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经典中的三昧真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5章 经典中的三昧真火

 

《性命圭旨》.利集.火候诀法 火候最秘,圣人不传,今则露之。药非火不产,药熟则火化矣。火非药不生,火到则丹成矣。且火候之奥,非可一概而论。 故未得丹时,须藉武火以凝之,既得丹时,须藉文火以养之。文火者。结实之火也。其养之法,节其寒温,消息是也。 故同契曰:候视加谨慎,审察辨寒温。审其火之未燃也,须藉巽风以吹之。察其火之既燃也,须资神水以活之。若太过,则损之;若不及,则益之,俾得中和而无火燥、火寒之病矣。

盖火之寒燥,全在意念上发端。 陈虚白曰:念不可起,念起则火燥;意不可散,意散则火冷。唯只要一念不起,一意不散,含光默然,真息绵绵,圆明觉照,常自惺惺,此长养圣胎之真火候也。

《钟吕传道集》第七论水火 吕日:“人之长生者,练就金丹。欲炼金丹,先采黄芽。欲得黄芽,须得龙虎。所谓真龙出于离宫,真虎生于坎位。离坎之中有水火。水火者,何也?” 钟日:“凡身中以水言者,西海、五湖、九江、三岛、华池、瑶池、凤池、天池、王池、昆池、元潭、间苑、神水、金波、琼液、玉泉、阳酥、白雪……若此名号,不可备陈。凡身中以火言者,君火、臣火、民火[1]而己。三火以元阳为本,而生真气。真气聚而得安,真气弱而成病。若以耗散真气而走失元阳,元阳尽,纯阴成,元神离体,乃曰死矣。”

黄元吉祖师《乐育堂语录》卷一第十一篇:修行人,以无形之真火为用,而外面呼吸有形之火,非谓全然不用,不过如铁匠之风扇,吹嘘于外,周遭包裹,以卫中间神息而己。吾恐诸子未明用火之道,故将呼吸有形之凡火,与先天无形之真火,相提并论,以免妄采妄炼。然外边呼吸凡火,与丹田中悠扬活泼神火,未必割然二物,犹烛照之火,无非成形后天之火,丹田外之呼吸是也。烛未燃之时,油中亦自有火,此即先天之神火,未经燃点者。采此神火,可以千万年不朽。若采凡火,顷刻而即消灭。此可观其微矣。愿诸子,闲时打坐,用此有形之火,祛逐一身之风寒暑湿;复用此无形之火,焗炼此身之渣浮阴霾,而金丹可成矣。

张伯端《悟真篇》里说:“自有天然真火炼,何须柴炭及吹嘘。”

“真火”一词,为道教内丹学术语,据胡孚琛《中华道教大辞典》:“真火”指的是“真神之火,无形之神火,先天之火。内丹学认为,有形之火为凡火,如燃烛之火,识神之火;无形之火为真火,如未燃之烛中所含先天神火,元神所含之火。二者的区别在于,凡火乃有形有限的后天之火,真火乃无形无限的先天之火。凡火伤身,真火生神。但凡火与真火也非判然二物。二者的关系如烛未燃时火之潜能与燃时火之现实,不可分离。修行者应养真火,而不使之转化为凡火。”

《真仙秘传火候法》:心为之君火,而曰上眛;肾为之臣火,而曰中眛;膀胱为之民火,而曰下眛。三气聚而为火,散而为气,故曰三昧真火也。

曾慥《道枢·指玄篇》:吾有真火三焉:心者君火也,其名日上昧;肾者臣火也,其名曰中昧;膀胱者民火也,其名日下昧。聚焉而为火,散焉而为气。

万尚父《听心斋客问》:心为君火,膀胱为相火,大肠为民火,三火熏蒸,神气乃交……佛书亦曰三昧,三译曰正,眛译曰定,言水火俱正定中生也。

由上可知,“三昧”指的是心、肾、膀胱,“火”指的是凝聚之气(所谓“聚焉而为火,散焉而为气”)。“三昧真火”指的就是凝聚抟结的“三昧”(心、肾、膀胱)之气。

《西山群仙会真记》:或而阴鬼作梗,邪魔为障,但于静室中,闭目冥心,升身正坐,三昧真火自起,一烧而魔鬼消散。火过清凉,了无一物。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内观起火除三尸,内观起火除七魄,内观起火降群魔,内观起火杀五鬼,内观起火下九虫,内观起火除疾病,内观起火炼形质。又曰焚身。

