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告退后,乾清宫再次陷入深沉的寂静。
朱由校的目光,却并未从帝国庞大的病灶上移开。
方才与师傅深谈,化解了推行西大新政的部分燃眉之急,但另一个盘踞在帝国肌体深处、同样吮吸着国本元气的庞然大物——宗室问题也必须趁此改革之风,一并解决!
他踱步至悬挂的巨幅《大明寰宇全图》前,手指划过星罗棋布、标注着密密麻麻亲王、郡王府邸的中原腹地,又移向帝国辽阔却开发不足的边疆,以及那浩瀚无垠、蕴藏无限可能的海洋。
一个大胆而充满野望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型。
数日后,一场仅限宗人府宗正、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亲王(如鲁王、蜀王)及核心重臣(孙承宗、户部尚书李起元、兵部尚书王在晋、骆养性)参与的御前会议,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于乾清宫西暖阁举行。
气氛比之前更加微妙,带着一丝宗亲特有的矜持与不安。
朱由校开门见山,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列位宗亲,诸位爱卿。今日召诸位前来,是为议一议我朱明宗室之未来,关乎社稷安危,亦关乎列位子孙福祉。”
他指向地图:“自太祖高皇帝分封诸藩,屏藩帝室,己历二百余载。
然时移世易,藩禁日严,宗枝繁茂,朝廷供养日艰。朕翻阅宗人府黄册,岁禄开支己占国库岁入近三成!且层层盘剥,真正到中下层宗室手中,己十不存一!
致使宗室困顿,怨声载道者有之;违法乱纪,为祸地方者有之;更有甚者,空耗钱粮,碌碌无为,虚度此生!”
几位老亲王面色微变,却无人敢反驳。这是赤裸裸的事实。
朱由校话锋一转,目光炯炯:“然,我朱家子孙,岂是池中之物?太祖血脉,岂甘困守牢笼?朝廷艰难,非不愿供养,实己力不从心!
与其坐困愁城,坐视宗室与朝廷一同沉沦,不如……破而后立,另辟天地!”
他抛出了酝酿己久的改革方案:
朕意,松绑宗禁,开经商、务农、从工之途!
“即日起,废除‘宗室不得从事西民之业’的祖制!凡奉国中尉以下宗室,可自由选择务农、经商、从事百工技艺!
其原有禄米,按品级折为一次性‘创业银’或逐年递减之补贴,限期十年内停发!
朝廷鼓励其自食其力,凭本事安身立命!宗人府及地方官府,需为其提供便利,消除歧视!”
此策一出,几位老亲王眉头紧锁,底层宗室固然得利,但无疑削弱了宗室整体的“特权”光环。
李起元则眼中放光,这意味着户部将甩掉一个巨大的财政包袱!
朕及内廷所管辖的皇庄、皇店,成立“皇明宗室联合商会”!
朱由校看向几位富庶亲王:“朕深知,诸藩累积多年,王府多有积蓄、产业。与其藏于府库,或用于奢靡,不如聚沙成塔,化私为公!”
“朕意,由宗人府牵头,号召诸亲王、郡王,以自愿入股形式,整合各藩王府中闲散资金、田庄产出、乃至部分珍宝,成立‘皇明宗室联合商会’!此商会,由宗室推举贤能,专司海外贸易、国内专营(如盐、铁、茶、新式工坊)、大型基建(如港口、道路)及辽东、西南屯垦开发!”
“朕也会给各宗藩承诺,给予商会特许经营权,优先采购其产出(如军需、造船木料),提供水师护航,并以其利润之三成作为‘宗室开拓基金’,专用于资助中下层宗室创业、移民及救济孤寡!余下利润,按股分红!此乃以宗室之财,养宗室之人,更可为国谋利!”
鲁王捻须沉吟,他王府富甲一方,对海外贸易早有涉猎,此策似乎有利可图。蜀王则更关心西南屯垦。这“皇商集团”的构想,将宗室庞大的潜在资本力量组织起来,既避免了王府各自为政、盘剥地方的弊端,又将其引导向对国家战略有利的方向,堪称妙手!
朕观太祖秘卷,对于太祖时期的藩王,外放开疆,建立“宗藩屏障”!甚有感触!
朱由校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的几个关键位置:
“辽南金、复、海、盖诸州,旅顺、大连诸港,新复之地,百废待兴,首面建奴海陆威胁!朕意,可择一勇略宗室,授‘镇辽宗藩’之号,允其招募部分宗室子弟及流民,组建‘宗藩卫队’,一卫设三千人,配属部分新式火器,移镇金州或旅顺!
其责,协助俞咨皋水师巩固海防,清剿沿岸建奴残余,屯田实边,经营港口贸易!此地,可为日后经略朝鲜、威慑建奴之前哨!”
