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纳贤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6章 纳贤

 

寿阳城外,黄巾军的营寨连绵数里,旗帜飘扬,声势浩大。曹操与鲍信率军抵达,立刻展开进攻。鲍信勇猛异常,率先杀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他手持长刀,策马冲杀,所到之处,黄巾军士兵纷纷倒下。然而,黄巾军势众,鲍信深入重地,最终为贼所害。

曹操得知鲍信战死,心中悲痛万分,但他很快调整情绪,继续指挥作战。他亲自披挂上阵,手持长槊,策马冲入敌阵。曹操的勇猛激励了全军,士兵们奋勇杀敌,黄巾军节节败退。

曹操的军队如同猛虎下山,势不可挡。他手持长槊,骑马冲杀,英勇激昂,黄巾军士兵纷纷被击败。曹操的长槊如同蛟龙出海,每一次挥舞都带走数条性命。他的士兵们在他的带领下,士气高昂,奋勇向前。

黄巾军虽然人数众多,但面对曹操的精锐部队,逐渐失去了斗志。他们的阵脚开始动摇,士兵们纷纷溃散。曹操的军队趁机展开全面进攻,黄巾军的营寨很快被攻破。

曹操一路追赶贼兵,首到济北。黄巾军溃不成军,纷纷投降。曹操接纳降兵,善待降将,用贼兵为前驱,继续进兵。他的兵马所到之处,无不降顺。不过百余日,曹操便招安了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

曹操从降兵中择其精锐,号为“青州兵”,其余尽令归农。青州兵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成为曹操手下的精锐部队。曹操的威名因此日重,天下皆知。

一日,曹操站在阵前,目光如炬,扫视着眼前排列整齐的“青州兵”。这些士兵虽然刚刚归顺,但个个身姿挺拔,气势不凡,显然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之师。曹操的身后,战旗猎猎作响,阳光照在他的盔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曹操缓缓举起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诸位将士,今日我曹操在此,要对你们说几句肺腑之言。”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在士兵们的脸上一一扫过,仿佛要将他们的每一个表情都看清楚。士兵们屏息凝神,静静地听着。

“你们原本是黄巾军的战士,曾经为自己的信念而战。然而,你们的首领迷失了方向,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今天,你们选择归顺朝廷,选择跟随我曹操,这便是回归正道的第一步。”曹操的声音中透着一丝欣慰,仿佛在肯定他们的选择。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忠君爱国,是每一个大汉子民应尽的本分。我们生在这个乱世,更要明白,只有团结一心,才能保家卫国,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你们现在是我曹操的士兵,也是大汉的士兵。从今往后,你们要忠于朝廷,忠于国家,为大汉的复兴而战!”

曹操的声音越来越高,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士兵们被他的气势所感染,纷纷抬起头,眼神中透着一丝坚定。

“我知道,你们中很多人曾经受尽苦难,但今天,你们有了一个新的开始。跟着我曹操,你们会发现,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我们会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我们会打胜仗,赢得荣誉。更重要的是,我们会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让大汉的江山重新稳固起来。”

曹操的声音在阵前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敲打在士兵们的心上。士兵们被他的话语所鼓舞,纷纷高呼:“愿随主公,忠君爱国!”

曹操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些士兵己经被他的言辞所打动,他们的心己经和他紧紧相连。他转身,看向远方。

捷报如雪片般飞至长安,朝廷闻讯大喜,随即加封曹操为镇东将军。曹操在兖州,广开贤路,招贤纳士,一时间,天下英才纷纷慕名而来。

一日,有叔侄二人前来投奔曹操。这二人皆是颍川颍阴人,叔父姓荀,名彧,字文若,乃颍川名士荀绲之子。荀彧曾旧事袁绍,后见袁绍无成,便弃之投奔曹操。其侄荀攸,字公达,亦是海内闻名的才子,曾拜黄门侍郎,后弃官归乡,如今与叔父一同前来投奔曹操。

曹操闻讯,亲自出迎,将二人接入府中。曹操与荀彧交谈甚欢,听其言谈举止,曹操心中大悦,不禁赞叹道:“此吾之子房也!”遂拜荀彧为行军司马。其侄荀攸,亦是才学出众,曹操亦甚为赏识,拜为行军教授。

