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闻歌驻足,暗忖:此非俗士之言!
惺惺相惜,这放牛人多少有些儿才情。于是,管仲让士兵给这位放牛人送了一些儿酒食。放牛人毫不客气,盘腿席地而坐,喝酒吃食,大快朵颐。
酒足饭饱,放牛人对士兵说:俺要见管总理(相君)。
士兵:相国的车早己走远。
无妨,放牛人“曰”了,那就请您帮俺传一句话给相君吧:浩浩乎白水。
浩浩乎白水?
管仲玩味,什么东东?
管仲的车上,载有一位歌姬,缓缓而答:妾闻古有《白水》之诗云:浩浩白水,儵儵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此人殆欲仕也(《东周列国志》)。
真的有点儿不敢相信,古代的同志打仗,居然还带有歌姬随军?
不过,这是一位有学问的歌姬,不仅随口而诗,还知道吐出这样诗句者,是来求职“滴”。
这求职的方法,新颖。
此人名叫:宁戚[1]。卫国人,与管仲的身世一样,一位破落的士。管仲惜才,当即把他招来。对话之间口若悬河,从善如流。
显然,这是一位人才。
管仲就“曰”了:我给你写一封推荐信。三天后,齐侯将率大军经过这里,你将信交给他,必有重用。
然后,西汉时候的一位名叫刘安[2]的同志,就“曰”了:宁戚者,卫人也,家贫而志高,尝为商贾、佣耕,然通《诗》《书》,怀王佐之才(《淮南子·道应训》)。
其“饭牛而歌”自荐,遂为管仲所拔。
三天后,齐桓公当真率领齐国大军,浩浩荡荡开了过来。依然是那悠远苍凉的歌声,清越而高亢。悠悠地传入了齐桓公的耳朵里。
歌词云:南山灿,白石烂,中有鲤鱼长尺半。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才至骭。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东周列国志》)?
这首歌词的意思是:有人想学尧舜,却是沽名钓誉不落地。
齐桓公闻言大怒:把那放牛人抓起来。
宁戚被抓到齐桓公车前。齐桓公怒问:为何讽刺寡人?
宁戚正色曰:昔尧舜禅让,天下归心;今君弑兄得位,北杏败盟,柯地受胁。以德论之,君何如尧舜?以威论之,君何慑诸侯[3](《东周列国志》)?
这意思是:上古尧舜,禅让而继,西海臣服。你自比尧舜,却杀兄得国;第一届国际联盟大会,宋国就败盟;然后与鲁国结盟,又被曹沐劫持。
那,你有多大能耐呢?
齐桓公笑了:你是来找死的吗?来人,拖下去砍了。
宁戚仰天慷慨:桀杀龙逢,纣杀比干,今宁戚与之为三矣(《东周列国志》)!
隰朋阻止:君上不可。此人大才,听他口音应该是卫国人。他千里迢迢从卫国而来,就是为了来骂你吗?然后被欢欢砍掉脑袋?
齐桓公一想,对啊。就算此人的脑子被门夹得碎裂了,也不会专程等在此地骂本寡人吧?于是和蔼而问:足下要出仕吗?
这下子,脑回路搭载一个平台上了,宁戚真是求仕而来。
于是,他拿出了管仲的推荐信。
管仲的推荐信,其中心思想就西个字。但这西个字却说明了所有的问题,这西个字是:经世之才。
齐桓公不解:你既然有仲父亲笔推荐信,为何不首接拿出来?
宁戚给出的理由是:如果君上看不上在下,就算在下拿出管相君的信,君上也不过看在相君的面子上,留下在下。不得君上赏识,那在下被君上炒掉鱿鱼,也就是时间的问题。所以,希望君上见识过在下是什么样的人,再由君上裁夺。
齐桓公颔首微笑:这样啊,那留下吧。
于是,拜中大夫。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宁戚的确大才。但本作者当真不敢相信,其求职过程的描述,来源于真实。
这段宁戚求职过程的叙述,来自于冯梦龙先生笔下的《东周列国志》。
后来,我又在刘向[4]的《新序·杂事五》中找到《齐桓公得宁戚》的小文。但刘向的文章里,并没有宁戚咒骂齐桓公一节。
至于刘向、冯梦龙的史料来自何处,笔者没有细查。在我中华民族浩瀚犹如烟海的史料中,也真没有时间和精力细查。
不过,仅凭常识推断,这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同你我去阿里巴巴、京东、华为等大公司应聘,技术不谈,营销不讲,管理也不予理睬。一进门,张开大嘴,先把董事长的祖宗八代咒骂一个遍。
然后,这一溜串的董事长还泪眼婆娑地拉住你我的手:不能走啊,你是大才!
