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国暴动,有如下几条史料的记载,本作者感觉颇有意思。第一条和第二条,都出自于左丘明先生的笔下。
左老师如是“曰”: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左传·桓公元年》)。
宋华父督在路上见到孔父嘉的妻子,惊为天人。目不转睛地盯住她走过来、又盯着她走远去。然后,由衷地赞叹,华美而艳丽。
之后,左老师又“曰”了: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惧,遂弑殇公(《左传·桓公二年》)。
公元前710年的春天,宋华父督攻打孔氏家族,杀死孔父,而占有他的妻子。宋殇公发怒,华父督害怕,于是杀死殇公。
第三条史料,出自司马迁先生之手。司马老师如是“曰”:大司马孔父嘉妻好,出,道遇太宰华督,督说,目而观之(《史记·宋微子世家》)。
大司马孔父嘉很美貌的妻一天外出,在路上遇到了太宰华督,华督很喜欢她,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然后,督利孔父妻,乃使人宣言国中曰:殇公即位十年耳,而十一战,民苦不堪,皆孔父为之,我且杀孔父以宁民(《史记·宋微子世家》)。
华督为贪恋美色、霸占孔父的妻,就派人在宋国国都的社会中扬言,殇公即位还不到十年,竟然作战十一次,百姓都痛苦不堪,这些都是孔父造成的,我要杀了孔父好让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
这几笔记载,都说明了孔父嘉的老婆美艳如花,因此遭到华督的觊觎与嫉妒,于是,引发了如此的一场大规模群体暴乱事件。
实事求是讲,这次宋国大开杀戒的群体性暴动事件,我相信肯定是真实发生的。
但上述史料记载的起因和过程,我不大敢相信。
这是谋权篡位啊,散布一个没有滴滴儿含金量的谣言,然后登高一呼,即功成名就。
而且,起因仅仅是为了一个面若桃花的女人。
这看起来,怎么就是一场儿戏呢?
如果这都能暴()动成功,那天下该有多少的(暴动)啊!
这也太简单粗暴了吧?
一件抢班夺权谋权篡位的事件,没有N月N年甚至N十年的周密计划,处心积虑的暗中运作,就要一蹴而就,从古至今,古今中外,基本上都是天方夜谭。
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个人认为,在前文中说到的宋穆公要把君位传给宋宣公之子与夷(宋殇公),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公子冯的时候,就为宋国的动乱,种下了契机。
从前面列出的史料记载中,孔父嘉就曾告诉过宋穆公:群臣皆原立公子冯(《史记·宋微子世家》)。
这个意思是说,在当时宋国的中央委员中,绝大多数都是支持和拥护公子冯的。
不好意思的事实是,宋穆公固执己见。
根据《公羊传[1]》的记载:庄公冯弑与夷。
我甚至相信,在公子冯去郑国居住的这十年时间里,宋国以华督为首的中央委员们,一首都保持着与公子冯的曲款暗通。
同时,以华督为首的宋国大夫们,时时刻刻都在处心积虑地周密计划,暗中运作,一旦时机成熟,便一举(暴)动。
再加上宋殇公孔父嘉的穷兵黩武、年年征战,使宋国劳苦大众凄苦悲凉怨声载道,脑神经己经紧绷到了井喷状态。华督就正好利用了宋殇公登基10周年的阅兵大典。
作为宋国的太宰,他当然知道孔父嘉是为打仗练兵,还是为阅兵大典练兵。
早己经做好谋权篡位相关工作的、以华督为首的宋国大夫们,成功地利用了劳苦大众怨声载道与群情激奋的舆情,暴()动一蹴而就。
当目标被顺利解决之后,宋国的大夫们,各司其职,暴()动顺利收场。
没有提前的准备,如此群情激愤的暴()动,如何控制?
国不能一日无主,那么,谁应该继任下一任的国君呢?
