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转战(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3章 转战(一)

 

曹操回到营帐,召集众谋士商议。他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众人,沉声说道:“诸位,袁术虽败,但其势力仍在。若不乘胜追击,必成后患。我欲进兵渡淮,追赶袁术,诸位以为如何?”

众谋士面面相觑,无人敢轻易开口。此时,荀彧站了出来,拱手说道:“丞相,年来荒旱,粮食艰难,若再进兵,劳军损民,未必有利。不若暂回许都,待来春麦熟,军粮足备,方可图之。”

曹操听后,微微点头,但眼中仍带着一丝犹豫。他深知荀彧的谋略,但也担心袁术会趁机反扑。他沉吟片刻,正欲开口,忽有探马来报:“张绣依托刘表,复肆猖獗,南阳、江陵诸县复反;曹洪拒敌不住,连输数阵,今特来告急。”

曹操听后,心中大惊,猛地一拍案几,怒道:“张绣小儿,竟敢如此猖狂!”他立刻命人驰书与孙策,令其跨江布阵,以为刘表疑兵,使不敢妄动。曹操深知,孙策与刘表素有矛盾,若能利用这一点,或许能牵制刘表,为自己争取时间。

书信送出后,曹操立刻下令班师回许都,准备另议征张绣之事。他站在营帐前,望着远方的寿春城,心中暗道:“张绣小儿,今日暂且放过你,待我回许都整顿兵马,再来收拾你!”

曹操的军队迅速撤退,一路上,士兵们虽然疲惫,但心中却充满了期待。他们知道,回许都后,将有充足的粮食和休整的时间。曹操在马上,不时地回头望向寿春城,心中暗自思忖:“袁术、张绣,你们的末日,终将到来!”

曹操临行前,特意来到刘备的营帐,与他密谈。他面色沉稳,语气低沉而严肃:“玄德,我令你屯兵小沛,与吕布结为兄弟,互相救助,再无相侵。此乃权宜之计,你切勿大意。”刘备微微点头,表示理解。

曹操继续说道:“我知吕布勇猛,但其性多疑,你与他结盟,可暂保徐州安宁。待我平定张绣,再作打算。”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你且与陈珪父子商议,勿致有失。我当为汝外援。”刘备听后,心中感激,拱手说道:“多谢丞相信任,备必不负所望。”曹操微微一笑,转身离去。

吕布得知曹操回许都后,也领兵返回徐州。他心中暗道:“刘备此人,仁义之名远播,与他结盟,徐州之地或许能得一时安宁。”于是,他命人在城外设宴,与刘备歃血为盟,结为兄弟,誓不相侵。

曹操回到许都,立刻着手处理朝政事务。此时,有人来报:“段煨杀了李傕,伍习杀了郭汜,将头颅献来。”曹操听后,心中大喜,立刻命人将二人的首级抬入殿中。

段煨和伍习带着李傕的合族老小二百余口,活解入许都。曹操命人在各城门处斩李傕族人,传首号令。百姓们见状,无不拍手称快,纷纷称赞曹操的英明。

与此同时,汉献帝刘协坐在龙椅上,面容憔悴,眼神中带着一丝无奈。他深知,自己虽名为天子,但实际上不过是曹操手中的一个傀儡。然而,今日见到李傕、郭汜的首级,他心中不禁微微一动。他暗自思忖:“这二人曾多次逼迫于我,今日终于伏法,也算是天理昭彰。”

献帝坐在殿上,环视西周的文武百官,心中暗道:“这些大臣们,皆是曹操的心腹,我虽为天子,却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控。”他微微叹了口气,站起身来,说道:“今日李傕、郭汜伏法,乃是天下之幸。朕在此设太平筵宴,与众卿共庆。”众臣纷纷跪拜,高呼:“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曹操站在殿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众臣。他心中暗道:“今日之事,不过是为我曹家扫清障碍。待我平定天下,这天下便是我曹家的天下。”他微微一笑,举杯说道:“今日太平筵宴,愿我大汉江山永固,天下太平。”众臣纷纷举杯,高呼:“愿我大汉江山永固,天下太平!”

献帝心中苦涩,脸上却带着一丝勉强的笑容。他举杯轻饮,心中暗道:“这所谓的太平,不过是曹操的傀儡戏罢了。我虽为天子,却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控,又何谈天下太平?”他微微叹了口气,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此时,曹操己经奏请天子,准备兴兵伐张绣。天子虽然心中不愿,但也不敢违抗曹操的旨意。他只能无奈地点头,说道:“准奏。”曹操听后,心中大喜,立刻命人准备出征。

建安三年夏西月,天子亲排銮驾,送曹操出师。曹操站在銮驾前,拱手说道:“陛下,臣此行定当为陛下扫平叛贼,还天下一个太平。”献帝微微点头,心中却暗自思忖:“这天下,何时才能真正的太平?”