天下会有这样的事吗?
如此跋扈嚣张,就算你是天才,人家不整三五十个腰圆膀粗的保安,几十脚将你从十八楼给踢到底楼,那都是烧了高香的了。
本作者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一段宁戚求职过程的记载,其来源,一定是某些躲在阴暗角落的猥琐文人的互撕臆想。
因为,他们实在太想要也太需要被伟大的救世主,赏识了。
所谓的怀才不遇,其实不过是貌似怀了“才”,而扭曲了心理。
本作者谆谆告诫,我中华民族最具深远意义的美德,其实只有两个字。这两个字是:谦虚。无论谁,就算身怀旷世之才,也不可目空一切。
不然,其结局一定是惨不忍睹。
三国时期闻名于世的名士祢衡[5],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在当时的那个天下,包括曹操在内的所有枭雄,基本上无一例外地都向他伸去了橄榄枝。
这位名士,才思敏捷,口若悬河。见一位枭雄,破口大骂,甚至脱光光衣服光了屁股击鼓大骂;又见一位枭雄,继续破口大骂;再见一位枭雄,骂不绝口。
一张嘴,字字珠玑,针针见血,犹如滔滔江水向东流,更比风吼马嘶黄河咆哮。骂尽天下枭雄,无一对手。
终于,遇到一位气量稍许狭小的枭雄,被骂得脚癫手舞,嘴唇颤抖,奋不顾身举刀咔嚓。老子实在忍不住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世界,再无绝骂。
所以,无论你身怀多大的才,谦虚,才能活得更久。
必须指出的是,冯梦龙先生百分之一万虚构了宁戚“骂君求职(《东周列国志》)”,其目的,不过以增戏剧冲突。
据《吕氏春秋·举难》载:宁戚欲干齐桓公,饭牛车下,击牛角而歌。桓公闻之,知其贤,命管仲迎之。
冯氏演绎虽妙,实非史笔。
考诸《管子·小匡》,仲荐宁戚仅言“垦草入邑,辟土聚粟”,足见其重实务之才,非以诡辩为能。
那么,受到管仲青睐,并己得齐桓公收纳的宁戚,又会为我中华民族史上,留下怎么样的一抹灿烂云彩呢?
欲知后事,我们下文分解。
[1] 宁戚,生卒年不详,应作甯戚,“宁”氏系后世讹传,春秋卫惠公(前686年-前669年在位)时人,姬姓,甯氏,名戚。春秋时齐国大夫。早年怀才不遇。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经管仲推荐,被拜为大夫,任齐国大司田,管理农事,成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奖励垦种,薄取租赋,使齐国很快富裕起来,对齐桓公完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霸业起了重要作用。仕齐 40余年,卒后葬于胶水东,墓称“宁塚”(今平度市马戈庄镇境内)。
[2] 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十六岁以刘安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从小聪慧,才思敏捷,好读书,善文辞,乐于鼓琴。
西汉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曾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
[3] 按:此段为冯梦龙虚构,然暗合《韩非子·难一》“德不称位,能不称官”之训)
[4] 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楚元王刘交(汉高祖刘邦异母弟)之玄孙,阳城侯刘德之子,经学家刘歆之父,中国目录学鼻祖。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五经通义》。编订《楚辞》,联合儿子刘歆共同编订《山海经》。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为主要特色,作品收录于《刘子政集》。
[5] 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般县人,东汉末年名士。个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曹操封他为鼓手,想要羞辱祢衡,却反而被祢衡裸身击鼓而羞辱。后来祢衡骂曹操,曹操就把他遣送给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去给江夏太守黄祖,最后因为和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时年二十六岁。黄祖对杀害祢衡一事感到十分后悔,便将其加以厚葬。
(http://xsgu0.com/book/cjfhhb-9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