩序的顾忌。新政的推行,从相对有序的“改造”,迅速滑向了血腥的“镇压”与“重塑”。

镇抚司的缇骑,如同嗅到血腥的鬣狗,在兖州大地上疯狂肆虐。依据陈宫“可能”的旧交、对新政流露的“微词”、甚至仅仅是地方豪强的身份,便足以成为锁拿下狱的借口。严刑拷打成为常态,惨叫声日夜不绝于州郡大牢。连坐法被发挥到极致,一人通敌,十家遭殃,邻里街坊在恐惧中互相揭发告密。刑场上,昔日衣冠楚楚的士绅、家财万贯的豪强,人头滚滚落地,家产尽数抄没充公,女眷没入官坊为奴。吕布以最冷酷的铁腕,意图用恐怖彻底碾碎所有潜在的反抗意志。

这股腥风血雨,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张邈。

陈留,张府。

张邈看着镇抚司送来的一份名单,上面罗列着陈留境内十数家将被彻查的豪强,其中几家与他张家有姻亲或故旧之谊。他的手微微颤抖,杯中酒水洒出。

“兄长…吕布…这是要将兖州士族连根拔起啊!”其弟张超广陵太守,因广陵被吕布势力波及,暂避陈留,声音带着恐惧,“陈公台一走,下一个…会不会就是我们张家?”

张邈脸色灰败,想起吕布派来的“监军”对他政务的指手画脚,想起自家庄园被“清点”时镇抚司官吏那傲慢审视的目光,再看着眼前这份沾满血腥的名单,一股兔死狐悲的寒意从心底升起。他当初迎吕布入兖州,是希望借其武勇驱逐曹操,恢复士族共治的清平局面,绝非引狼入室,坐视吕布用屠刀重塑一个以军功寒门为核心、视士族如草芥的暴政!

“慎言!”张邈强作镇定,喝止张超,“大都督…只是为肃清陈宫余党,稳固州郡…我等…我等谨守本分便是…” 话虽如此,他眼中的动摇和恐惧,却瞒不过亲弟。

陈留的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压抑和猜忌。张邈家族的命运,在吕布冷酷的新政风暴中,风雨飘摇。

与兖州的肃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徐州下邳城日益蓬勃的活力。

刘备对陈宫的礼遇和重用,如同在天下士人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陈宫带来的不仅是吕布集团的核心机密,更以其“弃暴吕投仁主”的行为,为刘备的“仁义”招牌镀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辉。兖州血腥清洗的消息不断传来,更让那些对新政恐惧、对士族身份认同强烈的兖州士人、豪强子弟乃至部分对连坐法深恶痛绝的寒门学子,将徐州视为最后的避风港和希望之地。

刘备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陈宫、陈登的谋划下,推出一系列举措:

1. 广开招贤之门:公开宣告“徐州乃仁德之地,庇护贤良”,设立专门的“纳士馆”,由陈宫、陈登、简雍轮流坐镇,接待、甄别、安置从兖州逃来的士人、豪强及有才之士。无论出身门第,只要有一技之长经学、律法、算学、工技、军略乃至农桑经验,皆量才录用。或授予官职,或聘为幕僚、学官,或资助其置业安家。

2. 厚待流亡士族:对于举家南迁的兖州豪强,刘备亲自接见,许诺保护其人身财产安全,并允许其在徐州购置田产,以合理价格购买官府控制的公田或荒地,协助其重建家业。糜竺更是利用其庞大的商业网络,为这些携带部分浮财南下的豪强提供经商便利。此举迅速在徐州聚集起一批对吕布怀有刻骨仇恨、且拥有一定财力和影响力的兖州流亡集团,成为刘备对抗吕布的重要潜在力量。

3. 兴办“弘文”“格物”二院:在陈宫建议下,刘备大力扩充州学规模。

弘文院:由大儒郑玄及兖州南逃的名儒主持,专研经史,弘扬儒家仁义礼智信之道,尤其强调“民本”、“仁政”,暗批吕布的“暴秦苛法”。这里迅速成为吸引兖州士林学子的核心,也是刘备“仁德”意识形态的宣传阵地。

格物院: 则由陈登负责,吸纳兖州南逃的墨家工匠、精通算学、水利、农技甚至炼丹的“杂学”人才。研究重点在于改进农具、兴修水利、改良织机、提升军械工艺,如改进弓弩射程、研究守城器械。刘备虽不如吕布那般系统性地推动“百家争鸣”,但对实用技术同样重视,尤其关注能提升军力民生的项目。格物院的存在,也分流了一部分因吕布学院思想管控过严而南逃的实用人才。

4. “仁义”渗透兖州:在陈宫和兖州流亡士族的协助下,刘备集团通过隐秘的商路和死士,向兖州境内饱受新政压迫、尤其是那些被镇抚司盯上、岌岌可危的家族,传递信息。承诺徐州庇护,并暗示未来“反吕”之时,将倚重他们作为内应。这些信息如同黑暗中的火种,在兖州压抑的土壤下悄然蔓延,积蓄着反抗的能量。

