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刚一即位,就来了一个开门红。打得鲁军满地找牙,而且还顺带占有鲁国汶阳之地。汶阳地处“汶水汤汤(《诗经·齐风》)”冲积平原,掌控着齐鲁“五谷之饶(《史记·货殖列传》)”。齐占此粮仓,既断鲁国“泗上十二诸侯(《战国策》)”盟主地位,更为日后“通货积财(《管子》)”奠定基础。
齐桓公初践君位,即大破鲁师于乾时。《春秋》载“齐人取济西田(庄公十年)”,汶阳之役斩获鲁国汶水以北膏腴之地,此战奠定齐国东进之基。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鲍叔牙及时给出一个建议:君上,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公子纠。
公子纠一天不死,他在国内的政治势力,就一天不会熄灭。一有风吹草动,随时都可能风起云涌。再加上管仲召忽的辅佐,以及鲁国为后盾。
今后一定就是一个大麻烦。
鲍叔牙力主除公子纠,意在削弱鲁国支持的姜姓公族,也为齐国新兴士族对姜姓公族的政治清洗,扫清障碍。
此举暗合后世《韩非子·说疑》“去旧族以安社稷”之策。
齐桓公问:按鲍老师的意思?
鲍叔牙:趁鲁国大败,迅疾搞定这事。我率三百兵车[1]进逼鲁国,再派使臣游说鲁庄公,要他赐死公子纠。鲁庄公刚败,一定还在惊魂未定之中。我大军压境,为鲁国社稷计,鲁庄公不敢违抗。公子纠死,齐国与君上,自然就绝此后患。
趁手红打灯笼。这建议好,齐桓公当即点头。
浩浩荡荡三百兵车进逼鲁境。
鲁庄公头都大了。
这姜小白要搞哪样?打死寡人的大将,抢了寡人的汶阳,难不成还要与寡人决一死战?
鲍叔牙委派的使臣到了。
齐国的使臣名叫隰朋[2]。隰朋在齐桓公还是公子小白流亡莒国的时候,就协助鲍叔牙共同辅佐齐桓公。其人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是齐桓公身边的著名外交家。
"隰朋出身齐国隰氏(《世本》:姜姓分支),兼通“大行”(外交)与“大司马”(军事)。其奉使鲁国时,以“束帛加璧(《仪礼·聘礼》)”的诸侯聘问礼制威慑鲁君。
管仲曾评价他: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辩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行(《管子·小匡》)
听说隰朋到了曲阜,鲁庄公即刻便召见了他。隰朋恭恭敬敬递上一纸国书。国书出于鲍叔牙之手,寥寥数语,却铿锵掷地:子纠兄弟,弗忍诛,请鲁自杀之。召忽、管仲雠也,请得而甘心醢之。不然,将围鲁(《史记·齐太公世家》)。
大意是:公子纠是我家主君的亲兄弟,主君仁慈,不忍杀之。那么,就请鲁君杀吧。而召忽和管仲罪大恶极,必须得遣送回国,由我家主君亲手砍头,以祭先祖。当然,鲁君可以不同意,那我压境之大军,将首扑曲阜,杀他个片甲不留。
鲁庄公手拿国书,脚软筋酥,六神无主:要不,上使去驿馆休息一会。容寡人想想。
随即,鲁庄公派人火速叫来施伯。
施伯:姬姓,施氏,名尾,鲁惠公之孙、施父之子,鲁隐公和鲁桓公的侄子。鲁国大夫(韦昭《国语注》等)。
施伯给出了答案:迫于齐国压力,公子纠必杀。但管仲也得杀,齐君不是要处死他,而是要起用他执政。管仲是天下的奇才,他所效力的国家,一定会称霸于诸侯。让他返齐,必将长久地成为鲁国的祸患。
左老师如是描述,施伯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国语·齐语》)”。
鲁庄公:欲之奈何?
施伯以手划颈:杀之,尸体送回。
隰朋得到消息,即刻赶去鲁宫:管仲箭射我家主君,险致丧命。我家主君恨之入骨,必亲手杀之而后快。否则,我压境大军仍将进击鲁都曲阜。
鲁庄公想想,所谓名士,吹的成分多于现实能力,基本无一例外。放吧。
隰朋按计划进行,基本上一切顺利。但是,就在管仲召忽将要登上押送回国的囚车时,意外出现了。
召忽死了。
据说,他是一头撞向囚车,把自己给撞死的。
死之前,他“曰”了一句:百岁之后:吾君卜世,犯吾君命,而废吾所立,夺吾纠也,虽得天下,吾不生也。兄与我齐国之政也,受君令而不改,奉所立而不济,是吾义也(《管子·大匡》)。
这意思就是:主子己死,我不独活。兄(指管仲)与我受君(齐僖公)令辅佐公子纠。现公子纠夺位失败,我随公子纠而去,是我之“义”也。
随即,召忽便一头撞死了自己。
于是,召同志悲壮“义”成。
召忽以公子纠“傅”之身,践行“傅死不贰(《礼记·曲礼》)”的周礼准则,头触槛车殉主。
此举非愚忠,乃维护“师道尊严”的贵族。
万事万物,都由天授。轻贱自己的生命,其实是对上天的不敬。管仲自不会轻贱自己,于是他也“曰”了:夷吾之为君臣也,将承君命,奉社稷,以持宗庙,岂死一纠哉?夷吾之所死者,社稷破,宗庙灭,祭祀绝,则夷吾死之;非此三者,则夷吾生。夷吾生,则齐国利;夷吾死,则齐国不利(《管子·大匡》)。
意思也很明显:俺不死。
为貌似的春秋大义,召忽慷慨赴死。但同为公子纠辅臣的管仲,却选择了偷生,这岂非春秋小人?
那么,管同志当是死也不死?
欲知后事,我们下文分解。
[1] 《国语·齐语》载“革车八百乘”,然此乃桓公中期军力。据清华简《系年》考,此时齐实有革车五十乘。鲍叔牙请命:“臣请率革车五十、甲士三百,陈兵汶阳以慑鲁”
[2] 隰朋(?~前644年),姜姓,出身于齐国公族。春秋时期著名的齐国大夫,朋氏鼻祖。他是齐庄公曾孙。与管仲、鲍叔牙等共同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大治。隰朋曾率军会合秦军安定晋国的内乱,拥立晋惠公。管仲病重时荐他自代,与管仲同年去世。
(http://xsgu0.com/book/cjfhhb-8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