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澡堂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8章 澡堂子

 

吃完面,楚卫东摸了摸圆滚滚的肚子,摸了摸头发油腻腻的。

从棉袄内袋掏出几张皱巴巴的澡票,那是上个月厂子里发的福利,澡票每月每人2张,想多洗可以买票。

母亲看着他手里的票子,念叨着:“你是该去洗洗了,不过澡堂子湿气重,别在池子里泡太久。”

父亲则往他兜里塞了块新肥皂:“用这个,比供销社卖的去灰。”

出了西合院,午后的阳光把胡同照得暖融融的。

楚卫东踩着残雪往清华园澡堂子走,路过国营副食店时,橱窗里的酱菜坛子映出他的影子,头发油得能照见人,确实该好好拾掇拾掇了。

60 年代的北京澡堂子是市井生活的缩影,去澡堂子泡澡可是老北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都愿意到此舒筋活血、放松身心、交友会客。

因此,曾就产生了众多知名澡堂子。

像前门的 “大众浴池”、西单的 “新新浴池”、虎坊桥的 “清华池” 都是响当当的名号。

其中清华池以修脚闻名,据说师傅们的手艺能治鸡眼老茧;新新浴池则有雅座,供客人喝茶聊天,算是澡堂子里的 “高级货”。

远远望见清华园澡堂子的灰瓦红门,门楣上 “清水池” 三个烫金大字被岁月磨得发亮。

门口挂着的厚棉帘子被风掀起一角,透出里面的蒸汽和喧闹声。

楚卫东刚掀开帘子,铜铃铛 “叮铃” 一响,就见售票台后一位围着蓝布围裙的大姨:“小伙子,一张澡票”

楚卫东递过去1张澡票,大姨接过票子,从抽屉里拿出个竹牌扔在台面上,竹牌上用红漆写着 “丙七号”。

他接过竹牌,瞥见售票台旁的木牌上写着 “严禁搓背打肥皂入池”,这是前两年新出的规定,说是为了保持池水干净。

穿过走廊,墙面上贴着 “讲究卫生,预防疾病” 的宣传画,画里的工人大叔捧着搪瓷缸子笑出白牙。

更衣室里暖烘烘的,砖地上铺着防滑草垫,二十来个木条凳子沿墙摆着,凳子腿儿磨得发亮。

靠墙是一溜木质衣柜,柜顶堆着竹编箩筐。

楚卫东找了个空凳子坐下,脱了棉袄叠整齐放进箩筐,又解了毛衣、棉裤,最后只剩条裤衩时,旁边的大爷瞅了他一眼,嘿嘿笑道:“小伙子,你这绷带是在牡丹江冻的?”

楚卫东低头看了眼手上的纱布,笑道:“干活时不小心蹭的。”

他把衣物全放进箩筐,提起竹牌走到衣柜前,踮脚把箩筐放在 “丙七号” 柜子顶上 —— 这是老北京澡堂的规矩,衣物放在柜顶,既防小偷又省地方。

拎着洗漱用品和毛巾走进浴室,热气 “呼” 地扑在脸上,男浴室里六个大泡池子一字排开,最左边是水温最高的 “头一水儿”,这会儿只有三两个人泡着。

池子周围的墙面上结着水珠,顺着瓷砖缝往下淌。

楚卫东走到头一水儿旁边,先用毛巾蘸了点水擦手,再伸手试水温 —— 刚触到水面就猛地缩回来,烫得首吸气。

旁边一位泡得红光满面的大爷笑道:“小伙子,头回泡头一水儿?得慢慢下,跟煮饺子似的,急不得。”

楚卫东点点头,先坐在池边,用毛巾蘸水擦胳膊、擦腿,等皮肤适应了热度,才慢慢把脚放进水里。

热水裹住脚踝时,他忍不住轻哼一声,接着一点点往下蹲,首到整个身子都浸在水里。池子里的水呈淡青色,水面飘着一层细小的泡沫,那是前几拨人留下的肥皂沫。

他靠在池壁上,感觉毛孔都张开了,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淌,押运时的疲惫仿佛都泡进了水里。

“要搓背吗?小伙子。”

一个操着北京口音的大爷拎着搓澡巾走过来,脖子上搭着条白毛巾。

“咱这手法,能搓掉三层泥!”

楚卫东扭头一看,大爷腰间系着个蓝布兜,里面装着搓澡巾、肥皂、刷子。

他想起自己确实好多天没正经洗澡了,点点头:“来一套。”

搓澡师傅把搓澡巾在水里浸透,拧干后折成三角形,往楚卫东背上一搭:“先冲个透,咱再开搓。”

楚卫东起身走到淋浴头下,搓澡师傅拿起塑料瓢从池子里舀水往他身上浇,这是老北京澡堂的规矩,搓背前先浇几瓢热水,让皮肤彻底放松。

搓澡师傅先将搓澡巾沉入铝盆,那盆里的头一水儿还浮着未散的皂香。

他屈肘发力拧绞巾角,粗麻布纤维在掌心发出 “咯吱” 轻响,水珠砸在瓷砖上迸成星芒。

搓澡师傅边说道:“搓背得顺着光走,暗处藏泥,亮处见肉。”

三角巾尖轻触后颈皮肤,麻纹如老竹篾扫过,痒意顺着发际线爬进耳后。

楚卫东刚要缩脖子,头顶突然一凉 —— 第一瓢热水裹着两三片槐叶兜头浇下,水流在脊梁沟聚成细流,顺着臀线钻进裤衩橡筋,冻得他胯骨猛地收紧。


    (http://xsgu0.com/book/cffjji-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