徐州,俨然成为了对抗吕布“暴政”的仁义灯塔和人才洼地。刘备的声望,尤其是其“庇护士林”、“仁德宽厚”的形象,在天下士人心中急剧攀升。其麾下人才济济,文有陈宫、陈登、简雍、糜竺及众多兖州流亡士人,武有关羽、张飞等万夫不当之勇,实力在无声中迅速膨胀。

---

兖州,东阿。温侯府的气氛却有些凝重。

郭嘉将一份关于徐州“弘文院”大肆宣讲“仁政”、批判兖州新政的简报放下,眉头微蹙:“主公,刘备此招甚毒。借陈宫叛逃之机,高举‘仁义’大旗,广纳兖州流亡,己成气候。其‘弘文院’所倡之言,首指新政核心,与我‘学院’分庭抗礼,动摇士心。”

贾诩则更关注实际威胁:“更可虑者,乃徐州‘格物院’。陈元龙务实多智,其所网罗工匠技师,虽不及我工脉系统精深,然若假以时日,于军械、城防、农具之上有所突破,必成后患。且刘备得兖州流亡豪强财力支持,其扩军备战,恐远超预期。”

吕布听着汇报,手指敲击着桌案,眼神锐利如刀。刘备的“仁义”攻势和人才虹吸效应,确实出乎他的意料。他本以为高压清洗能迅速稳固内部,却低估了儒家思想在士人心中的根深蒂固,以及“仁义”招牌在这个时代的巨大号召力。

“哼!沽名钓誉,收买人心!”吕布冷哼一声,“刘备不过是在捡本侯清洗掉的垃圾!那些只知空谈仁义、不识实务的腐儒,还有那些被剥夺了土地就心怀怨望的蠹虫豪强,去了徐州,除了消耗刘备的粮饷,还能有何作为?”

他霍然起身,一股穿越者特有的、对“落后思想”的蔑视和对自身道路的强烈自信喷薄而出:

“兖州学院分院给本侯加倍投入!增开‘军略’、‘工技’、‘农学’、‘律法’西科!从并州本脉调拨最优讲师!告诉那些学子,学好本事,斩敌立功,封爵授田,光宗耀祖,才是正道!空谈仁义,救不了这乱世!”

“工脉!研发不能停!配重投石机要更远更准!新式强弩要破甲更强!高桥马鞍、双马镫的普及率要再提升!本侯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碾压之力!”

“农脉!屯田区推广‘轮作制’和‘堆肥法’,今年秋粮产量必须再增三成!粮草,乃霸业根基!”

“军功爵位,赏赐再提三成!阵斩刘备、关羽、张飞、陈宫者,封县侯,赏万金,授万顷田!本侯要用实实在在的功名利禄,打造出天下最强的虎狼之师!”

“镇抚司!对徐州的渗透和破坏,给本侯加强!尤其那个‘格物院’,找机会烧了它!那些南逃的工匠,能抓回来就抓,抓不回来…就杀掉!”

吕布的应对,充满了实用主义的冷酷和效率至上。他无意在意识形态上与刘备进行“仁义”辩论,而是将全部精力集中于提升硬实力——更锋利的武器,更充足的粮草,更高效的战争机器,以及用赤裸裸的功名利禄喂养出的忠诚爪牙。他坚信,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的“仁义”光环都将被碾得粉碎!

他大步走向校场,那里,新一批装备了全套新式马具、正在演练集团冲锋的“并州飞骑”蹄声如雷。赤兔马感受到主人的战意,引颈长嘶。

“刘备…你想当仁义的灯塔?”吕布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穿越者洞悉历史轨迹的嘲弄,“那就让本侯看看,是你的‘仁德’能感化人心,还是本侯的‘耕战’铁蹄,踏碎你这虚伪的幻梦!这乱世,终究要靠实力说话!”

兖徐边境,无形的较量己然升级。一边是高举仁义旗帜、广纳贤才、积蓄力量的刘备;一边是厉行新政、铁血镇压、专注提升战争效能的吕布。思想的碰撞与实力的对垒,将决定未来中原的格局。而袁绍的河北大军,依旧在黄河北岸,默默地注视着这场迥异的“双雄会”,等待着最佳的入场时机。风暴,在短暂的压抑后,将更加猛烈地爆发!

诗曰:

徐州纳士聚星芒,弘文格物分庭抗。

玄德仁旗招旧怨,流亡豪强蓄力藏。

奉先铁腕镇兖土,学院工脉砺锋芒。

不屑空谈争仁义,耕战唯信戟马强。

虓虎仁主隔境峙,鼎革之路血火炀!


    (http://xsgu0.com/book/fdbjg0-5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