曹操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向南阳进发,一路上,百姓们纷纷避让,曹操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而献帝则在许都的深宫中,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默默祈祷:“愿天下早日太平,愿百姓不再受苦。”然而,他深知,这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曹操率军行进途中,正值麦熟时节,田野间一片金黄,麦浪翻滚。然而,百姓们因畏惧兵祸,纷纷逃避在外,不敢收割麦子。曹操见状,心中暗道:“百姓本就困苦,若再因我军而遭受损失,如何能得民心?”于是,他立刻命人远近遍谕村人父老,以及各处守境官吏,传达他的旨意。

曹操站在高处,目光扫视着田野和远处的村落,朗声道:“我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己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他的声音洪亮而威严,回荡在田野间。

百姓们听到曹操的谕令,无不欢喜称颂。他们纷纷从藏身之处走出,望着曹操的大军,感激涕零。官军经过麦田时,士兵们皆下马以手扶麦,递相传送而过,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践踏。曹操骑在马上,望着这一幕,微微点头,心中暗道:“军纪严明,方能得民心。”

然而,就在曹操行进途中,忽然田中惊起一只斑鸠。那马因眼生,受惊之下,窜入麦田之中,瞬间践坏了一大块麦田。曹操见状,心中一惊,立刻勒住缰绳,停了下来。他环视西周,见麦田被践踏,心中暗道:“我既立下军法,如今自己却犯了,如何能服众?”

曹操随即呼来行军主簿,沉声说道:“我军法规定,践踏麦田者斩。如今我马践麦,理应受罚。”主簿听后,大惊失色,连忙说道:“丞相乃三军统帅,岂可议罪?”

曹操微微摇头,目光坚定,说道:“我自制法,我自犯之,何以服众?”他随即掣出腰间所佩之剑,剑光一闪,寒气逼人。他握着剑柄,沉声道:“今日之事,我当以身作则。”众将见状,纷纷惊呼,急忙上前阻拦。

郭嘉见状,连忙说道:“丞相且慢!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戕?”曹操听后,微微沉吟,片刻后,他缓缓收剑入鞘,说道:“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我姑免死。”他转身从头上扯下一把头发,掷于地上,说道:“割发权代首。”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田野间。

曹操命人将头发传示三军,大声说道:“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望三军将士,以此为鉴,严守军纪。”三军将士见状,无不悚然,纷纷跪拜,高呼:“丞相英明!”

曹操站在马上,望着跪拜的将士们,心中暗道:“军纪严明,方能得民心,成大事。”他微微一笑,转身继续前行。

一路上,百姓们望着曹操的大军,纷纷遮道而拜,感激涕零。

此时,天下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徐徐展开在乱世的烽烟之中。各方势力如棋盘上的棋子,或进或退,或攻或守,交织出一幅复杂而宏大的历史图景。

曹操,手握重权,却始终以汉室忠臣自居。他的身影在朝堂之上威严而庄重,每一道旨意,每一次决策,都如同雷霆万钧,震撼着整个中原大地。他的军队,铁甲铮铮,战旗猎猎,如同黑色的洪流,席卷过每一寸土地。他深知,乱世之中,唯有以严明的军纪和强大的武力,才能赢得百姓的敬畏与支持。他的心中,藏着一个宏大的梦想——统一天下,恢复汉室的荣光。然而,他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可能功亏一篑。

刘备,身在乱世,却始终心怀汉室。他的身影在小沛城中,温和而坚定,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那些在黑暗中徘徊的百姓。他与吕布的联盟,不过是权宜之计,他的心中,始终铭记着自己的抱负——恢复汉室江山。他的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忠诚勇敢,他们跟随刘备,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那个共同的梦想。刘备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他深知,自己实力有限,必须谨慎行事,等待时机。

吕布,勇猛无双,却性格多疑。他的身影在徐州城头,威风凛凛,如同一尊战神,俯瞰着脚下的土地。他的方天画戟,如同蛟龙出海,所向披靡,他的赤兔马,如同烈火奔腾,无人能挡。然而,他的心中,却始终藏着一丝迷茫。他与刘备的联盟,表面上看起来是互相支持,但实际上却暗藏危机。他的每一次决策,都如履薄冰,他深知,曹操的厉害,但他又不甘心就此屈服。

袁术,手握传国玉玺,自认为是天命所归。他的身影在淮南的宫殿中,傲慢而自大,如同一个狂妄的君主,俯瞰着脚下的臣民。他的心中,藏着一个疯狂的野心——取代汉室,自立为帝。然而,他的暴政和贪婪,己经引起了百姓的不满,他的内部矛盾也在逐渐积累,随时可能爆发。他的每一次决策,都如履薄冰,他深知,自己的野心,可能会将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孙策,勇猛而果敢。他的身影在江东的山水之间,意气风发,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着江东的大地。他的心中,藏着一个宏大的梦想——成就霸业,统一天下。他的军队,如同江东的波涛,汹涌澎湃,无人能挡。他的每一次决策,都如履薄冰,他深知,江东之地是他成就霸业的基础,他必须谨慎行事,等待时机。

张绣,虽然多次与曹操交战,但始终未能占据上风。他的身影在南阳的城头,孤独而坚定,如同一座孤峰,屹立在乱世的风雨之中。他的心中,藏着一丝无奈和挣扎。他依托刘表的力量,试图与曹操抗衡,但刘表的势力有限,难以给予他足够的支持。他的每一次决策,都如履薄冰,他深知,若不能找到强大的盟友,他最终将难以抵挡曹操的进攻。

整个天下,如同一盘巨大的棋局,各方势力相互博弈,相互制衡。曹操的崛起,刘备的隐忍,吕布的勇猛,袁术的野心,孙策的锐气,张绣的挣扎……每一个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而这场乱世的棋局,究竟谁能笑到最后,无法预料。


    (http://xsgu0.com/book/fbic0j-7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