顺理成章,迎回公子冯。
这一事件,左丘明老先生是这样记载的:己杀孔父而弑殇公,召庄公于郑而立之,以亲郑(《左传·鲁桓公二年》)。
所以,公子冯顺利登基。
史称:宋庄公。
后世学者在评价宋国的这一暴动事件时,认为其根本起因,也是源于宋宣公。
公羊高也是如此的观点:庄公冯弑与夷。故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也(《公羊传》)。
因为,他老人家破坏了周公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的“礼”。到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衰竭,自身的生存与延续,都己经在风雨飘摇中挣扎,根本就无力控制各列国是否还遵守了周公制定的那个“礼”。
但周公的这个“礼”,其实早己经根植于全天下人民的骨髓里。
宋国的这场暴动事件,深究起来,还是兄终弟及惹的祸。
据说,后世的史学界,居然为那位引起暴动的面若桃花的孔父嘉夫人的命运,争论不休。一说,孔父嘉夫人忠贞不二,当暴徒冲进孔父嘉府邸并干掉孔父嘉时,为避受辱,当即上吊自尽;另一说,这位美艳如花的夫人,还当真就被太宰华督抢进了自己的府邸。
个人认为,在大的历史事件面前,个人的命运如同尘埃,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
事实也证明,这一次的宋国暴动,其目的,就是为了谋权篡位。与那位美若天仙的夫人,根本就没有一毛线的关联。
结论:这一因美女而起的宋国暴动的某些历史记载,从逻辑上分析,根本就不足信。
至于华督带领暴徒们冲进孔父嘉的府邸里,是否抢了美女?或者有美女在暴徒的冲击下,死于非命?
一切皆有可能。
毕竟,这是暴动啊,暴徒们烧杀抢掠,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然,怎么能称为暴动呢?
不过,为避受辱,当即上吊自尽,基本不可能。
道理非常简单,刀光剑影之下,根本就没那个上吊的时间嘛。
关于宋国华督弑君事件的历史评价,再做一个小总结。传统史书多将其归因为“夺妻弑君”的道德丑闻,但结合春秋政治生态分析,这一事件本质上是公族势力与国君权力博弈的集中爆发。
华督作为太宰,与掌握军权的司马孔父嘉长期处于权力的对峙,宋殇公在位期间频繁征战、而引发的国力损耗,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史书对“美而艳”的文学化渲染,实则掩盖了公族架空君权的深层危机:华氏借弑君完成权力重组,拥立宋庄公并实际掌控国政,反映出春秋卿大夫阶层崛起背景下,“礼崩乐坏”的政治重构逻辑。
该事件不仅是宋国公室衰微的转折点,更折射出周代分封制度下,宗法体系瓦解与权力再分配的必然趋势。
不过,在这次宋国的暴动中,还是有这么一个小插曲,值得记载。当暴动的人群冲进国防部长(大司马)府邸里干掉孔父嘉,并进一步冲击孔父嘉的家人的时候。孔父嘉的一个小儿子在仆人的帮助和掩护之下,趁乱逃去了鲁国。
孔父嘉为华督所杀,其子奔鲁(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及《后汉书·孔融传》服虔注)。
这个“子”,指的就是在这场灾难中,机敏而侥幸逃生的孔父嘉的小儿子。
这个小儿子的名字叫:木金父。
当木金父在鲁国传到第5代的时候,就出了一个名叫叔梁纥的勇士。史料称,叔梁纥人品出众,博学多才,能文善武。
并担任陬邑大夫,与鲁国名将狄虒弥、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称:鲁国三虎将。
也就是说,孔父嘉的后世子孙叔梁纥在鲁国己经混到了中央委员(大夫)的高位。
当叔梁纥在72岁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名叫颜征在的只有18岁的美女。于是,他老人家就与这位美丽的姑娘,在鲁国都城郊外的山丘上“野了一回合”。
当真是老当益壮宝刀未老。
一树梨花压海棠。
居然就有了野合的结晶。
这颗结晶,就是影响我中华大地两千多年至今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更是我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圣人,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孔子。
孔子,子姓,名丘,字仲尼。
这仅仅就是一个小插曲,不是本作品主要的叙述对象。
就此打住。
敬告我一路跟来的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本卷到此,也就到了画上句号的时候了。所以,我亲爱的读者们,敬请关注我的下一部作品:《热血激荡铸春秋·第二卷·尊王攘夷》。
注:[1] 《公羊传》又名《春秋公羊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西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其作者为卜商的弟子,战国时齐国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
(http://xsgu0.com/book/cjfhhb-5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