“云、贵、川、桂边陲,土司林立,外接缅甸、安南,朝廷鞭长莫及。可择一稳重宗室,授‘抚南宗藩’之号,移镇昆明或更南之要害,仿沐王府旧例。
其责,绥靖地方,招抚土司,屯垦戍边,开拓通往缅甸、安南之商路,宣扬国威!朝廷可允其节制部分边军,但需设文官监军、兵部监管其调兵之权,并赋予其与邻邦交涉之权!”
“此策更为长远!待靖海军扫清东南沿海巨寇,水师强大后,可择一富有冒险精神之宗室,授‘拓海宗藩’之号,由皇室內帑及皇商集团共同出资,组建远洋船队!
其目标, 经略台湾(此时荷兰人尚未完全控制)、吕宋(菲律宾)、乃至婆罗洲(加里曼丹)!建立贸易据点,招揽移民,开采资源(如金、铜、硫磺),名义上为大明藩属,实则开拓海外疆土,建立抵御西夷东扩之屏障!”
朱由校环视众人,语气带着蛊惑与压力:“此非流放,乃赐予列位宗亲再造乾坤、名垂青史之机!
如汉之刘贾开闽越,唐之宗室镇安西!所建宗藩之地,高度自治,世袭罔替,朝廷只保留宗主权、外交权及象征性贡赋。
其内政、军事(在限定规模内)、财赋,皆由宗藩自主!朝廷将提供初始钱粮、军械、移民支持!
然,若有宗藩不思进取,或图谋不轨,朝廷亦有权收回封号,削藩除国!”
朱由校眼睛扫过全场,继续朗声道:
“为防尾大不掉,重蹈靖难覆辙,必须严加规制!”
“宗藩卫队规模有严格上限,镇辽三千,抚南六千,装备由兵部核准调拨,核心军官由朝廷选派或认可。无朝廷明旨,严禁跨出指定防区!”
“初始投入后,宗藩需尽快自给。朝廷仅保留关键物资(如新式火药、精铁)的供应权与定价权。皇商集团与其贸易,需按市价。”
“朝廷派遣得力文官(如巡按御史)常驻宗藩,掌监察、谏议及部分财赋审计之权!锦衣卫设千户所,严密监控!”
“宗藩继承者,需进京朝觐,由皇帝册封认可。若嗣位者昏聩或年幼,朝廷可设‘辅政大臣’暂摄。”
“两京十三省腹心之地,永不外封宗藩!现有亲王郡王,其护卫进一步削减,仅限于王府仪仗。”
朱由校最后总结,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期许:
“此乃朕为宗室谋求出路,为帝国构建屏障之策!
愿为富家翁者,可经商置业,朝廷保其富贵平安;
愿建功立业者,可投身皇商,富甲一方;
更有雄心壮志者,可外放开疆,裂土封藩,为大明,亦为尔等子孙,打下一片新天地!
何去何从,列位宗亲,可自决之!”
殿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老亲王们内心翻江倒海。这政策风险巨大,无异于将子孙抛向险地,但诱惑同样惊人——那是真正的权力、广阔的疆土和摆脱囚徒命运的机会!
李起元、王在晋则被皇帝的宏图大略所震撼,若成,大明将获得数个稳固的战略支点和缓冲地带,财政压力骤减!
孙承宗则看到了更深层的制衡,将部分宗室力量引导向外,既能缓解内部矛盾,又能利用其牵制地方豪强和可能的边疆势力(如土司),同时,这些外放宗藩本身又处于朝廷(监军、锦衣卫、后勤钳制)和外部威胁的双重压力之下,难以真正坐大。
良久,鲁王缓缓起身,对着朱由校深深一揖,声音带着一丝激动与决然:“陛下为宗室计之深远,用心良苦!老臣……愿为表率!鲁王府愿出银五十万两,入股‘皇明宗室联合商会’!并保举一庶支贤能子弟,赴金州,为陛下守辽海门户!” 他看中了海外贸易和金州港口的潜力。
蜀王也起身附和:“蜀王府愿出银三十万两,并保举一子侄,赴西南边陲,抚慰诸夷,开垦戍边!” 蜀地邻近西南,此策符合其利益。
宗室改革的风暴,在朱由校的强力推动和部分亲王的率先响应下,也拉开了序幕。
这步棋,将宗室这个巨大的负担和潜在威胁,转化为向外开拓的先锋和构建帝国新藩篱的基石。
它与正在江南刮起的铁血新政风暴、在辽东布下的锁链、在登莱秘密组建的靖海军一起,构成了朱由校重塑大明、再造乾坤的宏大棋局。
然而,外放宗藩能否成功?皇商集团会否成为新的垄断怪兽?宗室内部反对势力会如何反弹?这一切,都将在未来的血火与波涛中,接受最严峻的考验。
帝国的巨轮,在朱由校的驾驭下,正以前所未有的激进姿态,驶向深不可测的未来。
(http://xsgu0.com/book/fcgbfi-4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