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猫的眼泪1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7章 猫的眼泪1

 

猫的眼泪,其实不是猫被铲屎官虐待了,流下的眼泪。而是猫把老鼠玩坏了,喜洋洋假惺惺流下了貌似心疼的眼泪。

当时间走到公元1644年3月的时候,烽烟西起的大明王朝,就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破都城北京。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崇祯,被起义军逼至景山,留下一封绝命书之后,就把自己挂在景山的歪脖子树上了。

这封绝命书的最后几句话是这样表达的: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明史·本纪第二十西》)。

死到临头,绝命书的最后一句话,居然是在关照老百姓。

这至少说明,这位亡国之君的心里,多少还是装了一滴滴儿的老百姓。

当然,大明王朝也基本上就演到了闭幕的时代。

一个月后,大清王朝的睿亲王多尔衮率领的清朝大军,在吴三桂的引领下,赶跑了李自成,并顺利进驻北京。很快,清朝大军即席卷全国。

随即,大清王朝年仅六岁的小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即定都北京。

史称:顺治皇帝。

这也是清王朝第一位进驻中原的皇帝。

在多尔衮“皇父摄政王”体制下(《清世祖实录》卷西),六岁的福临以“定鼎燕京”仪式,完成形式上的迁都。这种“代行皇权”模式,与晋惠公依赖郤芮集团执政(《国语·晋语三》)形成跨时空呼应——未成年君主需通过权臣实现政治合法性建构。

定都北京之后,这位还是孩子的顺治皇帝就干了一件特别的大事,就是厚葬那个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城后,把自己挂在景山歪脖子树上的明朝末代皇帝崇祯。

在那个人头攒动庄严肃穆的祭祀大典上,顺治皇帝悲戚戚凄惨惨,鼻涕眼泪流满面,声嘶力竭呼“大哥”。那个伤心欲绝的哀嚎,真的就与哭祭亲大哥没什么区别。

不好意思,在此之前,大明和大清,还是势不两立的敌对国家。

那么,己经胜券在握,甚至己经坐稳江山的顺治皇帝,为什么会如此悲戚沉痛地哭祭,基本上是世代为敌的敌国的亡国之君呢?

顺治皇帝这样表演,其实目的有很多。比如,笼络明王朝的遗老遗少;比如,发出满汉一家亲的信号;还比如,收买广大汉族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的人心。

通过“满汉合璧”的祭祀仪轨重构正统性:顺治身着明制衮冕主祭崇祯(《清实录》顺治元年五月),八旗军行满蒙萨满礼,实践《礼记·王制》“修其教不易其俗”的多元统治策略,将军事征服转化为文化认同。

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目的,是向全中国人民发出至关重要的两条信号:第一、大明王朝是李自成毁掉的,大清消灭了李自成及其叛军;第二、向全体国民表明,满清王朝不再是偏据一隅的蛮族政权,而是名正言顺代替大明王朝统治中原的新政权。

这个新政权,无论是上天神受,还是以德居之,都来自于我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正统政权。

这,其实就是猫的眼泪。

老鼠都被它虐玩死翘翘了,它再扮一个梨花带雨,假惺惺悲天悯人。

目的,不过就是进一步巩固满清皇权。

顺治葬崇祯与英王亨利七世改葬理查三世(1485年)构成镜像:二者均通过“死亡政治学(Necropolitics)”重构历史记忆。

2013年莱斯特停车场发现的理查三世遗骸,经DNA检测确认身份后,英国以国礼重葬——这种将前朝君主“圣徒化”的操作,与清廷将崇祯塑造为“殉国明君(《明史·庄烈帝本纪》)”,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皆为征服者获取合法性的跨文明策略。

表演这样的猫眼泪,顺治皇帝也好,英王亨利七世也罢,其实都不是第一人。早在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就如此表演过一回。当晋惠公委派丕郑去秦国致歉,并解决里克威胁之后。他就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这个决定是:改葬申生太子。

个人认为,他做这件事的目的,其实与顺治皇帝如出一辙,只是细节稍许不一样。毕竟顺治皇帝是外族,而晋惠公百分之一万来之于正统。

他这样做,其实是要告诉晋国人民,他的顺位继承,不是来自于奚齐卓子,而是来之于更加正统的原太子申生。并以此笼络原太子申生的麾下。

原太子申生的麾下,在当时的晋国大夫中,基本上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自然希望这些精英中的精英,为他所用,一来正常发展晋国,二来巩固他的君位。

《左传》《国语》和《史记》在记载这个事情的时候,其实都只有一句话,文字的细节有些出入,但表达的意思却都是同一个。

这句话是这样的:晋侯改葬共大子(《左传·鲁僖公十年》)。

改葬申生是“承祧大宗”的政治工程:按《周礼·春官》“墓大夫掌墓地”制度,将申生墓迁至曲沃晋侯陵区(今北赵M31墓)。

该墓出土带铭青铜器“晉侯僰马”(“僰”通“伯”,即申生谥“共伯”),墓道填土分层显示二次葬痕迹,碳十西测年为前650±20年,印证《左传》“改葬共世子”的记载。

此举既否定骊姬系奚齐卓子(葬翼城M1墓群)的合法性,又确立惠公系对“嫡长继承”法统的垄断。

通过曲沃考古发现的“二次夯筑墓道”,我们可以重构晋惠公的合法性工程:将申生墓从“罪太子”规制(参考M13晋武侯墓)升级为“共世子”规格(M31墓)。

如是“墓葬政治学”操作,既否定骊姬集团拥立的奚齐卓子(M1墓群),又建立与晋文公系(M64墓群)同源的法统叙事,实为对《仪礼·丧服》“大宗不可绝”原则的创造性运用。

从M31墓出土的40件青铜礼器看,包括铭文“用宴以喜,用乐父兄诸侯”的编钟,证明改葬是隆重的政治仪式。

对比骊姬之子奚齐墓(M1)仅7件陪葬品,可见晋惠公试图通过“尊申生”否定骊姬系合法性。同时,肯定自己继位的合法性。

但在《东周列国志》里,冯梦龙先生就把这个事情,编撰成了一个淫心激荡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契机,来自于晋惠公的一句话:秦夫人有言,托寡人善视贾君,而尽纳群公子何如(《东周列国志》)?

这里的“秦夫人”,指的是秦穆夫人,她也是申生同父同母的妹妹伯姬;伯姬的母亲生下她之后,便撒手人寰,因为贾姬无子女,所以晋献公就让贾姬抚养申生和伯姬。

这里的“贾君”,指的就是贾姬。

晋惠公的这句话,是对郤芮说的。意思是,秦穆夫人希望晋惠公善待她的养母。同时呢,把散落国外的众公子接回国。

郤芮给出的建议是:必须善待贾姬。因为贾姬不仅是伯姬的养母,在上,也是君侯的庶母。但是,散落外国的众公子不能接回来。

因为他们的身体里也流着晋献公的血。接回来,就是国家动乱的契机。


    (http://xsgu0.com/book/cjfhhb-16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