可见,三昧真火起,可以杀身内的“三尸九虫”,销疾除病,降群魔,炼阴质等等,这些都是就对修炼者自身形体的作用而言的。

另一面,三昧真火作用于外,则“鬼神不敢近,水火不能害”。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右件起火诀,须是有内丹而起丹中纯阳之气,而曰正真之火。若以心为君火,肾为臣火,膀胱为民火,是为三昧真火……内丹起火,鬼神不敢近,水火不能害。

李时珍将人间之火分为十二种,并别之以阴阳。

《本草纲目拾遗》说:火有阴阳,乃太极之妙蕴。人尽以或为纯阳,不知有阴火。惟圣人知之,故离卦中虚,阳中有阴也。坎卦中实,阴中有阳也……阳火无质,以物为质,然后寄其形以燃物。阴火有质,不必寄形于物,而不能尽焚诸物……濒湖(李时珍)统十二火以分阴阳……人身之阴火二:命门相火,三昧真火……命门相火即人身,与三昧真火皆能自焚不能焚物。

可见,命门相火与三昧真火皆属于人身之阴火,能自焚而不能燃烧外物。

《西游记》第西十一回说道:这火不是燧人钻木,又不是老子炮丹,非天火,非野火,乃是妖魔修炼成真三昧火。五辆车儿合五行,五行生化火煎成。肝木能生心火旺,心火致令脾土平。脾土生金金化水,水能生木彻通灵。生生化化皆因火,火遍长空万物荣。妖邪久悟呼三昧,永镇西方第一名。

众神道:“说起他来,或者大圣也知道。他是牛魔王的儿子,罗刹女养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却也神通广大。牛魔王使他来镇守号山,乳名叫做红孩儿,号叫做圣婴大王。”(第西十回)

可见,这里所说的“三昧真火”与本文第一节的定义大体相同,也是指人体(或有情)经修炼而形成的先天之气(但具体含义不同)。这样,我们再回头看本文开头所引内容便可理解了。“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煅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这是说孙悟空运用体内的先天精气将仙丹内化,煅成一块,从而形成了金钢之躯。

《封神演义》中对“三昧真火”更是有首接描述:

话说姜子牙用三昧真火烧这妖精,,此火非同凡火,从眼、鼻、口中喷将出来,乃是精、气、神炼成三昧,养就离精,与凡火共成一处,此妖精怎么经得起?(第十七回)

此外还常常出现诸如下述的文句:

又见子牙骑到,把打神鞭祭于空中,闻太师难逃这一鞭之厄,只打的闻太师三昧火喷出三西尺远近。(第西十三回)

哪吒战胜了刘环,把乾坤圈打来,只打得刘环三昧火冒出,俱大败回营。(第六十西回)老子扁拐夹后心就一扁拐,打的通天教主三昧真火冒出。(第七十八回)

可见,《封神演义》中的“三昧真火”的含义亦大体同于道经。

其次,再说两部作品中“三昧真火”的作用。如上节所述,在道经中,三昧真火的作用可分为内外两面:对内炼养形体,对外使“鬼神不敢近”。

小说中对三昧真火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对外一面,对内一面的作用只发现一处有所涉及:

只三山五岳门人,与凡夫不同,俱是腹内有三昧真火的,又会五行之术,不觉俱先好了。(第八十一回)

这是说,仙人们因腹内有三昧真火,所以生病(中毒)之时,可以比凡夫更快康复。这一点(即除疾疗效)可以归之于对内一面的作用。

对外一面,道经中只是说,人体生出“三昧真火”则“鬼神不敢近”,而在小说中,三昧真火的作用则进一步扩大,成了除妖灭魔甚至烧神焚仙的利器。

话说子牙用三昧真火烧这妖精,此火非同凡火,从眼、鼻、口中喷将出来,乃是精、气、神炼成三昧,养就离精,与凡火共成一处,此妖精怎么经得起?(第十七回)

子牙无计可施,命众门人:“借三昧真火烧这妖物!”旁有哪吒、金木二吒、雷震子、黄天化、韦护,运动三昧真火焚之。(第六十三回)

陆压进阵见空中火、地下火、三昧火,三火将陆压围裹居中。他不知陆压乃火内之珍、离地之精、三昧之灵。三火攒绕,共在一家,焉能坏得此人?(第西十八回)

纯阳自是三昧火,烈石焚金恶煞神。(第六十西回)


    (http://xsgu0.com/book/cfjfhh-8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