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周人的先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章 周人的先祖

 

周人的始祖,名叫:弃;因为他播种谷物有功,被帝舜封于邰,所以又号称:后稷。

为什么他被封于邰,而且,还号称后稷?

这事儿,司马老师未交待。我们好像也没必要一定追究。就称他“后稷”可好?

据说,他妈妈是有邰氏的女儿,名叫:姜原。

同样是据说,有邰氏又是神农氏炎帝的一支姜姓的部落及后裔。追根溯源,姜原与神农氏就有了必然的千丝万缕的渊源。至少,这位是正宗的炎帝子孙。

同时,姜原为帝喾元妃(《史记·周本纪》)。

也就是说,姜原还是帝喾的正妃。而帝喾,又正好是我中华民族口中的“三皇五帝到如今”中的五帝之一。无论怎么说,姜原都是根正苗红的妥妥的帝N代。

又是据说,在某一个阳光明媚、大地翠绿的一天,姜原到野外游玩。也许鸟语花香,也许桃红柳绿、春风拂面,导致姜原兴致盎然。居然,就发现了巨人迹,心忻然说(《史记·周本纪》)。

啥意思?

这意思是:姜原发现了一个巨人的脚印,然后就兴高采烈。而且,顿感一股暖流,毫无来由地在体内升腾,冲击遍身穴位,竟有说不出的畅快和舒坦。

所以,欲践之(《史记·周本纪》)。

也就是,莫名其妙地产生了一种无法抑制、必须踩踏这个巨大足迹的强烈欲望。

当然,她真的就踩了。

然后,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史记·周本纪》)。

意思就是:踩上去,首接就心猿意马,畅快淋漓,陡然间即感觉体内似有胎动,犹如怀孕一般。

接下来,梦魇一般,十月怀胎。

一个胖乎乎的小子,呱呱坠地。

但是,不好意思的事实是,踩个脚印即怀孕,姜原认为太不吉利。上古的人处理这事儿,还是比较简单、粗暴和首接:那就扔了呗。

她开始,是把这孩子首接就扔在了巷道里。不好意思的事实是,路过的老牛老马,居然绕道走;随后,她又想把孩子扔进山林中,再一次不好意思的事实是,那一天山林中进进出出的人们,又非常的多。

狠狠心,那就扔在水渠的冰面上吧。

奇迹发生了,有飞鸟飞过来,用翅膀盖在他的身上、和垫在他的身下。

于是,司马老师就“曰”了: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史记·周本纪》)。

这意思是:姜原认为,这孩子太过神奇,就把他抱了回来,抚养长大。

又因为最初的本意,是要将他遗弃。所以,干脆取名:弃。

前文己经讲了,弃长大之后,因为播种谷物有功,虞舜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史记·周本纪》)。

这位,就是周人的始祖。

从此之后,他的后代就是:姬姓。

我有些儿纳闷,这周人的脑子是否有些儿奇葩啊?放着五帝之一的帝喾,不认其祖,却认帝喾老婆的儿子弃为先祖。

不会是,五帝之一的帝喾,还辱没了周人不成?

那巨大的足迹,可是在暗示于天神?

个人认为,姜原的时代,其实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时代,自然就找不到孩子的父亲是谁。到了弃的时候,人类社会正走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时期。

所以,弃的后代,就有了传承。

也就是说,姜原和弃,其实仅仅就是神话中的母子。他们的真实身份,不过是两个不同氏族社会、也是不同时代的代称。

而姜原和弃的传说故事,应该在前;姜原是帝喾正妻的传说故事,应该出自于后。

所以,姜原本是帝喾元妃,也得去荒野里丈量天神巨大的脚印,然后才能怀胎生子。

古代的同志讲故事,不大在意逻辑。

我们自也用不着,太过纠结。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其实并不知道,姜原是未婚丈量了巨大足迹而生子,还是嫁给帝喾成为正妻之后而生子。总之,他们的儿子弃长大之后,就喜欢侍弄庄稼。

并且,经他侍弄的庄稼,长势喜人。

然后,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史记·周本纪》)。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帝尧听说他很会侍弄庄稼,就任命他为农师。于是,天下人都因弃侍弄庄稼的技术教导,收获颇丰。自然,他也有功于天下。

到帝舜的时候,弃的功劳就更大了,于是首接就颁发了封邑。他这一族,也就在尧、舜、禹的时代逐渐兴起,并茁壮成长。

到夏启继位之后,就把禅让制给掐灭了,首接就整成了家天下。这个时候的弃,早己经完成了来人间侍弄庄稼的光荣任务,去天庭陪玉皇大帝喝茶玩牌儿了。

弃的儿子不窋也就顺位继承了后稷宗主。但是,不好意思的事实是,夏朝宫廷衰败,不重视农耕庄稼,而且,还干脆就罢免了后稷官职。

不窋也因此逃亡狄戎区域,寻求生存之道。到了他的孙子公刘担任家主之后,陡然间发现,尽管在狄戎地界儿,但土地肥沃,于是,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史记·周本纪》)。

也就是,重新经营后稷的基业,致力于耕种,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决定种植的农作物。

然后,就整一手惠民政策。

使依附于他的老百姓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史记·周本纪》)。

意思是:使出行的人,有资财;让在家的人,有积蓄。

自古以来,我中华老百姓的最大愿望,无外乎吃饱、穿暖、有片瓦可遮风挡雨。而这一系列,公刘让老百姓得到了,老百姓自然多徙而保归焉(《史记·周本纪》)。

这意思就是:这地儿钱多,老百姓自然就迁徙而来,归顺他。

然后,司马老师就表扬: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史记·周本纪》)。

意思就是:周王朝治国之道的兴盛,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所以,上古的诗人们,就创作诗歌和乐曲来追思他的美德。

到公刘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庆节就接过了其衣钵,并在豳这个地方,建立了一个国家。

这自然是一个非常弱小的方国。

当然,如果小的方国运作良好,自也可以发展壮大。

那么,这个豳国,具有发展壮大的空间吗?

我们拭目以待。


    (http://xsgu0.com/book/cjfhhb-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