荀彧见曹操如此礼贤下士,心中颇为感慨,便说道:“某闻兖州有一贤士,今此人不知何在。”曹操忙问是谁,荀彧答道:“乃东郡东阿人,姓程,名昱,字仲德。”曹操听后,点头道:“我亦闻名久矣。”遂遣人于乡中寻访。

访得程昱正在山中读书,曹操亲自前往拜访。程昱见曹操如此诚恳,便随他来到兖州。曹操见程昱,心中大喜,二人相谈甚欢。程昱又对荀彧说道:“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公之乡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当今贤士,何不罗而致之?”荀彧听后,猛省道:“我几忘却!”遂启曹操徵聘郭嘉到兖州,共论天下之事。

郭嘉来到后,曹操与他长谈,对其才学和见识大为赞赏。郭嘉又荐一人,乃是光武嫡派子孙,淮南成德人,姓刘,名晔,字子阳。曹操听后,立刻派人前往聘请刘晔。刘晔到来后,曹操与他相见,果然名不虚传,遂聘为从事。

刘晔又荐二人,一个是山阳昌邑人,姓满,名宠,字伯宁;一个是武城人,姓吕,名虔,字子恪。曹操早己知晓这二人的名声,立刻派人聘请他们为军中从事。

满宠和吕虔到任后,又共荐一人,乃陈留平邱人,姓毛,名玠,字孝先。曹操听后,亦派人聘请毛玠为从事。

曹操的府邸内,英才济济,众将士齐聚一堂。曹操亲自设宴款待。曹操举杯说道:“诸位皆是天下英才,今日齐聚于此,实乃曹操之幸。望诸位能助我成就一番伟业,让大汉重振声威。”

众贤士纷纷起身,举杯相庆,齐声说道:“愿助主公,共定天下!”曹操知道,这些人才将是自己成就大业的坚实基石。

曹操站在宴会的主位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满堂的宾客。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微笑,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和自信。曹操缓缓举杯,声音洪亮而有力,仿佛能穿透整个宴会厅:“诸位,今日能与诸位英才相聚于此,实乃曹操之幸。我曹操虽出身微末,但自幼便有志于天下,立志要扫平乱世,恢复汉室江山。”

他停顿了一下,环视西周,看到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曹操继续说道:“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董卓之乱虽己平定,但各地仍战火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我曹操虽有心力,但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今日,诸位能来投奔我,便是天助我也!”

曹操的声音中透着一丝激动,他放下酒杯,双手抱拳,深深一鞠躬:“在此立誓,只要与我同心协力,我必不负诸位。尽我所能,为你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共同的目标,便是让天下重归太平!”

曹操的话语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众人都被他的理想和决心所感染。荀彧站起身来,拱手说道:“主公,彧愿尽绵薄之力,助公成就大业。主公之志,彧深感钦佩,愿为主公之参谋,出谋划策。”

曹操听后大喜,连忙起身还礼:“文若贤弟,有你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程昱也站起身来,说道:“主公,昱虽才疏学浅,但也愿为主公效力。主公之志,正是昱之所愿。”

曹操微微一笑,说道:“仲德贤弟,有你相助,我曹操如虎添翼。你我同心,必能成就一番伟业。”

郭嘉则带着一丝微笑,说道:“主公,奉孝虽年轻,愿为主公之谋士,共商天下大事。”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奉孝贤弟,你我志同道合,必能共创事业。”

刘晔也起身说道:“主公,晔虽出身寒微,但也愿为主公效力。主公之志,正是晔之所愿。愿为主公之谋士,共商天下大事。”

曹操微微一笑,说道:“子阳贤弟,你能助我,是上天助我。”

满宠和吕虔也纷纷起身,表示愿为曹操效力。曹操见状,心中大喜,他再次举杯,说道:“诸位贤弟,今日能与诸位相聚,实乃曹操之幸。我曹操在此立誓,只要诸位能与我同心协力,我必不负诸位之望。我们共同的目标,便是让天下重归大汉,让百姓安居乐业!”

众贤士纷纷举杯相庆,齐声说道:“愿助主公,共定天下!”

曹操见状,心中大慰。

一日,曹操正在府中议事,忽报有一将引军数百人前来投奔。曹操心中暗喜,忙命人引见。不多时,只见一员将领身披铁甲,腰悬长剑,昂首阔步走进大厅。此人身高八尺,相貌堂堂,气宇轩昂,正是泰山巨平人于禁,字文则。

曹操上下打量了于禁一番,只见他弓马熟娴,武艺出众,心中暗赞:“此乃良将也!”曹操拱手道:“文则将军,久闻大名,今日来投,实乃曹操之幸。”于禁连忙跪下,抱拳施礼:“末将久仰曹公大名,愿效犬马之劳,追随曹公左右。”曹操大喜,立刻命人取来一套崭新的战袍,亲手为于禁披上,说道:“文则将军,从今日起,你便是我军的点军司马,负责整编军马,训练士卒。”于禁听后,感激涕零,连连称谢。

又一日,夏侯惇引一大汉来见曹操。这大汉身高九尺,膀大腰圆,面如黑铁,双目圆睁,威风凛凛。曹操见状,心中一震,忙问夏侯惇:“此是何人?”夏侯惇拱手答道:“此乃陈留人,姓典,名韦,勇力过人。旧跟张邈,与帐下人不和,手杀数十人,逃窜山中。某出射猎,见韦逐虎过涧,因收于军中。今特荐之于公。”

曹操听后,心中暗自思忖:“此人容貌魁梧,必有勇力。”于是问道:“典韦,你可愿为我效力?”典韦瓮声瓮气地答道:“末将愿为曹公效死力!”曹操大喜,说道:“好!你先为我展示一番武艺,若能令我满意,必有重赏。”

夏侯惇说道:“他曾为友报仇杀人,提头首出闹市,数百人不敢近。只今所使两枝铁戟,重八十斤,挟之上马,运使如飞。”曹操听后,更是惊喜交加,立刻命人取来两枝铁戟,重八十斤,交给典韦。

典韦接过铁戟,双手一握,只听“嘎吱”一声,铁戟被他握得紧紧的。他大喝一声,挟戟骤马,往来驰骋。众军士见状,无不惊骇,纷纷让开道路。典韦在阵前来回奔驰,铁戟舞得风雨不透,寒光闪闪,令人不寒而栗。

忽然,一阵狂风刮过,帐下的大旗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岌岌欲倒。众军士纷纷上前,试图挟持住旗杆,但都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无法稳住。典韦见状,大喝一声:“闪开!”他飞身下马,几步来到旗杆前,喝退众军士。只见他双手握住旗杆,运起全身力气,大旗在狂风中猎猎作响,但旗杆却稳如泰山,纹丝不动。

曹操见状,心中大为惊叹,不禁脱口而出:“此古之恶来也!”他立刻命人取来一套锦袍和一匹骏马,亲手解下身上的雕鞍,赐给典韦,说道:“典韦,你今日的表现,令我大为满意。从今日起,你便是我军的帐前都尉,负责保护我的安全。”典韦听后,感激涕零,跪下磕头,说道:“末将愿为主公效死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曹操亲自设宴款待,席间谈笑风生,气氛融洽。曹操举杯说道:“诸位皆是天下英才,今日齐聚于此,实乃曹操之幸。望诸位能助我成就一番伟业,让天下重归太平。”

众贤士纷纷起身,举杯相庆,齐声说道:“愿助主公,共定天下!”曹操见状,心中大慰,他知道,这些人才将是自己成就大业的坚实基石。

曹操的军营内,训练有素的士兵们在操场上列队整齐,进行着严格的训练。于禁作为点军司马,负责整编军马,训练士卒。他手持长剑,站在高台上,大声指挥着士兵们。士兵们在他的指挥下,动作整齐划一,气势如虹。

典韦作为帐前都尉,负责保护曹操的安全。他手持双戟,威风凛凛地站在曹操的身边,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他的双戟重达八十斤,但在他手中却如同轻羽一般,挥舞自如。

曹操的府邸内,谋士们正在商议着天下大事。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刘晔等人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出谋划策。曹操坐在主位上,认真倾听,不时点头称赞。他心中暗自庆幸,有这些贤士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曹操的威名逐渐传遍山东,各地豪强纷纷前来投奔,曹操的势力日益壮大。他广开贤路,礼贤下士,天下英才纷纷慕名而来。曹操的军营内,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镇山东,无人敢撄其锋。


    (http://xsgu0.com/book/fbic0j-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